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 居家养老模式在泉州展开

2016-07-12 08:39:3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养老不离家 服务送上门

居家养老模式在泉州展开,目前有5000多名特困失能老人享免费护理

护理员上门服务让阿婆备感温暖 (林劲峰 摄)

核心提示

当我们老了,会希望以哪种方式安度晚年?居家养老,也许是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舒适惬意晚年生活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谢谢你每周来给老头子按摩,按完后他感觉舒服多了!”昨日上午,晋江陈埭镇花厅口村一座二层石头房内,63岁的丁紧霞和瘫痪在床的老伴丁栋梁,对免费上门服务的护理员谢克历连声道谢。其实,受益的不仅是丁老伯,记者从泉州市老龄办获悉,目前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展开,符合条件的特困失能老人,可享受专业机构提供的上门居家服务,然后由政府买单。目前,全市共有5000多名特困失能、低保、五保、孤寡、空巢、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上门家政服务。

现状

护理员常上门 老人家中享贴心服务

丁栋梁今年68岁,住在晋江陈埭镇花厅口村,他半身瘫痪,儿子出车祸丧失劳动力,孙子患有自闭症,只有老伴一人能接点针线活补贴家用,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计。

“我5年前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导致半身瘫痪,只有双手可以自由活动。小孩也都患有疾病,只有妻子可以照顾我。她年纪大了,现在给我翻身、按摩很吃力。去年下半年政府提供上门家政服务,护理员小谢每周来我家一次,服务2小时。”

翻身、按摩、聊天、剪指甲,护理员谢克历熟练地为丁栋梁服务着。谢克历今年46岁,江西景德镇人,入护理员行业已有两年:“我妻子先入行,后来我被她说服,也成了一名护理员。太多老人需要帮助了,能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给他们提供服务,我挺高兴。”

丁栋梁得到的服务并非个例。家住鲤城区的蔡老伯今年70岁,是一名独居老人,由于中风他腿脚有些不便。今年年初,他在客厅睡觉,不慎摔倒在地,怎么也无法爬起来,他拿出泉州市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派发的“一键通”老人专用手机,按了“SOS”键,拨通电话求助。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华珍利用公司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查到了老人的家庭住址,于两点多赶到老人家里。进门后,她看到老人跌倒在地上,立刻将他搀扶起来。缓过劲的蔡老伯连连道谢:“没受伤,只是爬不起来,谢谢你。”

据泉州市老龄办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人95.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2.68%。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1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6%。独居家庭老年人2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3%,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人空巢化、失能化问题日益突出。

家住丰泽区霞淮花苑的徐进训和妻子卢锦娟都已年过八旬,江西籍护理员刘姐已成为他们夫妇的好朋友。下午3时许,刘姐准时到来,一进屋就忙活起来,扫地擦窗户,卢锦娟给刘姐递了一杯茶水,“天气炎热,快喝杯水。”

徐进训、卢锦娟两人育有4个女儿,但都不在身边。卢阿婆坦言,随着年龄渐长,一些家庭保洁工作,比如擦高处的窗户、清洗油烟机等十分困难,刘姐为他们解决了这些烦恼。“她很勤快,收拾得比我们干净多了。”徐老伯对记者说道。

有紧急情况按手机SOS键就能求助 (林劲峰 摄)

政策

政府购买服务 让特困老人活得有尊严

据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商黎霖介绍,2014年10月,泉州市首次试点开展“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鲤城区、丰泽区共1200名老人得到免费的实体援助服务,老人们免费领到一部手机,只需拨打特定的服务号码或按住手机上的“SOS”键,就能接通公司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家政人员就会上门为老人提供助洁、助浴、助餐等各类服务,每人每月1.5小时。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泉州市除德化外,其他各县(市、区)均相继开展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其中市区(鲤城、丰泽、洛江)共有1370名,晋江2000名,台商投资区500名,泉港区333名,永春和安溪各200名,石狮288名,南安150名,惠安145名。所有老人都免费领到了“一键通”老人专用手机,只要一个按键或是一个电话,“一键通”手机便可以接通公司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平台24小时有人值班。据悉,德化今年内也计划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据介绍,除了晋江2000名老人是由晋江雅适家政有限公司派遣护理员上门服务,其他县(市、区)的3000余名老人们均由泉州市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服务。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服务项目,包括助洁、助餐、助浴、代购、陪同就医、按摩理疗、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项目。

“省政府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将会长期开展下去。”商副主任介绍说,今年6月底省政府召开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场视频会议,根据会议部署,今年年底前,我省各县(市、区)都要引进或培育一家以上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组织。到2018年,将全省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生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范围。2020年,原则上每个社区对接一个养老服务组织,力争使紧急救援(应急救助)、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

商副主任表示,政府为最困难的老人群体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让这些老人能够在晚年有尊严地活着,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是对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重要补充,为居家养老体系补上了短板。据粗略统计,特困失能老人占到泉州市老年人口的3%。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未来针对最困难的老人群体,帮扶力度还将加大,比如上门服务次数增多等。

护理员小王为赖老伯测量血压 (王丽虹 摄)

困局

护理员流动大 有些老人排斥上门服务

“实际走访中,部分老人拒绝接受这项服务。”晋江雅适家政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罗利娟表示,他们拒绝的理由有很多。有些老人觉得这是骗人的;有些老人自尊心特别强,虽然贫困却不愿接受帮助;还有部分老人担心周围的人觉得其子女不孝,因此拒绝接受上门服务。

中国心理协会常务理事、心理专家张秀云教授表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虽然能给空巢、失独老人带去生活上的方便和慰藉,但在具体实践中难免会遭到部分老人的排斥。她指出,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几点:一是国内社会普遍认为应该由子女赡养父母,否则就是不孝,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老人难以接受由护理员代替子女对他们进行照顾。另外,有极少部分护理人员对待老人不够尊重,使得老人对养老服务心存忌惮,从而拒绝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另外,有些老人认为护理员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泉州市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洪月辉介绍,护理员在服务过程中,曾出现个别老人提出过分要求的情况。有位老人居住的房子比较老旧,他竟要求护理员帮他修理房子。他提的这个要求,家政服务机构完全没办法帮他完成。因为诉求得不到满足,该老人就拒绝让护理员上门。

对于家政服务公司来说,护理员难招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罗利娟向记者介绍,公司现有数十名护理员,每人负责服务30多名困难老人,这些护理员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来自江西、四川等地。公司长期对外招聘护理员,为了方便上门与老人沟通,他们希望多招一些本地护理员,但情况并不理想,本地人很少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洪月辉介绍,随着未来需要服务的特困老人增多,护理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加。相对于女性护理员而言,男性护理员更难招聘。

困扰家政公司的另一个问题是,护理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护理员的服务仅停留在饮食照料、清理卫生、简单生活护理等传统照料方式上,缺乏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且护理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

护理员定期上门为瘫痪的丁老伯按摩 (林劲峰 摄)

建议

加强心理疏导 服务应走专业化道路

张秀云教授表示,有子女在外地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对赡养父母有心无力,居家养老服务一定程度上了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同时,这也是国家不断优化发展养老模式的一种积极尝试。张教授认为,未来应增加技术和专业水平的要求,除了家政服务,还可以给老人提供保健服务,在心理上对老人进行疏导。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徐莉教授表示,早在两三年前,上海、宁波、北京等城市就先行推广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已经积累了不少优秀的经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政府扩大服务的范围和力度还有很大的潜力,新型养老模式刚刚在本地展开,开始一定会遇到困难。对于护理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政府可以和高校定向合作,培养稳定和专业的护理人员。另外,更应在制度上进行规范,让护理员在服务时有规可循。

徐教授建议,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当前养老市场良莠混杂,政府对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和人士应有专业资质要求,例如管理人员须有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才能上岗,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对应的医疗知识、保健知识等。其次,居家养老服务应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对服务人员有所监督的同时,也通过双向反馈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徐教授认为,当前受惠的老人分类不够细化。在未来的政策推行中,针对老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可以推行不同档次的服务,如按照政府全包、政府半包、政府补贴等模式分类,并开拓居民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渠道。此外,相对于城市,政府更应着眼于养老问题更严峻的农村,在政策的实施上避免城乡差异的进一步扩大。

陪老人聊天也是护理员的重要工作 (王丽虹 摄)

相关链接

国外也有“居家养老”

瑞典养老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人公寓养老。在瑞典,在养老院养老的一般是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虽然养老院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而且从吃饭到洗澡都有人照料,但由于缺少人情味,瑞典老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不会住进养老院的。

在德国,进入“专业护理老人院”是老人们最普遍的一种选择。这些养老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方式。近年来,德国兴起一种名为“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一些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自发组建自己的小天地,在“老年之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一起参加社会活动,让老人远离了孤独,也体会到了家的温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递进,如今英国已出现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吸引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及已经形成的“老年人城市”,英国政府采用了“社区照顾”的模式。所谓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王丽虹 谢宜萱 实习生林诗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