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泉州台商投资区> 台商投资区新闻 > 正文

泉州台商投资区庄翰鹏:超市老板转身当农民

2015-09-09 17:01:3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庄翰鹏:超市老板转身当农民

基地人员在检查西瓜生长情况(刘倩 摄)

原本拥有一家超市的庄翰鹏,没想到一个转身,却从老板变身为一个农民。

去年,庄翰鹏和几个合伙人共同在东园镇秀涂村租下一片地,从此开始投身农业发展。但隔行如隔山,第一年就因缺乏对市场的判断,亏损170万元,但他依然不改初衷。“外来租客效益不好就直接走人了,但我们十几个合伙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村里人把地租给我们是信任和期待,我们要考虑村民的利益”。

今年,作为区总工会开展农民工创业扶助工程的一位受益者,庄翰鹏不但得到了资金上的帮助还认识了不少同行,今年打算在农业种植基础上增加休闲观光旅游,让农场发展更有特色、更抗风险。

□本报记者 郭子芳 刘倩 通讯员 郭聪杰

隔行如隔山 第一年损失惨重

在秀涂村,有一片约200亩的种植基地。这个时节,工人们正忙着种卷心菜,而地上的西瓜、土里的地瓜已经快要收成,年初刚刚种上的台湾芭乐也已经开始挂果。然而,这片种植基地的主要运营者,此前并没有跟农业打过交道。

“我从去年年初才开始做农业,之前对这行一窍不通。”农场主任庄翰鹏本就是秀涂村村民,但在投身农业前,他是本村一家超市的老板。2000年开始担任村主任后,他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村委会工作上。

庄翰鹏很快便找到了另一个工作。“说来也巧,我们现在这片基地的隔壁,原先也是零零散散的村民土地。后来地租出去了,专门种胡萝卜,才一年时间就把租地、翻整土地、人工、种子等等的投入成本全部回收了。”庄翰鹏说。

2013年前后,国内胡萝卜市场十分火爆,由厦门翔安一带掀起种植、采购热迅速蔓延至全省。当时,隔壁农场的租户就是厦门翔安人,第一年租了100多亩地,全部种植胡萝卜,一年回收成本,第二年便开始赚钱。

庄翰鹏发现,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不仅种植胡萝卜的基地赚钱,一方面地皮租金能为村民增收,另一方面闲暇的农民也可以在农场打工提高收入。于是,庄翰鹏和几个合伙人也决定投身农业。

去年,庄翰鹏的整个基地只种了胡萝卜。没想到今年采收时,胡萝卜行情急剧下滑,价格暴跌,整个行业遭受重创。“160亩胡萝卜,亏了170万元。”庄翰鹏叹息道。后来,他到周边农场考察,才发现只要有空地,种的就是胡萝卜,产能过剩是亏钱的根本。

总结原因后,庄翰鹏意识到,转行农业欠缺经验是一大问题,没有市场考察就盲目跟风种胡萝卜,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重新出发 引入休闲观光农业

吃一堑长一智。虽然经历了失败,但庄翰鹏没有放弃,而是总结经验重新再出发。他的农场为本地村民尤其是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创造了再就业的机会,一个200多亩的农场,一年可受益租金的农户约20户,同时又能吸纳长工5—8人,老人们则可以打打散工。

“我们的这片种植基地,虽然水资源紧缺,但土壤肥沃,沙壤土非常适合种植蔬菜水果。例如西瓜,50—60天便可收成,一个季度可以种两批。今年初引进嫁接1000多棵台湾芭乐树,相信会有不错的市场。”庄翰鹏介绍。

今年,基地的种植品种更加丰富,种下了20多亩的大葱、卷心菜、马铃薯、西瓜、西红柿、芭乐等。走在基地里,台湾芭乐树已长至50-60厘米,预计今年11月便可采收。

但是,因连日降雨,原本已经进入采收季节的西瓜不少烂在地里,十分可惜。“农业就是这样,要看天吃饭,今年种了50多亩西瓜,最近连连下雨,如今只剩一半存活。”庄翰鹏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雨水灾害,一亩西瓜产量达4000斤左右,这50多亩地可以卖10多万块。

通过区总工会牵线搭桥及今年组织的农民工创业扶持工程参加创业培训课程,庄翰鹏认识了不少农业同行,通过交流他发现,单纯开展种植的农场几乎都没什么盈利。这更加坚定了庄翰鹏的一个想法,要增加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要尝试发展观光农业。

“基地如果没有盈利,连工人工资、土地租金都付不起,还谈什么发展?”去年,基地雇了6个人,光人力成本一项开支就不小。于是,庄翰鹏与合伙人商量,计划在现有种植基础上引入休闲内容,以农业带动服务业。

现在,在区总工会的帮助下,整个农场新规划方案已经基本落实,未来这里将划分为垂钓、鱼塘养殖、鸡鸭等蓄类养殖、游泳娱乐等部分,有机蔬菜水果种植与观光采摘相结合,在不破坏植被的前提下,优化土地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