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监督 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部门对餐饮店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检查
近年来,食品卫生安全成为广大市民关注一大焦点,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能否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而言,是“天大的事”。即日起,东南早报与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通《食安有我》栏目,邀请市民一同监督,维护你我舌尖上的安全。
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早报与市食药监局在此呼吁广大市民一同关注食品卫生安全,形成“食安有我,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即日起,只要您发现有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有违法行为,都可以通过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向我们提供线索,早报将联合市食药监局对相关线索进行摸排检查。
违规使用含铝泡打粉 铝含量超出国家标准2倍
今年以来,泉州已经有多个违法使用含铝泡打粉的商家被查处,相关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1
加含铝泡打粉制作油条 铝含量超出国家标准2倍
43岁的郑某镇是莆田仙游人,自2009年开始在丰泽区清源街道城口市场一带经营一家小吃店,主营油条制售,每天能卖100条左右。
在接受派出所调查时,郑某镇说:“加入泡打粉是为了增加油条的口感,使其酥脆,膨松剂是为了使油条炸得更大。”加入的比例大约是10斤的油条专用粉中加入1—2两的泡打粉,2—3两的膨松剂,6两水和1.5两的盐。
据了解,今年3月18日,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丰泽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餐饮店进行突击抽检。经检验,郑某镇制作的面团中铝含量767.2mg/kg,油条中铝含量343.3mg/kg,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6倍和2倍。
郑某镇说,他并不知道制作油条有铝含量的限制,面团中加入泡打粉和膨松剂是莆田老乡教他的,而他的泡打粉也是从莆田老乡处获得。
郑某镇介绍,从开店以来,店里使用的是2.5元一包的泡打粉,去年年底他才听说使用的泡打粉铝含量超标不能再使用,于是就换用了另一种不含铝的泡打粉。而因所剩的泡打粉不多了,郑某镇并未扔掉,而是和新的泡打粉混在一起使用。在3月18日执法人员检查时,他刚好将剩余的4两旧的泡打粉用完。
据办案民警介绍,今年5月,郑某镇将使用新的泡打粉制作的油条送检,检查结果符合标准。记者了解到,郑某镇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已经超出了行政处罚的范围,构成刑事立案标准,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