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深耕侨乡文化20载 耄耋归侨集邮编出“镇馆之宝”

2015-05-28 08:40:3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退休20载深耕侨乡文化

耄耋归侨邮集编出“镇馆之宝”

李泰山老人向记者讲述《邮票上的华侨史》收集始末

一组总计660多枚邮品的专题集——《邮票上的华侨史》,是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自2013年收入馆藏以来,已在海峡两岸巡回展览近10次,广获好评,也引起侨界邮界高度关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组邮品专题集,收集者是一位普通的泉州老人。他不仅用24年的不懈坚持,收集编成这套国内外罕见的华侨题材邮品集,还在退休后20多年如一日深耕泉州文化,先后编制多部开放类城市邮品专题集,以点滴力量贡献泉州文脉传承。

□本报记者 孙灿芬 文/图

集邮“小粉”干成了“大腕事”

这位83岁的老人,名叫李泰山,是越南归侨。1949年3月回国,同年11月参加工作,1993年退休。

“退休前,我是供销社的会计师,集邮只是业余爱好。”李泰山回忆说。1989年,市邮协准备举办《泉州十年改革成就》邮展,李泰山首次计划参展。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我本人又是归侨,能不能围绕华侨题材组集参展呢?”以此为初衷,李泰山编制了《爱国华侨的贡献》主题邮集参展。但因品种少,又缺乏编制经验,这次参展他仅获得了鼓励奖。尽管如此,华侨题材受到普遍肯定。

受到鼓励的李泰山坚定目标。为编制好邮集,他不仅多方收集充实邮品,还开始系统学习掌握侨史以便科学设计纲要——

专题的邮集必须多样化、多国化、多时期化,这就要求国外的切题邮品也要多。“我就从邮商们寄来的成千上万的外国邮品目录中去海选。”李泰山说。保持读报习惯的他,有时也从邮报报道中获取有关华侨邮品的零星信息,再针对性地收罗寻觅。

他甚至因此提笔向海外写信求助。为了体现海外华校的内容,李泰山了解到马来西亚马六甲有所培风中学后,就写信向该校校长邓日才先生求援,没想到热心的邓校长亲自复信。信封左上有培风中学中英文校名,邮票用的是马六甲地方邮品,并在左边书写:“建校80周年纪念”和该校校歌歌词:“一个美丽的名字培风,一个坚强的信念独中,一个不死的爱情华教,一个不灭的文化传统。”在李泰山看来,这枚原汁原味的原地实寄封,既是珍贵的邮品,更体现了海外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对华侨史整理的热切期盼。

用心用情,年复一年。经过24年岁月积淀,李泰山这部专题邮集的邮品和贴片,从最初的52枚12个贴片,增加到668枚80个贴片,来源于54个国家和地区,跨越历史130多年,最终成就了一部方寸之间的《邮票上的华侨史》。展出后,不仅华人华侨感动于心,询问能否获赠电子版温习,就连全国侨联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领导也觉得“这样的尝试在国内首吃螃蟹”。

2013年,这个专题邮集被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收入馆藏,成为“镇馆之宝”之一。“当时有很多博物馆来联系,我慎重思考,还是觉得留在家乡好。”李泰山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