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晋江籍90后大学生组团返乡支教 往期学员今成讲师

2015-03-05 07:51:5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大学生到贫困家庭支教 (“教育改变晋江”服务队 供图)

【核心提示】

2012年暑假,40名90后晋江籍大学生组成“教育改变晋江”服务队回乡支教,为准大学生支招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如今,服务队越发壮大,超过200名晋江籍大学生加入,连续三年举办大学生“学前”公益培训,数百名晋江准大学生受益,服务范围也延伸至支教贫困家庭等。该服务队负责人蔡子进说:“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为家乡的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记者许雅玲 实习生王宇霆

深感指路重要 组建公益支教团队

2012年6月,蔡子进从福州大学毕业,回想大学四年的学习,他深感指路者的重要性。于是,他策划组建公益支教团队,向准大学生们提供教育指导,让他们规划好大学求学之路。

同月13日晚,他把活动策划发到QQ空间后,近百名大学生主动加他的QQ,表示想加入支教团队。经过筛选,39名晋江籍在校大学生加入团队,大部分是90后。

开课前,支教团队对准大学生们做了一次调查,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集中在“所选专业就业率”、“生活学习的自由程度”、“如何权衡学习和工作”等方面。蔡子进结合收集到的专题安排讲师。为确保讲课质量,讲师们还在内部进行了试讲。

“希望用这种方式为家乡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时,蔡子进希望能把公益教育长期开展下去。志愿者郑健儿说,传承、帮助、感恩是公益教育的关键词,他们希望被服务的准大学生们大学毕业后能加入支教团队,服务更多人,让这份公益事业在爱的接力中不断壮大。

队伍不断壮大 往期学员今成讲师

2012年夏天,刚刚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陈小棋参加了第一期公益教育培训,那几天,她听师兄师姐们分享大学的经验,感觉受益匪浅。

在大学,陈小棋学习了摄影类课程,感觉对第一期公益活动的照片不太满意。第二期公益教育活动开始招募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宣传组,负责拍照,“让我发挥专业所长,为团队做一点贡献,挺好的。”

2013年6月,团队在招募志愿者时,陈小棋又尝试新的工作——讲师,“一方面,我对‘异性交往’的话题有自己的心得;另一方面,换个职位,有新的体验,也能认识新的朋友。”

福州大学的周康熙也是第一期公益教育培训的学员,当时志愿者黄伟强的一句话启发了他的大学生活——“大学有机会就要去争取,如果犹豫就会错过”。在大一期间,他还就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选择社团、如何准备考试等问题向黄伟强请教,“后来几期公益培训,我都报名当讲师,主讲关于‘大学学习’的课程,把我擅长的学习方面的收获与准大学生们分享。”

活动持续三年 服务项目不断延伸

如今,在晋江英林一家银行工作的蔡子进仍然负责着“教育改变晋江”服务队的琐事,经常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与在全国各地读大学的队员们讨论新一年要开展的公益教育项目。除了每年坚持的大学“学前”公益教育培训,今年寒假,他们还将爱心带进了贫困家庭。

晋江陈埭高坑村有一支“祖孙清洁队”。因家庭遭变故,环卫工王振发夫妻独立抚养2个孙女和4个孙子,其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仅4岁。由于户口问题,5个适龄孩子至今还不会写字。“教育改变晋江”服务队得知此事后,立即启动“教环卫工王振发家中孩子读书写字”支教活动,从1月25日至2月15日,持续三周,服务队制定了详细的时间安排表、课程表和课程内容等,每周安排3名大学生志愿者授课,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展开分组教学,每天6节课,每节课平均40分钟。

“虽然路途周折,但是支教的意义重大,看到孩子们学会写字,心里特别开心。”王燕燕是其中一名大学志愿者,来自晋江东石。每天,她都要很早出门坐车转车,来回四个小时。大学生志愿者叶妮妮告诉记者,在此次的寒假支教课堂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拼音、写字、加减算术,还养成了勤洗手、早晚刷牙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三年来,我们义务开展的项目从准大学生的培训,到高考填志愿的指导、大学生论坛,再到小学生支教,就是希望力所能及服务家乡教育,很开心的是,越来越多的本地大学生加入团队。”蔡子进的言辞中难掩喜悦。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