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社区巴士考察团到温州郑州西安考察”追踪
考察团及三城公交人士为泉州社区巴士把脉
耐心培育客流 改变出行理念
配套设施缺乏,导致泉州部分社区巴士只能将首末站设在原有的场站,影响了线路布局。
核心提示
近日,泉州社区巴士考察团走访温州、郑州和西安发现,三城社区巴士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都能快速高效地在社区、商圈、公交枢纽及地铁站点等之间实现接驳,较好地融入市民生活(详见昨日本报6版相关报道)。泉州社区巴士投放几个月来,也遭遇着三城运营初期的困局,是什么原因所致?又该如何破解?记者就此采访了考察团成员,并倾听三城社区巴士相关人士的建议,希望借此为泉州社区巴士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苏凯芳 文/图
自我剖析
错过最佳投放时间
参与此次考察的泉州市交警支队民警认为,泉州社区巴士投放错过最佳的投放时间。今年6月底,社区巴士开始试运营。7月1日,超标电动车禁止在中心市区道路行驶。但泉州市民出行仍主要依靠电动车,因为不少人已经提前购买了新的合标电动车,而一部合标电动车使用年限最短是2年。“若当初投放时间能更早些,或许可以减少市民购买合标电动车数量,提高市民乘坐率。”
该民警表示,社区巴士开通还碰上了泉州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便捷的公共自行车让市民出行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场站缺乏影响布局
在此前的走访中,不少市民反映泉州现运行的社区巴士存在着线路设计单一,站牌设置不足、不明晰,不少市民仍不知如何乘坐等问题。泉州市道管处吴副书记认为,主要还是因为中心市区缺少微型公交首末站。
负责设计线路的公交发展有限公司营运科陈副经理说,为了线路更加合理,设计之初是以文庙、泉州商城广场为中心,然后向四周辐射。他们也曾考虑以刺桐新村、文化宫、圣墓等地作为首末站,但有些位置为文保单位,有些场地租金又过高,种种因素给线路设计带来了不少难题。“目前,各条线路的首末站均是公交公司原有的场站,线路无法达到原来设想的效果,对上座率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运营模式相对单一
结合三地的实地体验,记者发现,与温州“块状”、“线状”相结合,郑州多种定制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不同的是,泉州社区巴士仍延续传统单一的“线状”模式。
对此,公交公司方面表示,在设计社区巴士线路之初,公交公司根据小区居民传统的出行习惯,沿用常规公交传统的经营模式及线状运营模式,在背街小巷中经过各个社区、商场等地点进而串联起整条线路。
据了解,目前泉州共投放4条社区巴士线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上座率不高,经营成本高。以X1、X2为例,日均运行趟次221趟,日运行522公里,月载客量仅有近1400人,平均5趟才能载到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