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廖培煌 黄少敏)春节是民俗活动的集中展示期,连日来,我市城乡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轮番上阵,充分诠释了“文都”泉州多元、包容的文化底蕴。 德化三班镇——“刀轿”展绝技 民俗欢乐多 2月11日,在德化县三班镇民间一年一度的迎春祈福民俗文化游行上,一位壮汉坐在座位插满锋利刀刃的八抬大轿上,表演“坐刀轿”。这一传说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民间绝技,成为民俗活动中吸引观众的“亮点”。 (徐艺星 摄) 永春下洋曲斗村——快乐“锄头舞” 民俗欢乐多 2月11日—12日,永春县下洋镇曲斗村内坑角落康氏祖厝供奉的陈公祖师、郑公祖师前往坑仔口镇丘峰岩请香。请香队伍途经坑仔口镇、下洋镇,队伍中舞狮、腰鼓、农舞、礼炮等把热闹的氛围推向高潮。村民自创的锄头舞最有特色,一位老农挥舞着锄头,模仿刨地、垒田等农耕动作,小孩子围在他身边学起来,边跳边“锄”,逗得大家乐开怀。据悉,锄头舞是当地农民田间劳作演变的动作,结合传统鼓乐节奏而成,是农村农民祈福庆丰收的一种方式。(康志荣 许永华 文/图) 南安向阳乡郭田村——“割香”传千年 昨日,南安向阳乡郭田村热闹非凡,全村老少聚在一起参加“割香”、“取火植福”仪式。据悉,该仪式传承至今已千年。 下午1点,喜庆的锣鼓声响起,郭田村的村民开始在家门口放起鞭炮。据村民介绍,当天上午,他们从位于五台山的朱元帅化身处取来圣火后,便分放于郭田村四周的山头、路口,这称为“镇格”。而后,进香埔,请神像进祖厝。一路上,成百上千串鞭炮先后燃放,一时间整个村庄鞭炮声齐鸣。在姚氏祖厝,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将祖厝内外包围得水泄不通。祖厝里的庭落供桌上,摆放着人们早早准备好的三牲、干货等贡品。村民各自取圣火、割香,分到各家各户。“祈求一家老少平安、长寿健康,祈求学业有成、事业发达……”71岁的村民姚木林告诉记者,根据口口相传的述说,从有青龙宫以来,他们村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仪式。 “‘割香’与我们当地传承千年的信仰有关。”当地的退休教师姚成业介绍,郭田村的青龙宫又名昭惠庙,远近闻名。古时,郭田属南安八都,古称“青塘宫”。传说,唐末朝政失规,天下混乱,在朝为官的福宁人(今宁德)朱观繗辞官归田,与雷海清、陈振泽、杨仙君同行入闽,寻高山修行学道。朱观繗到乐山修炼,垦荒造田,参与筑建海潮庵,后“蜕化”。宋太宗丙子(公元976年),朱公由乐山东飞炉直抵八都郭田青塘宫,香炉高悬于大枫树上,芳香七日,香飘四里,村里老辈人顺着香味发现了这块适合居住的宝地。公元1001年,“青塘宫”落成。历史上,“青塘宫”多次遭难重建。目前存有的庙宇于1988年重建。去年,当地百姓筹措资金建起古色古香的副殿。 千余年来,郭田村的姓氏变成目前以姚、蔡、黄为主,但他们对青龙宫(昭惠庙)朱元帅的信仰至今未变。目前,青龙宫的分炉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泉州各地,有68处之多。 据了解,早年有郭田村村民漂洋出海,现在,则有许多村民居住城市,但是大家不会忘却这个千年习俗。即便有的村民在城里过年,每年的“割香”仪式都会尽量赶回老家参加,“这不仅仅是习俗,也是每个从小山村走出去的人永远的情愫和记忆。” |
- 2015-06-18盘点端午节泉州精彩民俗活动 海陆兼备“最泉州”
- 2014-06-03泉州各地端午民俗活动:千人泼水 龙舟竞渡(图)
- 2015-05-19失传60多年 “午时联”民俗活动重现晋江安海
- 2015-03-20泉州蟳埔妈祖巡香民俗活动暂停 众多“摄友”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