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
陀螺一转 “阳光体育”动起来
教练在示范陀螺运动 (陈霹 摄)
缠陀 、握陀 、持陀持鞭、掷陀……在台商区百崎民族中学的体育课上,经常会看到学生们尽情享受陀螺运动带来的快乐。作为泉州市唯一的市级陀螺训练基地,陀螺运动已发展成为该校师生共同爱好的体育项目,成为百奇民族中学“阳光体育进校园”的办学特色之一。
陀螺运动曾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陀螺作为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很多人小时候曾玩过的玩具,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趣味性。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以打陀螺作为促进友谊、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陀螺也叫陀罗,闽南语又称作“干乐”,形状略像海螺,多用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甩出,使其直立旋转。
不同年代的童玩项目虽不尽相同,但都给孩童们带来欢乐时光,增添许多童年记忆。百奇民族中学校长郭俊江是百崎回族乡人,他说:“在百崎回族乡,陀螺也曾是我们回族最为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特别是我们那一年代,‘钉干乐’游戏,是大家最热衷的玩法。大伙儿们把陀螺的轴心磨成各种形状,为的就是能把对手的陀螺劈打成半,而自己的陀螺又能继续旋转,从而成为最后的赢家。”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陀螺经过多次改良,现在已有各种材质与形状的陀螺出现,也产生了更多的玩法。百崎民族中学陀螺教练郭楚凌说:“由于陀螺这项运动老少皆宜,年龄层的分布较广,所以在木陀螺方面,愈玩愈大,从数十公斤到一百多公斤都有人在玩。若是再结合呼啦圈、飞盘、骑单车、溜冰等道具,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结合学校特色选定陀螺项目
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学校,百崎民族中学的学生来自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等近10个民族。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孩子游戏项目的局限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2008年,百崎民族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将陀螺和蹴球两个传统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并且开发成校本课程。不过后来由于学校教学设施的改造,蹴球运动场被征用,学校遂把重点放在了推广陀螺运动项目上。
“为了将陀螺炫得更精彩,学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陀螺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推动陀螺活动的深入开展。”校长郭俊江向记者介绍,第一阶段为普及阶段,全校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学习基本动作为主,懂得一些放陀螺、攻陀螺的基本动作。中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人人会玩、个个能转。第二阶段为强化展示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组织成立学校的精英陀螺队,向全区兄弟学校进行活动展示,并以活动展示为抓手,推动陀螺运动水平迈上新台阶。第三阶段为提炼内涵阶段,将旋转陀螺活动中的收获体会进行交流,共享在玩陀螺、炫精彩中的欢乐。
实践证明,特色项目的创建是一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工程。自2008年开始,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支初见成效的学校陀螺集训队,并且多次代表泉州市参加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先后取得了省陀螺男子团体单项比赛男子团体比赛第二名、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男子团体比赛第五名、女子团体比赛第六名、男子双打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陀螺运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自2008年开展陀螺运动以来,百崎民族中学的学生们因地制宜制订游戏规则,尽情享受陀螺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次代表学校赴省参加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初二学生郭柳青就说:“在陀螺比赛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失败和成功,陀螺运动提高了我们的心理素质。每次玩陀螺时,我们都很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
陀螺运动除了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与锻炼,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激发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对陀螺文化的传授,百崎民族中学的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并了解了陀螺的文化内涵,继而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也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记者郭慧杰 陈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