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技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看“微课” 考试“无纸化”
泉州九中的学生正在观看教学视频
核心提示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泉州市一些中学开始探索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视频、数字化课本让课堂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本报记者 曾聪虹/文 戴涵琦/图
老师发“微课”,学生网上预习
“同学们先通过泉州五中校园网微课、教辅自主学习,整合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再上这一堂课。”在泉州五中地理老师戴丰春的《外力作用与速度——以流水作用为例》的课堂上,全班分成九个竞赛小组,每组6人进行竞争。
戴老师带领本班同学,在校园内亲手开挖“小河”,获取第一手实验资料,验证外力作用与速度的关系,并且拍摄了野外实验视频,他将基本知识以“微课”教学方式上传到校园网,学生可以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戴老师展示自己拍摄的各类乡土照片,播放了野外实验视频,还调出了电子地图。课堂教学打破教材的章节分布,以解决学生网络学习的疑难问题为入手点,重新整合知识结构。
泉州五中全校教室、学科实验室全部配置互动式电子白板(多功能交互式触摸一体机)。网络设备、网络存储、服务器等资源采用虚拟化管理。泉州五中城东校区所有72个教室目前已经全部配备课堂实时高清转播设备,为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学习小分队,互相探讨好热闹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模式,已在泉州市不少中学逐步推广。泉州九中不仅鼓励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而且从本学期开始,在高中全面推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在该校高中部的各科课堂中可以看到,学生每6人为一个小组,围坐一起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别人的想法,取长补短,反思自己。”高二年(8)班的潘宝丽同学说。陈宇翔同学也表示,这样的课堂互动性强,同时也能增加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是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泉州九中教研室主任颜巧兰告诉记者,该校积极构建“理想课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学校推出了“积分卡”,奖励课堂中表现好的学生。积分累积可以兑换礼品,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设计小组创意组牌、小组间竞赛等,增强团队凝聚力。“我们会合理配置小组成员,适时进行调整,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以强带弱,促进学生的成长。”高一(9)班班主任黄小红如是说。
数字化教学,作业、考试都是“无纸化”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已经突破了空间限制。如和泉州五中国际化办学的美国合作校的教师经常利用计算机网络向该校国际部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元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师生间高度的互动性。
泉州五中国际部所有的书本都是采取数字化课本,学生可以在网页上随时了解个人的考核成绩和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教师的批改及考试也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该校还专门为国际部组建了计算机智能教室,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通过利用远程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国际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等方面,真正实现了与美国学生共学习、同成长。”泉州五中国际部张海峰主任表示。
[相关新闻]
专家聚泉
研讨教育信息化
本报讯 (记者曾聪虹)日前,福建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研讨会在泉州召开。该研讨会由福建省电教馆主办,泉州巿教育局承办,泉州五中和泉州市实验小学协办。与会专家莅临泉州五中和市实小进行现场观摩和信息化试点工作交流。
市教育局副局长、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为题介绍了该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思考、实践以及初步成效。市实验小学校长曾旭晴以“推进融合应用,引领教改创新”为题,介绍泉州市实验小学的典型经验。
全国数字化校园示范校专家组副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教授对泉州市学校积极引领教改创新、推进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也是我省的目标。
据悉,泉州市把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标准规划、加大投入、教师培训、应用导向等措施,逐步健全资源网络,优化资源载体,提高资源品质,实现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为教育资源的应用展现了多种模式,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