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桑长得绿意盎然
泉州开元寺的镇寺之宝、那株开出白莲花的千年古桑有子孙繁衍在外!它就是南安柳城白云寺里的白云桑,已然已有18岁,现在它长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古桑二代”
生机蓬勃同分三叉
“这株桑树是由泉州开元寺的千年古桑培育出来的新株,名叫白云桑,1997年由泉州原科委主任、原南安县县长王重庆所栽,树旁还立有碑文。”日前,记者在南安白云寺李贽文化旅游景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吴世的指引下见到了这株桑树。只见白云桑高约5米,枝繁叶茂,至今才生长18年的这株古桑子孙树叶幼嫩,细如纱、薄如翼,日光照耀下恍若透明,闪现淡淡的绿光,显示着它蓬勃的生机。
这株“古桑二代”也由石护栏保持起来,奇特的是,它也似千年古桑一样,斜斜生长,主干极短,探出地面的树枝同样分成三叉,各自生长,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不过,不同的是,这株“古桑二代”不仅能开花,还能结果,管委会主任吴友清说:“两个月前就有人摘取白云桑的桑葚吃,据说味道还不错。”寺里的工作人员对白云桑呵护有加,除草施肥不间断,每每有人上来访问,都会隆重介绍白云桑。
培育幼株
植于白云寺名“白云桑”
在“古桑二代”的旁边,立有两块石碑。一块由树的栽种者王重庆所立,讲述“古桑二代”的来历和栽种的目的;另一块由白云寺管委会所立,纪念树的栽种者赠树之情。
碑文记载说,泉州开元寺的桑莲法界历经千年风霜,仅剩下1300多年的千年古桑,却又被雷电劈成三叉,“存者不易,传世亦难”,人们都希望千年古桑能开枝散叶、繁衍后代。于是,“一九九七年,承蒙国务院环保委主任宋健教谕,泉州市科委专题立研,经农科所精心科学组培,得幼株有数”。
接下来,碑文讲到了树的栽种时间和目的:“一九九七年四月,正值香港百年回归在即,又当大地复苏,万物丛生,佳景佳人。因之,泉州市科委主任王重庆特邀同事、师友,上山挖穴,植立稀世幼桑,命名曰‘白云桑’,以为志念,祈求者白云阳光雨露,擎天蔽日,阴庇子孙,供飨游客,广泽万民。”碑文的落款是王重庆和王承典,时间就是种树的1997年4月。
古桑有后
“四兄弟”分居各地
其实,这株千年古桑是很难繁殖成株的。
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吴松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开元)寺里曾多次为这株千年古桑树剪枝、扦插,希望能把它的枝干移植到其他地方,结果全部失败了。它好像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独一无二,或者是根本舍不得离开‘莲香’园。”
直到1997年,在宋健的建议下,当时的泉州科委立项,泉州市农科所尝试培育出了数株试管“婴树”。泉州市农科所副所长庄卫东说,有一株留在开元寺内,种在“莲香”园外;有一株种在农科所,长势不错;还有一株送到南安雪峰寺。再加上这株“白云桑”,开元寺千年古桑至少有四个子女繁衍在外了。
白云桑所在的白云寺也是一座千年古寺,它始建于北宋,初名“碧云寺”,明代改为“白云寺”,明代大思想家、祖籍南安的李贽在白云寺中留有李贽读书处。据南安柳城街道办宣委尤祖思介绍,柳城正在把位于南安市区的白云寺打造成一个休闲景区,让人们在下班和周末可以上山换换新鲜空气,放飞心情。
□本报记者 黄耿煌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