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打锡匠杨峰岩:点锡成水 花雕成器(组图)

2016-08-10 09:27:59 徐锡思 王金淼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锡雕焊接

东南网8月1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徐锡思 王金淼 文/图)“父母真失德,送子去打锡。严冬水里泡,酷暑火边锡。”一首旧时闽南语民谣,道出了打锡匠的艰辛。

在泉州古城核心区的打锡街,清朝最繁盛时期有30多家打锡作坊,灯烛具、祭祀类礼皿、饮具、烟具、文具、化妆盒、摆件、花瓶等锡器比比皆是。随着搪瓷、塑料、铝制品兴起,昂贵又费劲的锡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还有一家“连发锡铺”保留了下来,两代杨家人坚守着这份稀有的手艺。

“锡焊锡是最难的,温差不能超过30℃。高了,也不可能马上降下来,就不能吃得太深,点到为止;低了,就接触得稍微久一点,但也不能太用力按压。

“滋”的一声,青烟冒起,火热的电烙铁沾着松香,轻轻靠近锡块,熔出一小块,化成一小滴锡水,蘸起放在两片锡片的接缝处,轻轻推抹,等到冷却下来,已经连成坚硬的一块部件。

这样一个动作,在旁人看来轻松无比,但豆大的汗珠已经出现在杨曙宏的脸上,“锡焊锡是最难的,温差不能超过30℃,不然就废了”。作为杨氏锡雕第六代传人,今年55岁的杨曙宏是市级非遗传承人,81岁的父亲杨峰岩、61岁的叔叔杨峰峪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三人共同守护着源自1853年的祖业“连发锡铺”。

杨峰岩

锡雕艺术,分为南派花雕和北派素雕,杨氏锡雕集传统雕刻、铸造、焊接、磨光、贴金箔、配字画等修饰于一体,以华丽风格见长,是南派花雕的重要代表。

如今已迁往新华路家中的锡雕艺坊,各种工具摆满了几张工作台:刀,锉,锤子,板子,剪刀,划规,刻刀,钻子,台具,夹具。

一件完整的锡器,需要用几十上百片部件,焊接在一起。在焊接之前,每个部件的加工,就非常重要,经常是各种工具轮番上阵。

从寿山石模具上把锡片取下来,杨峰岩拿来一个小小的方形铁板,一阵敲敲打打,对着外面的阳光斜着瞄了一眼,又敲了两下,“这个部件的表面,要先平整,不能等到接起来再调整,那会破坏整体协调性”。他再取来一把锉刀,在锡片的边沿磨了又磨,很快就出现银白色的光泽。

最后取来一个V型铁架,放入两片已经磨出锐角的锡片,最重要的锡焊开始了。杨峰岩戴上眼镜,电烙铁重新出场,松香的味道再次钻进鼻孔,作为媒介,熔化的锡水先焊内侧,等冷却变硬了再翻过来焊外侧。

这个过程中,最要小心的就是“假焊”和“穿焊”:锡的熔点是300℃,误差不能超过30℃,如果低了,就没法熔在一起,自然焊接不起来,这叫“假焊”;如果高了,会把焊接处完全熔化掉,整个穿透过去,自然也焊接不起来,这叫“穿焊”。

“这个温度的把握主要靠经验,还要不断调整电烙铁。高了,也不可能马上降下来,就不能吃得太深,点到为止;低了,就接触得稍微久一点,但也不能太用力按压。”

今年5月,杨峰岩潜心创作的《华夏御品宫灯》还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百花奖”金奖。他相信,作为工艺品或日用品、祭祀器的锡雕,可能会随市场起伏变化,但是作为高雅艺术品的锡雕,永远都有生命力,因此跟他弟弟以及后辈花费心力在泉州市区文化宫开了家“杨氏锡雕传习所”,要让这门绝技延绵不绝。

锡水灌入模具,制作锡雕部件

杨峰岩家中收藏的寿山石模具,最久可追溯到明清

锡雕作品:华夏御品宫灯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