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社区巴士考察团到温州郑州西安考察”追踪
考察团及三城公交人士为泉州社区巴士把脉
耐心培育客流 改变出行理念
配套设施缺乏,导致泉州部分社区巴士只能将首末站设在原有的场站,影响了线路布局。
核心提示
近日,泉州社区巴士考察团走访温州、郑州和西安发现,三城社区巴士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都能快速高效地在社区、商圈、公交枢纽及地铁站点等之间实现接驳,较好地融入市民生活(详见昨日本报6版相关报道)。泉州社区巴士投放几个月来,也遭遇着三城运营初期的困局,是什么原因所致?又该如何破解?记者就此采访了考察团成员,并倾听三城社区巴士相关人士的建议,希望借此为泉州社区巴士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苏凯芳 文/图
自我剖析
错过最佳投放时间
参与此次考察的泉州市交警支队民警认为,泉州社区巴士投放错过最佳的投放时间。今年6月底,社区巴士开始试运营。7月1日,超标电动车禁止在中心市区道路行驶。但泉州市民出行仍主要依靠电动车,因为不少人已经提前购买了新的合标电动车,而一部合标电动车使用年限最短是2年。“若当初投放时间能更早些,或许可以减少市民购买合标电动车数量,提高市民乘坐率。”
该民警表示,社区巴士开通还碰上了泉州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便捷的公共自行车让市民出行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场站缺乏影响布局
在此前的走访中,不少市民反映泉州现运行的社区巴士存在着线路设计单一,站牌设置不足、不明晰,不少市民仍不知如何乘坐等问题。泉州市道管处吴副书记认为,主要还是因为中心市区缺少微型公交首末站。
负责设计线路的公交发展有限公司营运科陈副经理说,为了线路更加合理,设计之初是以文庙、泉州商城广场为中心,然后向四周辐射。他们也曾考虑以刺桐新村、文化宫、圣墓等地作为首末站,但有些位置为文保单位,有些场地租金又过高,种种因素给线路设计带来了不少难题。“目前,各条线路的首末站均是公交公司原有的场站,线路无法达到原来设想的效果,对上座率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运营模式相对单一
结合三地的实地体验,记者发现,与温州“块状”、“线状”相结合,郑州多种定制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不同的是,泉州社区巴士仍延续传统单一的“线状”模式。
对此,公交公司方面表示,在设计社区巴士线路之初,公交公司根据小区居民传统的出行习惯,沿用常规公交传统的经营模式及线状运营模式,在背街小巷中经过各个社区、商场等地点进而串联起整条线路。
据了解,目前泉州共投放4条社区巴士线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上座率不高,经营成本高。以X1、X2为例,日均运行趟次221趟,日运行522公里,月载客量仅有近1400人,平均5趟才能载到1人。
三城运营初期都曾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建言献策
初期增开车次 吸引市民乘坐
此前,郑州公交通过客流数据调查发现,在高峰时段,市民对微型公交等待时间的忍耐极限为9分钟,一个月如果遇到4到5次,市民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出行的意愿将升至50%以上。
对此,郑州公交发展总公司的董副总建议,应减少市民等待时间,适时调整发车频率,实现社区巴士与主干路网的同步换乘,真正地吸引并留住乘客。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社区巴士开通初期多开线路多投入车辆,辐射面全部铺开,再由专门业务部门对客流数据进行分析,一年后再根据数据做优化调整。
主动走进社区 了解市民需求
鉴于社区巴士运营初期知晓率不高的情况,温州交运集团城东分公司总经理王峥嵘说:“公交公司要主动拉近与社区的距离,用更好的态度为社区居民服务,进而获得社区的认可。”
郑州市公交发展总公司的线路运营处郭副处长介绍,在郑州微型公交中的定制公交里,有一项定制就是由社区市民根据出行需求,在网上提交定制申请。而要实现这一定制,前期就必须投入大量工作,首先就是派人深入社区、街道宣传社区巴士,并作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
开发场站资源 配套线路规划
西安公交总公司王强认为,场站建设是制约公交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充分利用各种闲置空地,发动各方力量提供场地,在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中预留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方便公交线路规划。据悉,西安市最大的一个辛家庙公交枢纽站就是利用高架桥下的空地建成的。
据了解,郑州公交场站的设置是由市政府协调规划的。此外,当地开发商及社区也免费提供了部分场站,因为他们可以以此为条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向公交公司申请开通相关线路。
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市民接受
在发展社区巴士之初,三城均走过弯路。即使发展至今已有三四年时间,仍有城市的个别线路面临上座率不高的局面。西安公交总公司运营生产部部长朱卉认为,微型公交的发展,必须有一定时间的培育期,让市民慢慢接受新的出行方式。
如今,泉州汽车保有量已有200多万辆,大量的电动自行车,再加上便捷的公交、公共自行车等,多元化的选择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客流。“如果公交服务、准点率等方面相应有了提升,相信市民会慢慢改变出行的方式。”参与考察的民警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