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源头放养鱼苗 “人鱼和谐”传佳话
村民联合制订村规,共同护鱼。
本报讯 (记者 张晓明 通讯员 杨新友 文/图)昨日午后,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寒意,安溪桃舟乡的村民们聚集到桥上,纷纷轻抛饼饵入溪,周遭巴掌大的小鱼成群结队迎面而来,争相逐食。就在几日前,又有3万余尾鱼苗投放溪中,如今桃舟乡已经累计投放各种鱼苗10万尾,极大改善了晋江源头水生态环境。观鱼和养鱼也成了桃舟乡村民生活的一大乐趣。
曾经水美鱼丰
在喂鱼的人群中,记者找到了桃舟村支部书记张进气。他说身旁的这条溪叫桃溪,溯流而上,发源于戴云山脉东麓的达新村,几乎流经整个桃舟乡,是晋江的源头。
在张进气的记忆里,小时候村里的几条溪里都是鱼虾成群。60多岁的老人常跟孙子们说,从前桃溪生长着许多光鱼,光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喜欢在山溪石缝间嬉戏,一条成年光鱼至少有成人手臂粗。当时源头乡民经常织渔网,每个网眼比拳头还大些,一网上来,幼鱼纷纷漏网,每次能捉到一两条成年光鱼。
时过境迁,在二十几年前,开始有不少外地商贩特地赶来桃舟乡收鱼,许多人连夜用电网捕鱼,甚至用药毒鱼。最多的时候,一条溪上竟有几十个撒网的人。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桃溪光鱼、河鳗等珍贵鱼类几乎绝迹。
到了2000年,桃溪鱼虾种类、数量锐减,晋江源水美鱼丰场景再难寻。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促进晋江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定源头方醒悟
晋江是泉州的“母亲河”,其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为我省的五大河流之一,但这一“母亲河”的起源处却众说纷纭。为确认晋江源头,泉州市水利局委托省水利规划院进行考察论证工作。考察人员沿河流溯源而上,最终确定安溪县桃舟乡达新村一片20平方米左右的湿地为源头。2003年,泉州市政府在晋江源头湿地处,树立石碑,标明“晋江源”加以纪念,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自桃溪被定为晋江源之后,一批批环保志愿者沿江而上,开展“护鱼养水,保护晋江母亲河”、“保护晋江源,从我做起”等活动,捡垃圾、放鱼苗、做宣传。一次次晋江源保护行动,惊醒大山深处乡民。桃舟乡八个行政村联合制订村规民约,共同护鱼。“禁止向小溪倾倒垃圾,禁止非法捕捞,不准毒鱼、电鱼、炸鱼”成了全乡共同的新村规民约。
自2013年开始,桃舟乡村民达成“自愿捐款、共同放养”的共识,桃溪沿线10个村落都参与其中。第一次投放的5万多尾鱼,全由村民捐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认捐。
如今护鱼养水
昨日,几位带着红袖章的村民在桃溪岸边巡逻,他们是桃舟养鱼协会的志愿者。原来,几天前,安溪县政府将经过严格检疫、检测的3万余尾鱼苗投放到桃溪中。几位志愿者主动到溪边进行巡逻护渔。张进气告诉记者,如今源头多个村都成立专门的护渔队伍,对本村域内溪流进行24小时监管、巡逻,一旦发现有电、毒、网鱼等捕杀行为,上报村、镇处理。自从晚上有人巡夜后,捕鱼人就不敢再出现了。
据桃舟乡乡长王小鹏介绍,2013年以来,桃舟乡在桃舟人工湖已经连续举办了三次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各种鱼苗近10万尾。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将有力促进晋江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保护晋江源生态环境及保持水域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