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洛阳现明代“四菜一汤”古井 见证“海丝文化”

2015-12-15 07:40:4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洛阳桥南社区至今保留三座明代古井、两座宋代古井

华侨捐资重修“四菜一汤”格局的五井孔古井

本报讯(记者 黄雅珊 文/图)桥南社区,因位于泉州洛阳桥南面而名,在这个社区,至今还保留着三座明代古井和两座宋代古井。在南靖田螺坑,有“四菜一汤”的土楼,而在这里,则有一座“四菜一汤”格局的明代古井,即中间方形,四周环绕四个圆形。近日,记者在泉州文史界人士的带领下参观走访。

明代古井

侨亲捐资修复 村民立碑纪念

桥南社区的三座明代古井四周都有房子围绕,其中,一座是单井孔,一座是双井孔,另外一座就是五井孔的“四菜一汤”。

据桥南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卫明介绍,单井孔也被称为翰林井,是一口官井。该石井座原为方形,经岁月洗礼,外沿呈圆形。在双井孔处,67岁的刘老伯说,他住在附近,喝这口井的水长大。早先,为了防止他人投毒,也为了净化水质,有人在水里养了一只鳗鱼。67岁的黄彩霞嫁到桥南社区48年,都是喝这口井的水,“这口井的水很好,不喝浪费。”如今,不少人喝上自来水,但黄阿姨家和附近的四五户人家还是接水管用这口水井。

在“四菜一汤”五井孔处,记者看到四个圆形的井孔中央是一个方形的井孔。据估算,井腔约3米,1963年,漂洋过海的华侨捐资建了井座。80岁的村民刘以默说,为了纪念捐资者,村里特地刻碑纪念,一块碑写着“饮水思源”,另一块碑写着“履颂康庄”,还注明何人捐建。泉州市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表示,华侨修建古厝或是宗祠的碑记比较常见,但修建古井的碑记在泉州还是比较罕见。

明代双井孔古井仍在被当地人使用

宋代古井

北上南下古道边 咸淡两口井

除了现存的三座明代古井,桥南社区里还有两座宋代古井,均位于北上南下的古道边,一座是单井孔的咸水井,一座是四井孔的淡水井。

因修路铺设石板,咸水井只剩下半边井座,往井里探,也只能看见半边的井孔。住在附近的谢女士说,该井是咸水井,水无法饮用,但当地不少渔民经常挑着挖到的海蛎到井里浸去外壳的污泥。另一座宋代井在社区一棵大榕树下。据了解,原先该井有四个井孔,但如今两个井孔已被石板覆盖住,另两个井孔也被木板盖住。

专家

见证“海丝文化” 维系海外亲情

黄真真说,古井是当地人口密集度和生活生产情况的实物见证,除了井下建造特色值得考究外,井底的沉淀物也反映着各地不同的风俗,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是放废弃的瓷片,有的则是放兵器或是钱币等。

黄真真表示,桥南社区的古井是“海丝文化”的见证。在宋代和明代,每年海上贸易的船只都停靠在洛阳桥畔,这些古井从侧面反映出,这里当时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以至于需要凿这么多井来提供水,作为生活、生产和消防之用。

“如今,有些人移居时会特地带一瓶本地的水过去,然后将家乡的水融入当地的水里,这不仅仅是防止所谓的‘水土不服’,更重要的是家乡情缘的延续。”黄真真说,“四菜一汤”古井的修建见证了海外侨亲饮水思源,也可以看出,古井是维系海外游子的纽带。

相关报道>>>

五口古井状似“四菜一汤”

在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发现,专家初步断定开凿于明代之前,与修造洛阳桥有关

五口古井藏身民宅中

一片密集民宅包围中,一处巨大古井,上面覆盖着一方四圆的井盖,状似漳州南靖土楼“四菜一汤”,十分罕见;透过井盖往底下一瞧,井水清澈,底部的陶瓷碎片,清晰可见,令人啧啧称奇……

这是日前文史专家在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发现的一处古井,因造型奇特,井水清冽,引起当地文物部门重视。

□早报记者 林福龙 庄丽祥 文/图

现场看井——

罕见造型古井 藏身民宅群中

“我们也不知道这口井有多久了,只是祖祖辈辈都取这里的水!”听说记者一行来寻找古井时,桥南社区居民刘思源,主动带着记者,穿过一片密集民宅,七拐八弯,来到古井所在的位置。

在几座高大民房包围中,一片略为平坦的底洼地,一口占地十几平方米的古井赫然跃入眼中,上面镶嵌着四圆一方共几个井盖,尤其引人注意。一块巨大的石碑立在旁边,由于年代久远,上面已模糊不清。“现在有人安装自来水,之前附近几个村都要到这里挑水。”几名当地妇女一边取水,一边说:“这里虽不能吃了,但作为洗地板、打扫卫生的用水还是可以的。”

居民说井——

因井水水质好 以前煮烟必备

这口古井所在角落叫“下路潭”,因历史上这里就是一处水潭。“一年四季,不论寒暑,这口井里的水从来没有干过。”现年65岁的刘思源回忆,20世纪60年代,由旅菲华侨出资,对古井进行一次保护性修缮,“这些水泥井盖就是那个时候修的,不然井口露天,直径超过三米,夏天左邻右舍都来挑水吃,那场景让人震撼!”

据当地老者称,清朝末年,附近有专门煮黑烟的作坊,所使用的水都得到这口井来打,“从这一点可以说明井水水质之好”。记者在现场,透过井盖取水口往里一看,三四米深的井水,十分清澈,连井底部的陶瓷碎片,依然清晰可见。

部门谈井——

史料中没有记载 极具价值要保护

“这里地处洛阳桥头,古井开凿与使用,和当年造桥关系密切。”泉州文史专家黄真真认为,洛阳桥的修造,前前后后花了6年8个月,大量的人工投入,而与之相配套的水井,固然不可少。她称,通过这口古井的规模和造型,以及当地姓氏历史,可以初步断定古井应该开凿于明代之前,甚至更早,“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值得保护”。

洛江区文物部门则称,这口“四菜一汤”井,在之前史料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属于新发现的文物,“井是记录历史上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随着城市开发,正在慢慢消失”。黄真真建议,当地部门尽快派人实地调查,留下这些古老的见证者。

●链接

“四菜一汤”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是汉族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5座土楼均保存完好。

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如图),当地人戏称“四菜一汤”。(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