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区好戏连台迎接“文化遗产日”
看非遗表演 赏南音高甲
杨安东为孩子们演绎闽南新童谣《游海丝园》
核心提示
今年6月11日是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台商投资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宣传活动,向群众展示台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据悉,台商区现有各级非遗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个。除了上周举办的活动,本周还陆续有非遗展示活动,市民可不要错过哦。
□本报记者 杨婷婷 黄雅珊 通讯员 朱丽琼 林银锋 文/图
闽南童谣走进校园
“游公园,看福船,白色帆影超绝伦。万国商,雕塑群,敦煌飞天靠彩云……”6月1日儿童节当天,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歌诀”代表性传承人杨安东来到洛阳新城幼儿园,与近百名小朋友面对面,口口相传朗朗上口的闽南新童谣《游海丝园》。据悉,闽南童谣是新城幼儿园的一大教学特色。从去年开始,学校将闽南童谣作为常规课程开设,让小朋友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感受乡情。
杨安东表示,将非遗项目带进幼儿园,可以让小朋友在面对面沟通和口对口传教的过程中,早早地接触闽南文化,激发他们传承闽南文化的兴趣。近年来,杨安东致力于闽南童谣传承工作,去年出版了《闽南新童谣》,被台商区、晋江、惠安等地的小学、幼儿园作为教材进行使用。《游海丝园》是他新创作的作品,他将海丝艺术公园的元素融入闽南童谣当中,让小朋友们更好地感受海丝魅力。此外,今年他还以“海丝十八景”为内容,创作出《海丝·泉州》《海丝·洛阳桥》《游海丝园》等一批以“海丝”为主题的闽南童谣,把泉州海丝文化融入歌诀(童谣)中,让学生通过表演和传唱等形式,加深对海丝文化的印象。
孩子们演绎“泉州歌诀”,十分逗趣。(陈霹 摄)
多场活动展示非遗
高甲戏是闽南诸剧种中传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地方戏曲剧种。台商区将高甲戏定为文艺精品,每年组织公益性演出进村表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台商区高甲戏剧团走进洛阳镇梅岭村,倾情献演精品剧目《大团圆》,为戏迷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据悉,这是今年台商区高甲戏剧团在该区的第二场演出,深受大众好评。至7月前,剧团还将走进东园镇、洛阳镇和百崎回族乡,满足广大戏迷的文化需求。
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区共计划投入36万元扶持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活动。除了高甲戏表演,今后还计划邀请省、市专业演出团队表演梨园戏、木偶戏、南音等富有闽南特色的文化精品剧目。
此外,接下来几天,还将有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宣传活动进村、进校园,群众可拭目以待。6月11日,由区南音协会组织的全区南音大会唱将在百崎乡郭氏家庙举行,有兴趣的群众可到现场聆听。6月14日,木偶头雕刻非遗传承人苏碰辉将到张坂中心小学开展木偶头雕刻非遗项目的展示,与学生们共同在白胚上进行描画体验。
影雕被誉为“石头上的绣花针”,是台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陈霹 摄)
现有非遗项目17项
“每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我区都持续开展非遗文化展演、非遗摄影图片展等宣传普及活动,向群众展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加深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认同。”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小朱告诉记者。
据悉,台商区深入开展非遗普查工作,积极申报各级非遗保护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成效显著。台商区现有各级非遗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个,分别为惠安石雕(影雕)和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个,为洛阳桥传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个。
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面,目前全区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人。在泉州市公示的新申报泉州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全区有9人名列其中。张坂镇还被列入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传统技艺”保护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