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纪录片 制作古城传世名片
蔡舒翔
为古城付出越多,就越热爱这片土地。泉州师范学院年轻的讲师蔡舒翔和洪丹阳就有这样的感触。
她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对古城最近一个“大动作”,就是今年国庆展会“润物无声——古城保护与微更新展示周”。蔡舒翔作为策展助理,参与了前前后后的筹备工作。去年暑假,她们用了两个月,反反复复将西街的大小巷子踩了个遍,为古城拍了纪录片《看见西街》。
传承、延续、传统建筑、都市再生、社区营造,这些概念的倡导,让人觉得她们太学术,不够接地气,但蔡舒翔她们却很坚持。有这样一群高知,对古城有不同的角度关注,才使得古城保护利用更加立体。未来,她们还将参与更多的古城保护利用,以大学教师的名义,也是以一名古城人的名义。
仿古不是古城
蔡舒翔小时候家住西街后面的平水庙,四通八达的小街巷吸引着她。“放学路上,我在清军驿、华侨新村、中山公园体育场附近兜来兜去……”她还依稀记得南俊巷拓宽,涂门街、东街改造动工时,市区道路上的热火朝天。
知道“清军驿”这段短短巷道的人不多,即使是正港的泉州市区人。也许是怀揣着古城太多的秘密,希望能让古城变得更美好,在高考那年,她选择了厦门大学的建筑系。后来在伦敦艺术大学读硕士,现在还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方向混合了建筑、艺术、社区营造等关键词。
大学刚毕业时,蔡舒翔也曾琢磨着“世界这么大,出去看看多好”。“可是心里装着古城,真正沉下心去读懂它,也就觉得越来越有趣。”抱着这样的想法,2012年她回到家乡,成为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一名讲师,与古城开始了更加亲密的互动。
有一回带台湾教授游泉州,汽车从北门街开到新门街。教授说了一句:“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吗?”原来对方看到两条街几乎一样的建筑正纳闷呢。这句话点醒了蔡舒翔:很多城市面临着相同的境遇,高层楼房鳞次栉比,建筑越来越千篇一律。人们逐渐意识到真正的历史街区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但并不是形式上的仿古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