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鼠粬粿:牵挂和乡愁的古早味

2016-03-10 11:24:1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鼠粬粿入口软香甜润

核心提示

“爱吃鼠粬龟,顶丘跌下丘,跌得规(全)身躯……”这句闽南顺口溜,讲述的是孩子们采集鼠粬粿草的情景。三月的闽南与春雨相伴,为了采到新鲜的鼠粬粿草,孩子结伴冒雨出行,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头。日前,在安溪县桃舟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鼠粬粿香味。记者走进70岁的吴才英阿婆家中,体验和感受一道带有牵挂和乡愁的古早味。

□本报记者 张晓明 文/图

制作工序烦琐有讲究

阳春三月,安溪的田间地头长满了鼠粬粿草,也叫佛耳草。每年这个时节,在安溪桃舟、感德、长坑、祥华等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鼠粬粿,祭拜神灵先祖,招待亲朋好友。

记者来到安溪桃舟乡桃舟村时,正赶上村民制作鼠粬粿,四周洋溢着鼠粬粿香味。走进村民吴才英家,她正和儿媳、女儿一起做鼠粬粿。据吴才英介绍,鼠粬粿的配料主要有糯米粉、鼠粬草、芥菜、生油、馅料等,做工烦琐且讲究。制作时,要先将从山间、田埂采集回来的鼠粬草嫩苗洗净,晒干,按一定比例和芥菜叶、糯米粉混合捣碎后,捏成团状。然后放在蒸笼上蒸40至60分钟,再放回石臼复捣,用炒熟压碎的脱膜花生仁、红糖、香菇混合做馅,蘸花生油搓成龟状,即可食用。食用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更软香甜润。

村民制作鼠粬粿

饥荒年代曾是救命草

据悉,鼠粬粿也称青粿、清明粿、慈壳粿。饥荒年代粮食不够时,鼠粬草甚至成了人们的救命草。据悉,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饥寒交迫,老百姓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不经意间,发现了不仅无毒,而且味香的鼠粬草。后来,有人用它入粿,并将此类粿品名之为鼠粬粿。

关于以鼠粬草入食,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日(三月初三),取鼠粬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鼠粬有种独特的香味,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句“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作了很生动地描述。清人顾景星在《野菜赞》中说鼠粬:“二月生,叶如鼠耳,和米捣作饼。北人寒食尚之。”说明在清代北方还存有吃食鼠粬粿的习俗。

吴才英说,村里有多位90高龄的长辈,就是吃鼠粬草等野菜长大的。在以前,鼠粬草是有名的野菜之一,那时经常把它采集回来,放入少许盐,入口虽青涩了一点,但有清香味,在那个年代也算是美味佳肴。

清香味道唤起乡愁

据介绍,在安溪,虽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鼠粬粿,但时间不尽相同,每个村庄都会定一个“吃鼠粬粿日”,乡里乡亲借此相互串门,聊往事话家常。

“每年都做鼠粬粿,吃一次鼠粬粿又多长了一岁,讨个好彩头。”吴才英说,家里的十多个小孩自小就爱吃她做的。吴才英的孩子在外地打工,每年小孩要奔赴远方打拼时,她会为孩子们特地做一次鼠粬粿,并分装打包好,一袋袋放到孩子们的行囊中。如今,年逾七旬的吴才英,再要举起那二三十斤重的木槌,已有点吃力。

吴才英的孙子陈锦辉研究生毕业后到深圳工作,是离家最远的一个。他说,每年能在外地吃到奶奶寄来的鼠粬粿,清香的味道略显苦涩,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