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从“晋江经验”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转型 产业优化

2016-07-13 08:42:33 刘国军 刘益清 姚煜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晋江经验”到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转型 产业优化

东南网7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国军 刘益清 通讯员 姚煜娟)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最活的地方之一,从1994年开始连续22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晋江市去年实现GDP1620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5位。

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分别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晋江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关键在于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和走出了一条被人们称之为“晋江模式”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并要求全省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要在做大做强企业、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努力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对我省提出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要求,其中“产业优”是一个重要内容。“产业优”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这更向全省发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员令。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包括晋江在内,全省上下紧紧把握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战略转型期,致力创新驱动,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构筑平台,促进融合,着力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朝着“产业优”的新福建建设目标扎实向前迈进。

一以贯之,绘就产业发展蓝图

“‘晋江经验’是晋江、泉州也是福建的一笔巨大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对这一经验进行总结、创新和发展,并用以指导晋江、泉州和全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

晋江是福建改革和发展的缩影。晋江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十分天下有其九”,民营企业始终扮演着经济腾飞的领军角色。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晋江调研时指出,“晋江经验”是晋江、泉州也是福建的一笔巨大财富,需要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断对这一经验进行总结、创新和发展,并用以指导晋江、泉州和全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同年8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将“晋江经验”总结为六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7次赴晋江考察调研,在肯定、剖析“晋江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升了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

10多年来,我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运用“晋江经验”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省县域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的目标。

2011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晋江召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学习推广晋江经验,培育有作为的企业家群体,打造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创造有利于企业和项目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随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谋划了我省县域经济5年发展目标。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优则地区优,产业强则地区强。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如何迈步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

2014年1月的省两会上,省委书记尤权指出,必须把做强做优产业作为重点,通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做大增量、优化结构。很快,我省在20个产业领域中筛选、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谋篇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产业发展战略新格局。

2015年4月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省委书记尤权奔赴各地,与企业家座谈,就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7月,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确立了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版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分别超过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排放指标进一步下降。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福建蓝图已经绘就。今年初我省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提出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级品牌产品,建成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实现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与此同时,制定“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省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四个专项规划,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添火加薪。

从政府到企业,从干部到群众,全省上下围绕这张蓝图,攻坚克难,迈步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跑道上。

优化布局,加快动能接续转换

“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是实现“产业优”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为此,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前瞻性眼光把项目规划好,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

适应经济新常态,福建亟须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要动力。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准确把握发展目标和路径:通过龙头带动、做大增量、实现结构调整优化,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

由此,一幕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戏在八闽大地响亮唱起。各地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利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围绕建设项目、培育企业、发展产业、打造基地、塑造品牌,优化布局,着力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优化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高效、清洁安全转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服务业提升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为建设新福建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除了抓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外,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加快布局一批优质的重大产业项目,形成龙头带动,促进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我省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

在福清,总投资300亿元的京东方生产线项目工程7月初刚封顶,预计明年二季度投产。去年10月开工的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将填补福州行业空白,推动显示器产业由终端制造为主向全产业链生产转变。

在莆田,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迁建项目正抓紧推进,一座亚洲单体产能最大、全球设备技术领先的世界级啤酒工厂不久后将拔地而起。百威英博雪津产业园总投资28亿元,第一条60万吨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出酒。

在厦门,总投资62亿美元的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经过一年多建设,第一座晶圆厂已经开始试产流片,预计12月正式投产。该项目设计产能为12英寸晶圆5万片,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在上杭,军民融合项目太阳电缆不久前竣工试投产,达产后可年产20万千米船缆与数据缆,新增产值8亿元。项目立足当地金铜主导产业优势,完善了产业链配套。

在宁化,月兔高效节能空调生产项目一期完成投资3.7亿元,预计今年可生产空调100万台套。这是我省唯一的空调整机生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6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聚集。

……

新旧动能的转换,不仅要依靠新兴产业,也离不开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无论在沿海还是山区,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全省每个地方都在想方设法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初以来,工业经济的运行指标再次显露,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做优增量呈现良好的趋势。1—3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606亿元,同比增长7.7%。整体运行情况好于全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9个百分点,居东部第二位、全国第八位。其中,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3.5%。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为主的新增长点项目进展顺利。一季度,824项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333亿元,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约40.8%,为结构调整蓄积了更强的后劲。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优增量、推动产业融合,以此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接续,用“双引擎”助推我省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助推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创新引领,智造发力奔向“产业优”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离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无从谈起。

2015年5月27日,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家企业、一个城市,唯有坚持创新,才能永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晋江民营经济这列“快车”驰骋30多年,培育了制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看家”产业,形成了一定的集群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晋江传统产业遭遇了结构不优、产能过剩、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同质化竞争严重、城市平台承载力不足等困境。对此,晋江并没有沉醉于过去快速发展的荣耀,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经济已然面临的严峻挑战。从2012年开始,晋江就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创新培育内生动能,产值超亿元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在2%以上,一些龙头企业已经超过5%。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2.6%,新增发明专利年均增长60%以上。

“科技创新是晋江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最突出的短板。如果不能迅速补上这一短板,晋江的发展只会越来越难,甚至在激烈竞争中被洗牌出局。”晋江市主要领导对当前晋江产业经济的痛点有较深的思考。去年晋江市党代会提出了“创新突围、丰富晋江经验”的主战略,今年企业创新大会又提出打造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目的就是整合最好的资源,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推进创新突围,让传统产业优势迅速嫁接科技创新资源,实现转型升级。

“传统企业不是朝阳企业,而是骄阳企业。”晋江市实施创新战略、发力智造突围的强大决心,让众多晋江企业对传统制造业再度崛起看到了信心和希望。恒安集团是晋江首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企业,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依旧保持持续健康的增长,继续领跑中国家庭生活用品行业。在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看来,企业能够30年稳健发展,得益于持续的变革与创新。继2002年、2008年两次管理变革取得巨大成功后,2013年底恒安联手IBM,启动第三次管理变革,建设端到端可视化信息系统,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扶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同时,晋江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瞄准集成电路、高效光伏、石墨烯、海洋生物科技等重点领域,加快集聚战略性产业项目,推动经济结构调新调优。“十二五”期间,重点布局了装备机械、新材料、光电信息、海洋生物、高端印刷等五大新兴产业,其产值从200亿元增长到425亿元,年均增速17.1%。今年初引进一期投资370亿元的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生产线项目后,省安芯产业投资基金6月25日在晋江揭牌,首期筹资75.1亿元。这意味着,集成电路产业正成为晋江转型升级、创新突围新的重大突破口。

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龙头、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晋江市正在用“匠心智造”理念为“晋江经验”注入新活力。

实践证明,无论晋江还是全省各地,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着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已成为撬动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有力杠杆。“十二五”期间,全省滚动实施的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就有2678项,总投资达8361.75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7629.8亿元。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提出要“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工程”。今年初筛选出的首批513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2156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600多亿元。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年。今年1月,我省以“五新”为重点,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不久前落幕的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累计对接合同项目5852项,总投资1433亿元,成功对接了三维码、石墨烯、无人机等一大批国内外最新技术,对企业转型、产业发展将起推波助澜作用。

助力我省产业创新转型的新利好一个接着一个。5月,国务院批复福州为全国首批17个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之一。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州、厦门、泉州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国家政策对于我省产业重塑新优势、迈向中高端影响深远、作用重大。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由创新“第一动力”强劲驱动,必将引领八闽经济转型发展大潮向前涌流,直抵“产业优”的新福建彼岸。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