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南安八旬侨批派送员话往事:土匪抢劫时有发生

2015-08-21 15:26:3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听八旬侨批派送员话往事

为防止派批员携款潜逃,要在亲戚中选忠厚老实者;新中国成立前,派批过程中常遇土匪,多人身亡,沿途要化装山民走贩;通货膨胀严重时,早晚货币不同价,为保护侨眷利益,侨批不能积压

七十年过去了,李长啸对于那个时代的侨批回文仍记忆深刻。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侨批业这一兼有金融和邮政双重职能的特殊行业,在很长一个时代,在侨乡人民的生活中,都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新中国成立前,战乱不断,当一封来自海外的侨批,不远万里走过海路、陆路,经过国内外几拨侨批派送员的手,终于辗转送到侨眷手中,真是字字千金。

从十九世纪70年代到1976年侨批业完成历史使命,并入银行系统,侨批业经历了百年沧桑,也造就了一种延续近百余年的职业——侨批派送员。

派送途中要化装成山民、小贩,还可能会碰上土匪兵患……在南安梅山镇,85岁的侨批派送员李长啸向记者讲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送批往事。

族谱中浓缩的侨批史

今年74岁的李良辉,是南安梅山竞丰村人,十几年前退休后,他关注于整理竞丰村李氏家族的族谱,并参与芙蓉李氏族谱的续修,在整理中,他意外发现,其中有许多关于侨批信局的记载。

根据一本1948年之前修好的族谱记载,卒于1937年的李钦生,“平生急公尚义,言忠行笃……农而兼商,在泉厦合股营华洋汇兑信局,值河山鼎革……侨汇悉用民局,单分递各局不生效力,惟署叔名者到处流通。”

他感兴趣之余,通过研究本族的族谱,寻找更多关于侨批信局的资料。根据族谱的记载,除了李钦生工作的“泉厦合股营华洋汇兑信局”,还有李斯默的崇兴信局,李引贵的捷兴信局及其子李成田、李成埔所经营的源兴信局等四家,其中,以源兴信局规模最大。

据李氏族谱记载,源兴侨批局,前身是捷兴信局,是梅山镇竞丰村村民李引贵于民国初年开设,1927年曾一度停业。其子李成田、李成埔于1931年重新开业,并顺应时势采取联营扩股扩大经营,在合并其他信局的基础上,组合创办了源兴信局。李成田长期负责在厦门头盘,外联海外;李成埔在泉州负责二盘局及在洪濑梅山、芸美负责三盘局,并派送银、信直接到各侨眷手中。

因为长期战乱,社会不安,匪患成灾,派送员不断遇抢遭杀,且老百姓生活极苦,派送员卷资而逃的事时有发生,信局损失很大。在这种局势下,李氏兄弟采取一些顺应时势的经营方法,业务迅速发展壮大。为避免派送员卷资出逃,他们主要雇佣本族亲堂中胆大心细的青壮年为派送员,直接把侨信、银汇送到侨眷手中,较为可靠安全。因此,华侨纷纷把侨汇交由源兴办理。信局声誉大振,发展为闽南大局。据记载,1946年,源兴信局外联海外68局。

李长啸老人将送批往事娓娓道来

老侨批派送员陆续离世

抗战期间,交通不便,社会动乱,侨批业务极差,侨批局纷纷倒闭,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交通陷入瘫痪,侨批业大多停业、倒闭,但源兴信局仍苦苦支撑,直至1942年2月才停业。抗战胜利后,又复业,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较大发展。1951年9月,该局参加公私联营;1957年转为集体所有制,成为银行附属单位;1958年,宣布为国营,1976年由国家银行接办,结束其历史使命。

据他了解,当时源兴信局放入派送范围涵盖南安蓬华、眉山、诗山、金淘、码头、梅山、罗东、九都、乐峰、向阳等乡镇以及洛江的罗溪、永春等地。其实,梅山虽然是著名的侨乡,但华侨的人数比不上南安诗山、金淘等地,侨批业在梅山有这么大的发展,与李氏几代人较早进入侨批业关系重大。

由于源兴信局主要雇佣堂亲作为侨批派送员,李氏宗族里的送批员有二十几位。李良辉的堂兄、妻舅等人,都是侨批派送员。十几年来,他通过他们,逐步扩大范围,前后打听到一份40多人的侨批派送员名单。据他走访、调查,至今仍健在的已寥寥无几,年纪最大的已年逾九旬。

不久前,李良辉的堂兄李锦成也去世了,仍健在的侨批派送员越来越少,据他所知,40多人中仅剩两人,一个是85岁的竞丰村村民李长啸,另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迁居泉州市区,但没有联系方式。通过他们的讲述,他对派送侨批及侨批派送员的工作,对于那段历史,有了总体的了解,接下来,他准备着手进行整理,“如果不整理,等他们都走了,这段历史或许就不再有人清楚了。”

这栋红色的小洋楼,见证了侨批局十余年的发展,楼房的主人已从孩童变为老人。

送完银信帮忙写回文

1945年,14岁的李长啸小学毕业后,就进入源兴信局上班。当时的源兴信局,是几个兄弟和堂亲合股的民营信局。最初,他只是作为内勤。他的主要工作是,当有人从泉州将侨批押回梅山,他要先将“侨批”封上国内收信人地址、姓名、寄钱币种数及南洋寄信人姓名等一一誊抄下来,然后按地址分配书信、钱币。不久后,他的父亲和几位叔叔也进入源兴担任侨批派送员,一家有5个人在源兴信局工作。

如今已85岁的李长啸仍非常硬朗,思路清晰,他记性很好。在李长啸的家中,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侨批派送的整个流程。侨批从国外寄出,经轮船运输,到厦门、泉州等信局,再送到各站点。根据船期,每天早晨,驻泉州市区的派批员会早早用摩托车将侨批运回梅山,一一登记好后,银行一上班,会计要拿着信到银行取钱,然后出纳根据每封侨批的金额分配好,负责不同派送区域的派批员,领取各自的信件和钱币出发派送。

信的数量要看船期,有时侨批多,有时少,多的时候一天两三百封。

李长啸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有统一的银行汇兑,从泉州载回的不止侨批,会连同侨汇一起,各个时期的货币不同,有银币、法币、金圆券等,有时钱多的话要装好几个大麻袋,用担子挑回来。

侨批有个特点,送到侨眷手中后,侨眷收信后要马上回信,称为“回文”,派批员拿着回文,送回侨批局,再次登记后,最后重返寄信人手中。有些侨眷不识字,因此,派批员一般都要识字,帮侨眷简单地写好回文,再带回去,省得来回跑。

“吾儿此知:来信收到,寄来款项亦已收到,请勿挂念家中诸大小,悉知儿在外一切如常甚慰,请吾儿在外身体自重为宜,余事后陈。”凭技艺,李长啸两分钟就为我们写了一封当年的回文。

曾经的侨批派送站,如今已是芳草萋萋,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土匪抢劫时有发生

为了在激烈的侨批竞争业中站立脚跟,信局非常看重送批速度。“不允许积压信件,一到必须马上送出去,有时跑长途的,还要采取接力的形式。”李长啸说,比如,他父亲送的是金淘与安溪交界的地界,属于长途,一般一趟下来要两天,晚上要住在当地;如果第二天还有侨批到,他就要往回赶,为节省时间,梅山信局也会派人送过去,两人在半路上交接,争取第一时间将侨批送到。

当然,除了抢时效拼信誉,也是为了不让侨眷吃亏,李长啸说,当时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从海外寄来的汇款如未及时送到侨眷手中,很可能就贬值了,“有时上午和下午,货币价值立马不同了”。

新中国成立前,战乱连连,社会动荡,非匪即兵,每日步行近百里,化装成内山农民、商贩模样,背着褡裢,将银圆装在其中。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不少地区有土匪,李长啸的父亲,在1951年的送批途中,在金淘与梅山交界处的新岭山,就遭遇了两个土匪,将他所带的侨批和钱币尽数抢走。他父亲急得大声呼叫,好在当时附近的群众纷纷围过来,帮忙抓住了土匪,这才保住了钱信。

李长啸的父亲算是幸运的,据李氏族谱记载,新中国成立前,仅源兴信局的派送员遭到土匪劫杀身亡的就有8人,钱信被抢之事更是时有发生。

忠厚可靠且要能保密

尽管不是侨批派送员,但今年67岁的李碧娥,对侨批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却十分熟悉,因为她的家,在1957年开始,有十几年的时间一直被租赁作为侨批局的办公地点。在位于竞丰村的这栋两层的华侨风格小楼中,通向二楼的楼梯处,还用白色的油漆画着一根鸡毛信,上面写着:侨批局在二楼。

李碧娥还是个10岁的孩童开始,每天就与四五十位的派批员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派批员们回来之后,都会跟他们家人聊聊天,说说派批路上发生的事情。据她回忆,有些路远的派批员干脆就住在她家。

尽管很多人会跟她聊天,但是并不会泄密,对派批员来说,除了人品忠厚可靠,身体素质好,脚程快,还有一点就是嘴风要紧,“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泄露南洋寄了多少钱过来。”她说,那个时代,如果让别人知道南洋那边有钱银过来,不仅怕人偷、抢,还怕别人来借,到时如果不借,容易得罪别人,因此,就算是侨眷的亲戚,也不能说。

楼梯转角留下的标识,是侨批局曾在这里办公的印记。

三餐在侨眷家吃饭

李碧娥说,当时的派批员,大多数都是走路,少数能骑自行车,唯一的一部摩托车是两个派驻泉州的人,从泉州载侨批回来的。领了信之后,就要穿着草鞋,翻山越岭送批去。边走边送,远的一天要步行四五十公里。

根据李良辉走访多位派批员了解到,在私营侨批局期间,派批员是没有工资的,收入主要是侨眷给的“礼数”,也就是小费,三餐也大多在侨眷家里吃,派到谁家就在谁家吃,总体来说,基本收入比务农好,而且能吃饱,这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很让人羡慕了。

“那个时候,一到村里,都会受到侨眷的热情招待,因为看见侨批员,意味着‘那边’又来信了。”有些人还会煮香菇瘦肉汤等那个时代比较“奢侈”的好东西给他们吃。因此,尽管派批员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如果有机会,还是很多人愿意做。

新中国成立后,派批员工作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也没再发生携款潜逃的事情,随着源兴信局的性质一步步发生变化,从私营变成公私联营、集体所有制直至国营,此时,派批员是有工资的。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月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有五六十元,这在当时算比较高的。

1976年,信局由国家接办,派批员也被列入银行管理。这个持续了百年的职业,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