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古城梦新复兴:新生代敢创激活古城生命力

2016-10-24 08:39:42 刘燕婷 吴月芳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年轻敢创 激活古城生命力

到底古城怎么保护更有效、更有生命力?泉州古城总策划师潘陶、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副主任黄团峰,无一例外,把目光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年轻意味着生命力,也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承、复兴的前景,以年轻人视角出发的、民间自发的保护,往往比官方正式的保护更接地气,更能引起更多人群的注意。

泉州独有的保护范本

“10年来,我走访的老城有近百处了。我会问自己:要保什么?是砖和石、屋和房,还是故事、街巷、城墙和城郭?”泉州古城总策划师潘陶说,古城保护,实质是保护传统文化和地域生活方式得以维系的生态链,及保护古城的空间和建筑。“物理空间保护下来后,还要放入一些内容。传统的空间,最适配的当然是传统的文化。”

“我做过很多地方的古城保护,号称很有经验,但是来了泉州后,很怕对不起这个古城。”潘陶对泉州古城的评价是:非常震撼。他说,6.41平方公里的古城,是文化浓度很高的胶囊,拥有完整的文化体系和生态。潘陶说,他的团队以前做过的古城的案例,都是一个街角、一个街区、一片房子,所有的这些,跟泉州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我们的到来,想创造一个泉州独有的模式。原生性地保护这个传统的生态部落,泉州古城将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区域保护的范本。”

文化保护,保护的是身为主人的自信,泉州文化已经扩散到东南亚全世界的范围,泉州概念应该是个泛泉州概念,放在全世界的范围里。潘陶的团队最近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明年将邀请世界的人类学者来做研究,建立起泉州文化在人类文化里的坐标。

让新生代发挥作用

“我是上海人,小时候爱看评剧,那时候街头的茶馆里天天都有。挑了担子过来的人,想唱了,放下担子,登台,张口就来一段剧目。但现在只能在剧场里看到评剧,年轻人也不懂演的是哪个经典剧目。”潘陶说,民间非正式化的传统文化保存,比官方保存更具生命力,也更让人感动。“所以,这场展,我们找来的,并不是被冠以‘非遗传承人’的老人,而是4个年轻人。他们纯粹因为热爱而着迷在不同的手艺里,让人看到了所谓‘工匠精神’,也看到了18岁、28岁的年轻人,如何从老一辈的手里传承这项手艺。”

“‘西街一姐’郑达真,还有‘城南一姐’都是本地80后的原住民,她们对泉州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发自内心的热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广、保护泉州文化,她们都是保护古城文化的践行者。”黄团峰说,这次古城办找到郑达真,希望由她来策划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展,出发点让大家看到古城保护的新鲜血液。

古城的群展将继续,潘陶认为,不能只埋头做保护,也应和民众一起探讨。接下来的一个月,潘陶将会制定出元旦期间的展览主题,市民可以在展会上留下建议和看法,而明年将会开辟一个专门的留言网站,供市民及时互动、参与。

在黄团峰的手机微信里,有一溜古城文化交流圈的微信群,好几百人的微信群里,老中青皆有,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试点社区营造

古城保护中,除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还要对古城进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古城办已经着手在做社区营造的政策。黄团峰介绍,目前古城办已在古城里挑选了两个条件较为成熟的社区作为试点,主题暂定为“家园共造”。

“社区营造,是对一个社区的环境和整体氛围的建设。这是一种最基层、最温和的改造,可以一点一滴唤醒社区人对家乡、土地的感情,拉近邻里间的关系,也交还给社区人对生活环境与空间的主控权。”

台湾有很成熟的社区营造的范例,古城办将邀请这些致力于社区营造的台湾专家来泉州,为试点的社区、街道工作者、业主、经营者及对古城保护有热情的年轻人,进行整体普及性的讲座及培训。

社区营造,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的部分是社区人文气息的营造,硬件的只是对街路景观、停车场的改造管理,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修正、加设文艺小品、植入园林绿化“口袋公园”,并开辟社区菜园,所有的过程,由社区人一同参与并融入。

社区营造的时间跨度是比较长的,黄团峰说,政府除了引导群众进行社区营造,还将创造条件,组织民间代表,一同前往社区营造典型地进行实体学习。他希望市民主动参与社区营造,自下而上,让古城保护更具生命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