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20年:“晋江经验”源自四种财富 具有前瞻性
《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首发座谈会12月7日举办(郑翔 摄)
逐水而居的晋江人,凭着对幸福生活的本能向往,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造就了晋江的快速发展。
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深入研究并高度评价“晋江经验”。一时间,“晋江经验”在全省遍地开花,甚至闻名全国。从此,晋江开始了更高起点上的又好又快发展。发展至今,晋江不断与时俱进,以创业创新为主线,于“十二五”开局之年递交全线飘红的成绩单,于“二次创业”中先人一步,一次次书写县域经济发展的传奇,也不断为“晋江经验”增添新内容。这其中的奥妙何在?
改革开放焕新颜,撤县设市谱新篇。“今日晋江的成就,主要源于四方面的宝贵财富。”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揭示了“晋江经验”的深刻内涵。
爱拼会赢,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让晋江在发展中一次次冲破藩篱,大步前行。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的晋江地域文化,造就了晋江人“会识天象、会看风水,敢走夜路、敢闯激流”的本领。凭借此,晋江人在改革开放后敢于突破陈规,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1984年,曾经穷得叮当响的陈埭镇成为我省首个亿元镇。从1993年—2011年,晋江连续19年领跑福建省县域经济。在“二次创业”的号召下,晋江民企掀起了转变提升的浪潮,向着品牌化、精细管理、高产品附加值等迈进。
特色引领,集群带动,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晋江发展的不竭动力。20世纪80年代,晋江大办乡镇企业,形成“满天星星”的阵势。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晋江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块状发展特点明显,形成了以镇为集中区域的多个产业集群,打造“一镇一品”:深沪、英林两镇有“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之誉,陈埭、磁灶先后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陶瓷重镇”,再到专业化、特色化工业园区,走出一条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子。产业集群成为晋江经济最鲜明的特色,民营经济成为晋江发展最突出的优势。
党政有为,政企互动,为晋江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晋江党委、政府对民企实行保护,创造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独特经验。渐渐地,放手引导、关键时候“扶一把”,晋江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通过因势利导、优质服务和有效管理,履行好领导经济工作的责任,同时坚持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年为一年添后劲,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自发相结合,成为晋江企业创业创新的双引擎。企业通过实践也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改善服务、打造创新型政府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民生优先,包容共享,真正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晋江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只要有利于人民创业致富的事情,就大胆支持和鼓励。当年,为了摆脱贫穷而兴起的“估衣摊”、承接“三来一补”业务的乡镇企业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现在,吸引众多务工人员的晋江,又在社会管理创新上“花心思”;城建提速,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教育、住房等多项政策的同城共享。
长路漫漫,任我行疆。在“晋江经验”的推动下,晋江正在续写新一轮的精彩。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林青
- 2012-12-17见证:363幅照片讲述晋江撤县设市20年发展历程
- 2012-12-14高污染企业只出不进 给子孙留个“美丽晋江”
- 2012-12-12新农合一体化率先实现 民生工程晋江敢为天下先
- 2012-12-11晋江20年组团发展现代城市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
- 2012-12-10晋江20年:爱心是最高荣誉 65%以上财政支出在民生
- 2012-12-03晋江20年变革:再造社会管理的“晋江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