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追忆泉州7位民间大师:循大师足迹前行 谨慎创新

2015-04-03 08:10:47 吴月芳 林莉莉 陈紫玄 陈建辉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60年只做一件事

江加走木偶头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义罗(资料图)

那是一件被命名为“秋文”的木偶头。黄义罗老先生心脏病突发的那晚,他手中还握着刻刀,终究没能完成这件作品。今年3月19日晚9点45分,江加走木偶头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3岁的黄义罗,就这样匆匆离世。

他是一位匠人,从14岁开始,只专心做一件事——木偶头雕刻。他的祖师,是被尊为“木偶之父”的江加走(1871~1954年),师傅是江加走之子江朝铉。

近60年,他专心将江加走的285种木偶造型发展到400多种。还有那一份匠心,现在,还有他的两个女儿黄紫燕和黄雪玲能懂,将来,还有谁会懂?

匠人

小女儿黄雪玲说,小时候父亲的背影,永远是埋在走廊上的工作桌上。仿佛一天是不动的。每天早晨雪玲上学,爸爸就坐在那凳子上雕啊刻啊,中午放学、晚上放学,还是保持一样的姿势。直到晚上八九点,爸爸才会离开那条凳子,回房休息。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连春节也要做到大年二十九那一天。

“这就是他的匠人精神。”姐妹俩能深刻感受父亲的那一份坚韧。就在父亲病逝前不久,黄雪玲画的武生的武眉,还被父亲严厉批评过。他说,武眉要从下发散出去。由浓到淡,由密到疏,这样才能体现武生的气势和神态。

黄老一家四人,都守着木偶头雕刻这份技艺。妻子高白红女士最擅长为木偶“梳头”,两个女儿跟父亲学艺20多年,大女儿黄紫燕已被评为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市级传承人。

学艺的过程是艰辛的。一个江加走木偶头的制作有30多道复杂工序,全部要由手工完成。黄雪玲光是学画木偶嘴巴,就花了一年。木偶嘴唇填色必须与唇沿保持一毫米距离,雪玲总是画了又洗,洗了又画,直到父亲满意点头。而木偶的嘴要如何定点,如何提笔,用什么力度,才能传神地表达喜怒哀乐,都是父亲手把手教出来的。

“小时候,他只是我的爸爸,现在他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师傅,我们很崇拜他。”黄雪玲说,一家人一起做一种事业,很幸福。早年,他们住在市区花巷父亲上班的泉州工艺美术厂,1997年搬到棋盘园,但工作桌还是原来的那张。“四个人在一起边做边聊天,聊创意、聊作品,有时很搞笑,但是我负责绘画,不能笑,怕口水沾上木偶”。

有人这样形容匠人的心:“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不论有没有人订货,黄老只专注于手中的作品,埋头于那一方桌。“文革”后,可以接私人订单,慕名来家里参观的人陆续多了起来,海外的订单也纷至沓来。但不论是谁订货,黄老都一视同仁。只要许下了交货日期,从没有拖延过。

黄老最后没完成的那个作品“秋文”,虽然顾客坚称不用交货,但妻子高白红知道,如果丈夫在世,一定会坚守约定。最后,家人包好黄老另一个精致旧作,按期交给那位顾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