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闽南各地习俗精彩上演 安海水上抓鸭抢人眼球
男孩竞技水上抓鸭
东南网6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建辉 陈紫玄 通讯员 张贵洪 文/图)昨天上午10时许,因建公园而中断两年的水上抓鸭竞技活动,在泉州晋江安海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上演,吸引了约两万人观看。
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晋江市(安海)第四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也再次开幕,在镇区举行的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同样抢人眼球。
昨天上午10点,最受欢迎的水上抓鸭即将开战,一波又一波的人潮向安平桥公园涌进,吸引了约2万人前来观看。
一根六七米长的圆竹竿,固定在桥墩上,露出外面有四五米长,竹竿离水面大约3米高,还抹了油,末端吊着一个笼子,里面装着一只白色番鸭。选手只要顺着竹竿打开鸭笼,番鸭落水就可抓住当作“战利品”免费拿回家。
一开始,经验不足的选手大多刚走两步就掉落了。要说身手敏捷,当属9岁男孩小黄。刚走上竹竿,还有点站不稳,摸索着走了几步,貌似很有感觉。突然,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掉落水中,他双手一把抱住了竹竿,两腿再往上攀,夹住了竹竿,就这样倒挂在竹竿上往前移动。顿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声、鼓掌声。
快到终点时,小黄突然将双脚从竹竿上放下来,夹住鸭笼,探笼取鸭,番鸭落水,他也跟着落水,将正要逃跑游走的番鸭一把抓住。岸边叫好声再次响起。
女子龙舟队首现石狮蚶江泼水节
打破女子不上龙舟传统;外国留学生组成的“厦门大学”号成焦点
今年首次出现女子龙舟队
东南网6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永清 李昌乾 通讯员 林南海)阳光正好,龙舟飞渡。昨天下午,第九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在泉州石狮蚶江后垵澳古渡头举行。由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留学生组成的“厦门大学”号格外引人注目,被不少船只“特殊照顾”,双方你一桶我一桶,几回合下来,船上的人都成了“落汤鸡”,却仍充满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海上抓鸭、龙舟赛、攻炮城等海上、陆上节目异彩纷呈,其中龙舟赛首次邀请女子龙舟队伍参加,成为比赛一大亮点。来自台湾鹿港参访团的50多位台湾同胞也一起参与海上泼水狂欢。
当天下午1点,石狮蚶江古渡口聚集着数十艘渔船,它们载着各自的勇士随时“开战”。“战斗”很快打响,战船们出发“迎敌”,一时间,海面上几十艘渔船竞渡穿梭,追逐嬉戏,水花四溅。
来自海都报影像俱乐部的20名泼水勇士,也分乘两艘“海都号”准备向海上进发。两艘插着“海峡都市报”旗帜的战船,披荆斩“浪”驶往“战斗”海域。一艘“海都号”战船,在半路遭遇“敌方”偷袭。几回战斗后,因寡不敌众,“海都号”只好跑为上计,“敌船”紧追不舍,其他船只也加入混战,几番激战,“敌方”出现人员落水,在施救过程中,大家才暂停“战争”。
作为泼水节重头戏之一,今年首次出现了女子龙舟队,打破了往年“女子不上龙舟”的传统。
一声锣鼓发令声后,集美轻工业学校、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兴才学院等四支女子龙舟代表队如离弦之箭,向前驶去。
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舞动的旗帜,堤岸边的观众则报以阵阵加油声,为他们呐喊助威。而海面上,划水、敲锣、打鼓,龙舟上喊声阵阵,各路船员挥桨如飞,奋力向前划,四艘龙舟你追我赶。
比赛的最后阶段,集美轻工业学校队和华侨大学队处于互相胶着的状态,经过冲刺,集美轻工业学校拔得头筹,华侨大学第二,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和厦门兴才学院分获第三、第四名。
漳州龙海颜厝镇马洲村“龙舟夜游”千盏保家灯 点亮九龙江
东南网6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郑娟娟)前晚,漳州龙海市颜厝镇马洲村热闹非凡。这里的村民彻夜未眠,全村出动,举行龙舟夜游九龙江仪式。一直到今早6点,浩浩荡荡的12艘龙舟才结束行程。它们满载千盏祈福的保家灯,在九龙江上划了一整夜。
“距离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2011年呢”,昨晚8点多,马洲村内的九龙江边开始聚满村民。家中的男丁每人手中都提着一盏发光的保家灯。游江是马洲村由来已久的传统,擅长划龙舟的马洲村每年端午都要举行大型的龙舟赛。时隔4年,在龙舟开赛前,村民要举行大规模的夜游九龙江活动,并用保家灯祈福。
村民把保家灯一一挂上龙舟,龙舟上顿时亮了起来。在九龙江夜色的映衬下,江波和灯光互相辉映,非常壮观。
临近12点,村民把信奉的水仙尊王请上龙舟。12艘龙舟开始缓缓地驶向九龙江中,此时龙舟并不急于前行,而是在江中原地来回回旋。大约过了12点后,12艘龙舟齐头并进开始沿着下游划去。荡漾开来的江波映衬着灯光,江边上缤纷壮观。
村民庄先生说,马洲村的男子,几乎没有不会划龙舟的。他们从十几岁开始,就会代表村里去和其他村子进行友谊赛。之所以龙舟在马洲村这么盛行,与村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村里靠江而建,村里还有九龙江的支流绕村而过。马洲村民从小就在江边长大。
昨日凌晨3点,12艘龙舟陆续回到村边。12艘龙舟开始驶入村中的支流,由于支流狭窄,只能容一艘龙舟通过,12艘龙舟排成一队前行。游江仪式一直到昨早6点多才结束。不少村民整夜参与游江,他们说,想要再体验还得4年后呢。
明天是农历五月初七,是马洲村龙舟赛正式比赛的日子。届时将有来自其他村的龙舟,几十艘一起进行友谊赛。这又将是非常壮观的场面,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观看。
漳州琉璃汉服社古礼祭屈原系五色绳射五毒 体验传统端午节
琉璃汉服社以古礼祭屈原
东南网6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郑娟娟 杨清竹 文/图)华美兮汉服,长歌兮端阳,昨天是传统端午节,漳州琉璃汉服社的成员再现端午过节礼仪。系五彩绳射五毒投壶,一系列古老的活动一一为市民展现,感受先人过端午的氛围。
昨天下午4点,祭祀屈原典礼开始。汉服社的成员一人抚琴,一男一女分别扮演主持祭祀的“主祭”和“主献官”,另外两人扮演“司献”,负责协助祭祀。
在“赞礼”的主持下,成员们分别完成了“奠币”、“搢笏”、“盥洗”、“斟酒”、“上香”等一整套祭拜的礼仪。
祭屈原结束后,一系列端午的活动让市民体验了传统端午味。
首先是投壶,参与的都是小朋友。在一个瓶口不大的壶前,小朋友要把竹签投放到壶中。汉服社成员出云介绍,古人投壶用的是箭,壶口非常之小。投壶是从古时射箭礼慢慢演变过来的。古代士大夫宴饮时,会选择投壶这个游戏助兴。这个游戏在古时可是绝对的“贵族运动”。
会场另一边也排起长龙,等着玩射五毒。按照传统说法,五月初五是毒月毒日,是蛇、壁虎、蝎子、蜈蚣、蟾蜍五毒出没的日子,人们把其图像画下来贴在靶子上,用弓箭石子射打表示驱逐五毒的意思。
和射五毒有相同寓意的,还有系五彩绳、沐兰汤、点雄黄。系五彩绳是用五种颜色绳子缠绕一起带在手上能保佑平安防五毒,在端午后的第一场雨后摘下放入江中,寓意把五毒驱逐。
沐兰汤是用艾草沾水,洒在人们的身上,点雄黄是把雄黄点在孩子的额头中间或是成年人的手臂上,同样是去除病害的意思。
昨天,最后一个小游戏是斗蛋。把蛋装在蛋兜里,绳子绑着蛋兜,来回碰撞,谁的蛋留到了最后,谁就是最后胜利者。
相关新闻>>>
第九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昨在石狮上演
读者加入泼水的行列
作为每年泉州端午节的压轴大戏,昨天第九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在石狮隆重上演,各地的“战船”再度集结石狮蚶江镇,一同演绎一场激烈的海战。与此同时,“早报号”泼水船五度扬帆,今年有20名早报读者登船,一起感受海上泼水节的非凡魅力!
与以往的活动不同,今年的泼水活动更加“接地气”,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政府不再主办本次活动,改由闽台对渡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石狮市文体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蚶江镇政府,公安局以及交通管理大队、边防部门加班加点通力合作,确保本次活动安全运转。虽然参加泼水的船只有所缩减,群众的热情丝毫不减。昨天上午,数万名群众汇聚在蚶江,共同见证龙舟邀请赛、海上捉鸭、攻炮城、“王爷船”巡海仪式等精彩非凡的水陆活动。
今年,早报连续第五年组织读者参与海上泼水节活动,昨天上午11时许,20名读者应约前来,登上“早报号”随船“出战”泼水节。
“已经连续三年乘坐‘早报号’了,每次玩得都很开心”今年52岁的周爱民,来泉州5年了,是蚶江泼水节的“铁杆粉丝”。昨天上午一登上“早报号”,周先生的一身装扮立马吸引了同船其他读者的注意:戴着泳帽、泳镜,穿着泳衣,显得很专业。作为“早报号”的“三朝元老”,周先生现场给其他读者示范起如何更有“杀伤力”地朝其他船只泼水。“泼的时候从上往下泼,行成一个水柱,才能泼得有力!”周先生的比划让船上欢笑连连。
“‘早报号’真是充满欢乐,期待有机会参加下次的泼水节。”读者汪先生说,他的同事原本也要来参加,但是由于报名人数已满,无法成行,期待明年带着他一起登上“早报号”,感受蚶江泼水节。
明年,“早报号”依旧会出现在泉州湾海域,让我们相约明年端午节,一起领略海上泼水非凡魅力。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多彩民俗助阵迎端午祝安康 央视今晚播泉州端午民俗
海上泼水现场热闹非凡(陈小阳 摄)
核心提示 包粽子、赛龙舟、水上捉鸭、海上泼水……昨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市各地开展了独具特色、意蕴深远的民俗活动,人们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之中。龙舟竞赛场,选手们挥汗一比高低;泼水节上百船出海,人们尽情泼水狂欢;晋江安海,“嗦啰嗹”采莲队的踩街精彩生动。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记录这一传统节日的点点滴滴。 □本报记者 王丽虹 黄雅珊 张君琳 詹伟志 许雅玲
海上泼水 泼出吉祥幸福
昨日12时许,距离第九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开幕还有一个小时,参与海上泼水的市民已迫不及待开始登船,20多艘船只缓缓驶出。海上泼水活动,没有人发号施令,只要有船相互靠近,船上的人便开启“泼水”模式。大家拿起事先准备好的脸盆或者桶,舀起海水,向迎面船上的人使劲泼去。泼出的水在空中划出一条条弧线,期间还伴随着船上人的欢呼声。有的船上还配备打鼓助威的鼓手,为同船的伙伴鼓劲。
据说,泼出的是幸福吉祥的水,渔民捕鱼更兴旺,青年男女的爱情更牢固,海峡两岸的情缘也会更浓厚。活动时,岸上的人看得起劲,“哈哈,那个人被泼了好多水。”市民陈先生说,他第三次参加泼水活动,这样的互动让人很开心。
攻炮城 炮声震天响
端午期间,不少地方还举行了攻炮城民俗活动,参与的市民兴致盎然。所谓的攻炮城,就是用竹子和纸扎成城垣,悬挂在空旷处,约两层楼高,攻城的炮手将各自事先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对准炮城,谁能幸运地将自己的鞭炮抛掷触到城垣上的炮芯,引起炮城爆炸,就为胜者,可得丰富的奖品。比赛一开始,攻“城”炮手点燃各式各样的鞭炮,或单发或成串,从下向上对准城垣抛掷,一时间,众炮齐轰,蔚为壮观。
“嗦啰嗹”采莲队的学生(王丽虹 摄)
嗦啰嗹 祈福“闹端午”
昨日上午,记者在晋江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看到,伴随着锣鼓声,一队人马举大旗、扛龙头缓缓走来。几名头戴清兵笠的“铺兵”用竹担一头挑着大锣,另一头挑着装烧酒的新壶、生猪脚和草鞋,边走着醉汉脚步,边敲锣扬首。采莲旗手们举着采莲旗紧随其后,几位“家婆”手里提着红漆篮,里面放着美丽的白玉兰和红花……
71岁的黄祖南打红腮画黑痣,在队伍中扮演“家婆”。他的妹妹黄素珠是霁云殿“嗦啰嗹”采莲队的组织者。黄素珠说,今年是采莲人数最多的一年,有78人参加。为了延续传承,一些老采莲队员还把儿子、孙女也拉入表演队伍中。
今年10岁的颜昕怡白脸红腮扮成“家婆”,这是她第二次参加端午采莲队的表演,她的爷爷颜为民也是采莲队的组织者。13岁的王家栋扮演小旗手,他已连续参加了3次表演,动作表情早已驾轻就熟。黄素珠说,早上参加完表演活动,中午采莲队要走街串巷,为大家辟邪消灾。
除了传统的采莲队,人群中,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嗦啰嗹”表演队也格外抢眼,他们来自晋江养正中心小学。11岁的伍佰炫和孙维凯男扮女装,手持大芭蕉扇,手舞足蹈,十分可爱。12岁的苏振勇是队伍中唯一的“铺兵”,他背着长杆,右脚高高跳起,动作惟妙惟肖。
“传统采莲队的老师经常到学校教孩子们怎么跳‘嗦啰嗹’。”领队黄老师说,队伍中有12名女生和19名男生,龙头是民间手工艺人做的纸龙头,孩子学习嗦啰嗹有一两年的时间,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文艺演出。
昨日,在晋江流域市区笋江公园段,一名“女将”捉到鸭子,赢得在场众人的掌声。 (张九强 摄)
昨日,在笋江河畔,捉鸭庆端午活动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参加。参加者成功走过涂有滑油的木杆,打开鸭笼。 (许兆凯 摄)
水上捉鸭 勇者掠鸭凌波涛
“水上捉鸭”是流传于闽南一带的端午节传统庆祝活动,抓鸭者需赤脚通过一根长竹竿,打开悬挂于竹竿前端的笼子,放出鸭子,再跳到水里擒鸭。昨日,泉州市区、石狮、晋江等地均举行了“水上抓鸭”活动。
活动现场,一男子轻松走过长竹竿,打开笼子,鸭子“扑通”掉入海里,他也落水准备抓鸭。追出一段距离后,鸭子竟然钻入水中不见踪影,男子傻眼了。一会儿,鸭子从10来米远的地方钻出水面,围观群众笑着称赞鸭子聪明。男子迅速追去,这可是体力活,他追了10多分钟才抓到鸭子。这位身手矫捷的男子是南安的李建成,“追鸭喘得半死。”他说,不过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
在“水上捉鸭”活动中,几名小朋友赚足了目光。9岁的黄瀚睿是安海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虽是第一次捉鸭,他却显得很镇定。原来,他是安海冬泳队的队员,水性好得很,不怕落水。只见他快速走出几步,不料一脚踩滑,关键时刻,他双手抓住竹竿,将双脚盘在竹竿上,再往竹竿前端爬去。围观群众看得紧张,纷纷呐喊助威。随着黄瀚睿打开笼子,现场欢呼声起。
赛龙舟比赛场面激烈 (苏德辉 摄)
赛龙舟 选手水上竞风流
龙舟比赛,不仅需要参与者齐心协力,更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今年在石狮举行的龙舟邀请赛,共设置4个赛道,往返赛程共1000米,有4支队伍参加。
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4艘龙舟伴随着鼓手的助威声,队员的呐喊声,同时划动船桨向终点驶去。经过两轮的竞技,来自厦门的一支代表队获胜。队员卢玉芳告诉记者,她来自集美一所中专院校,学校组建了龙舟队,参加这次比赛的有23人。这是他们第一次受邀来石狮参与比赛,获得第一名,大家都很高兴。
大批摄影师聚焦民俗活动 (陈起拓 摄)
本土端午民俗 央视今晚播出
5月13日至18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派出摄制组来泉拍摄端午节特色民俗活动。摄制组先后拍摄了安海“水上捉鸭”、“嗦啰嗹”等端午节民俗、泉州名小吃“土笋冻”的制作工艺,集结名为《赛花样,数端阳》的特别节目(约30分钟),将于端午节期间在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首播时间为今晚20:00-20:30,重播时间为明天下午13:30-14:00。
花絮
漫步亭台楼阁 感受家乡巨变
昨日,晋江市(安海)第四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盛大开幕,安平桥畔瑞光焕彩。活动期间,不少市民漫步亭台楼阁,感受沧桑巨变、旧貌新颜。带着儿子儿媳前来游园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工作,这次回安海过假期,特地带他们来观看端午民俗表演,“家乡的巨大变化和民俗文化,年轻一辈还是要多了解,多感受。”
八旬退休教师 写诗赞“嗦啰嗹”
年逾八旬的许书合是一名退休语文教师,昨日,他专程赶到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观看“嗦啰嗹”表演。期间,他展示了最近创作的一首赞美“嗦啰嗹”的诗歌:铺兵旗手花婆演,入户采梁为采莲;木雕龙神案上祭,禳灾纳福嗦啰嗹……许老师说,30多岁时他第一次接触到“嗦啰嗹”这一民俗,从那以后就迷上了。退休后,他参与编写了有关“嗦啰嗹”的微型民俗独幕剧。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