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问诊泉州中山南路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2016-11-21 09:05:26 徐锡思 陈建辉 田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问诊中山南路

消防人员回访调查11月10日中山南路两家被烧塌的火灾店铺

东南网11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徐锡思 陈建辉 摄影 田米 编辑 沈桂花 陈世国 视觉 龚长旺)

火灾频发、管线老化、隐患重重、业态欠规划……

对不起,今天这些词,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人——泉州中山南路。

长约1公里,北起涂门街口,南接万寿路。它在泉州人心里,一直都是这样的:

“它就像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串起古城的重要文物史迹,走在这里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可以通读古城的历史。”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活的城市标本,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让古城的辉煌历史不断延续。”

……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奖”等殊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泉州古城核心保护区“三片一线”中,它连接城南片区和府文庙片区。本报《地名记忆》开栏征稿后,中心城区的第一篇读者来稿《南门兜挤烧包 挤不过路角头》,文中这个很少人知道的地名“路角头”,就在万寿路和聚宝街之间。说起历史、文化、乡愁,一半的泉州人都绕不开这条街。

除了暂时缺乏实操性强的保护法规,被缠上文章开头这些恶狠狠的词,中山南路到底怎么了?

有人怪“线路老化”。2011年的中山路大整修,这个问题就被列为五大重点之一。在上周的鲤城区部门与街道联合大排查中,中山南路的这个问题愈发严重了。

有人关注“电动车行业”。今年至今,这里发生了6起火灾,其中3起发生在电动车店,1起波及烧塌了一家电动车店。中山南路约有店铺300家,电动车行业占了一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泉州,电动车是不是这条路最合适的业态?

泉州市市长康涛在全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强化“海丝”旅游主打品牌,全域化发展古城旅游。作为古城核心的中山路,显然具有极其独特的价值。

相较于中山北路的繁荣,中山中路十几年前就完成了电力改造,隐患重重的中山南路让人担忧。海都记者在本期深读走访时听到这样一句话——“腾笼换鸟”一直是中山南路的长期梦想。腾笼不是空笼,更不是问题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如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做一番改变,无疑是一个躲不开的议题。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中山南路,电动车行业的店铺占了一半

中山路的一点火花,都会在泉州人心中烧出一片火海,今年连续六次发生火灾的中山南路,更是让人心慌慌。6次火灾,3次首先发生在电动车店,1次是电动车店受到牵连。为什么是电动车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一业态也成为火灾过后的焦点之一。

两家电动车店不一样的命运

“我至今想不通,好端端的,怎么就起火了?”一脸愁容瘫坐在椅子上的陈女士,看着消防官兵在废墟里忙碌,眼泪都流干了。

她是中山南路380号店主,开着一家海鲜店。11月10日下午2时许,有人看到她的海鲜店出现一串火苗,火势很旺,引燃了隔壁382号的电动车店;20分钟不到,两家店铺被烧塌。

陈女士说由于中山路限行,周边又没法停车,所以店里生意一直都不是很好,正打算要转让,“这下倾家荡产了,我都不知道该咋办才好!”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是隔壁电动车店老板苏先生。几个月前,苏先生新开了这家电动车店,完全没想到会这样“火”了一把,损失惨重。

这场大火延烧了4间店铺,除了苏先生这家,还有陈先生的电动车店,不过幸好只有门口和走廊被烧,店内未受殃及。陈先生在中山南路开电动车店已经十来年,他正忙着重新装修设计,尽快把店开起来。“我的店内没被烧,是因为房东早在1997年就翻建了。”他说,翻建用上了混凝土框架结构,能较好阻隔火源,即使着火了,也能将火控制在店铺内部,不至于蔓延到楼上或殃及邻店,不会像原先的土木结构那样,一烧就塌,还火烧连营。

陈先生对火灾有自己的体会,“电线短路不一定会导致火灾,只是导致跳闸停电,除非电线老化太严重,四周堆放有易燃品”。为防万一,这次要在自家店铺前后门以及帘门顶层的缝隙全部增设防火板,并自查用电安全隐患,增设消防灭火设施等。

电动车配件仓库起火后废弃

这几天看到媒体在报道中山南路火灾,487号电动车店陈老板也深有体会。

今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他的店铺二楼突然起火,搞得中山南路一时烟雾弥漫。“还好没伤到人。”陈老板说,火灾没烧到隔壁店,也没烧到一楼。当时在店里一楼忙活的他全然不知,还是马路上有人喊叫,二楼窗户窜出火苗,才知道二楼着火了。

消防队员及时赶到,把火扑灭了。当时过火面积约70平方米,都在二楼,损失不大,也就一两万元。因此当晚花了2000元,请人连夜清扫,第二天就照常营业了。

“二楼主要堆放着一些电动车配件,电脑电视各一台,平时并不住人。”他租这间店铺已11年了,当时重新装修时,一楼全部换新电线,考虑到二楼只当仓库杂物间用,就没换新电线。

虽然房东记不清二楼电线究竟是哪一年安装的,但从电线脱落老化程度看,至少已有一二十年以上历史了。“看到这边一次次连发火灾,我都烧怕了。”陈先生说,二楼至今废弃,希望政府部门能牵头,将火患彻底根治。

整条街300家店

电动车行及配套占了一半

今年来连着发生火灾,让电动车店成为关注焦点,这一业态也被质疑是否与火灾有关系,这也把泉州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推到了风口浪尖,除了监管部门要求配合工作,媒体采访也让该协会频频曝光。

“今年有6起火灾是没错,但只有3起是最先发生在电动车店里,另外2起是附近小巷民房起火引燃,最近1起是隔壁海鲜店引燃。”作为会长,高英超认为社会上的这种质疑是“误解”。

他介绍,由于新开和倒闭,中山南路的电动车店有大约100家、上游的零件配套店铺和下游的售后维修店铺大约50家,而整条中山南路大约有300家店铺,“因为电动车店占中山南路的比例高,起火了会直接或间接波及,按比例上算是正常的。”高英超在各个场合呼吁,目前能先做好的是改造电路、增设配足消防设施。

鲤城消防大队负责人表示,消防设施不足、建筑格局不合理、电线老化等消防安全隐患交织,是中山路火情多发的主要原因。电线老化严重,沿街店铺的用电负荷普遍在增加,加上土木结构耐火性很差,一烧就着,还火烧连营,“在这样的环境下灭火,我时常为消防队员自身安全捏着一把汗。”

□链接

中山南路今年的6次火灾

今年11月10日15时,中山南路指挥巷口附近发生火灾,380号餐饮店与382号电动车店被烧塌。

今年11月1日凌晨,中山南路民生巷旁边一家电动车店发生火灾,无人伤亡。

今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中山南路往惠存巷入口处附近,一家电动车店的二楼突发火灾,无人伤亡。

今年5月22日凌晨,中山南路与义全街交叉路口附近,一家电动车店发生火灾,3间店面被烧毁。

今年3月14日下午1点多,中山南路指挥巷一间民房发生火灾,将3间民房烧成废墟。

今年2月15日晚,中山南路一栋居民楼的7楼发生火灾,5人被困获救。

电动车行业 曾试图整体搬迁

中山路一家电动车店火灾过后的情形

保护骑楼,一场整治风暴,正在中山南路展开,电动车店是重点排查对象之一。

中山南路分辖临江、鲤中、海滨三个街道,鲤城区安监、消防、电力等部门都派出人员,由辖区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带队,三组人马进入中山南路,挨家挨户检查,重点就是电线和电力使用。

这次整治,不可避免地触动了电动车行业的敏感神经线,两年前整体搬迁的构想和努力,面临被再次激活。

寻找“电老虎”

11月14日上午,大检查开始,连续5天,发现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线路老化”有了更生动的真实故事,也更让人深感触目惊心。

打开电表箱,乱得跟蜘蛛网一样,电线布满灰尘、脱皮裸露;老旧的铝线和新装的铜线,用黑胶布随意裹着;移动排插四处乱挂,周边就是衣物、废纸等易燃物;店内装修用木材墙板,旧线隐藏在内侧,木板挖个洞装上开关;大多数店铺没有安装漏电保护器,甚至还在使用老旧的“闸刀”……

这些问题,之前电力部门其实已有察觉,也自行做过调查,但这一次由鲤城区政府出面组织的大排查,力度更大。“我们把店铺近几个月的用电量刷出来,随身携带,用电量大的重点检查。”电力技术人员陈志加跟同事带着检测设备,这几天都在中山南路。

对电动车店的检查,有发现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综合分析。海都记者查看用电量表单发现,大多数商户用电量在300千瓦时到500千瓦时之间,就从中随机选择了10个8月份用电量超过1000千瓦时的,根据门牌号实地走访。

有2个门牌号一家生鲜超市共用,1个门牌号是眼镜店,1个门牌号是鞋店,1个门牌号是已关门的奶茶店,另外5个门牌号都是电动车店——其中1个门牌号的店面已经关闭,不过,海都记者查实为一家电动车店的仓库,主要是用于存储电池,也需要检测和维修。

电动车店,到底有哪些跟其他店铺不同的用电之处?海都记者随检查组走访了数十家,发现除了共有的照明、空调等,大多数会有较多的移动排插,给轮胎打气的空压机,有现场维修的还配备了充电设备,提供配件和专门维修的店铺甚至有切割机。

曾经想离开

尽管暂时没有权威定论,但是受到各界聚焦甚至质疑的电动车行业,对这条街的感情,显得非常复杂:从现状看,“买电动车,到中山南路”的品牌已经在市民中形成,舍不得走;从长远看,有种种理由显示,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中山路,卖电动车并不适合。

这种纠结,作为行业协会会长的高英超深有感触,“眼前当然要顾,但是肯定要考虑长远”。他说,早在2014年,协会就去寻找过场地,希望能形成一个专业市场,整体搬迁。

搬迁的第一个理由,就是这里的房子太老旧了。“线路老化这种问题,也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他分析,中山南路历史悠久,受到保护严格,因此要修缮翻建也很麻烦,很多房主都没实际去做,因此只会越来越老旧,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早晚会出问题的,“就算现在还撑着,过5年呢?过10年呢?”

搬迁的第二个理由是日益水涨船高的租金。“上世纪90年代,据说每平方米才5块钱,租来做仓库的。”在中山南路开了十几年电动车店的陈文吉,也是协会创始人,他现在每月要交几万元租金,估算现在每平方米租金要50元到80元之间,这几年随着市场的逐渐转暖,中山南路店租一路看涨。

还有一个原因,从上一级经销商或厂家购进电动车,都要用大货车运载,但是中山南路是限行的,往往只能在夜间或大清早装卸。“一是很辛苦,二是有时候运输车时间很随机。”高英超感慨,有时候为了能顺利装卸,到处找人不说,慢了些把路堵了还会被骂。

难题很现实

不过,2014年的整体搬迁,在找了一些地方之后,很快就搁置了,至今暂无下文。

原因很简单,一是并非每个店主都能看得那么远,况且很多人就是冲着中山南路已形成电动车市场,才过来捞一笔的,挪地方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需求;二是整体搬迁会增加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让协会在全面动员之前,也得思虑再三。

“整体搬迁肯定会有损失,主要是两个:固定客源和店铺装修。”高英超分析,泉州市并非只有中山南路一个地方在卖电动车,只能说是比较集中,很多市民慕名而来,如果没有看到店铺,可能就到其他地方买了,不一定会到新市场去。此外,新市场要入驻,都要装修,花一大笔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挣回来,所有人都担心这种风险。

这些问题,两年后的今天,依然无法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分成两个市场,但两个都做不起来。”作为会长,高英超也要有足够的支持,才可能说服会员整体搬迁,现在明显没有合适的契机,因为客流量要形成很难,但散去却很简单,没人愿意冒险。

搬到哪里去

当年,协会考察过的新门街,后来被整体租走了;考察过的城东火车站,如今已经成了物流园;浮桥、北峰等地方,也没了下文。

“固定的场地,2万到3万平方米,就够用了;政策的支持,从装修特别是租金给优惠,给商户吃定心丸。”高英超跟协会其他人也讨论过不止一次,但是很难达成共识并得出结论,暂时只能选择按下此事,因为这几年关于电动车政策的变化,也让他们有点摸不准。

陈文吉在中山南路卖电动车的时间,比高英超更久,因此对业态变迁也更熟悉,“原本都是卖自行车,2000年前后突然有人卖电动车,挺挣钱的,很多人就跟着开始卖,到2008年前后大量涌入,整个市场才慢慢形成。”他说,这几年对超标电动车的政策变动,使得店家更谨慎:如果今后全面限行或限购,在哪卖电动车,结果都一样。

当然,作为行业的老兵,高英超和陈文吉对这个行业的未来,还是持看好态度,“毕竟这是市民出行的便利工具,只要在环保、安全等方面没问题,生意还是有得做”;从长远看,要想让这个行业存在并发展起来,一个专业市场是必要的,只是还得再找找。

中山南路:如何腾笼换鸟?

中山南路承载的泉州文化之美

今年至今6次火灾,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南路这段时间以颇为尴尬的方式频上头条。

中山路的保护与发掘不是一个陌生的议题,尤其是在市政府成立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和运营管理公司后,相应的保护措施不断推出并细化完善。眼下,鲤城区已经行动起来,而从更远的规划中,中山南路的业态调整,也势在必行:随着海丝申遗的推进,泉州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海内外游客走进中山南路,我们展现的泉州特色是电动车?而火灾更暴露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保持骑楼古建筑外观前提下,处理老化线路,已经迫在眉睫。

腾笼换鸟,这是中山南路长期以来的梦想,而眼下,是最为紧迫的时期。

整治线路老化

“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整顿工作,避免火灾再次发生,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鲤城区安监局局长杨惠耀这段时间也经常不定时到中山南路,除了了解大排查的进展,也是为了更多听取房主、商户对整改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中山南路火灾频发,鲤城区政府已经确定了几项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比如更换老旧线路、拆除移动线路、每户安装至少一个漏电保护器,从店铺内部着手;加强对用电大户的监控,一旦发现异常,马上到现场查询处理;推动一家店铺做装修示范,今后从电线选用、阻燃材料、内部格局等方面提前介入,提出规范性要求;社区的微型消防站,从人员到装备,都勤查勤练,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处置。

不管如何,这一轮整治,电动车店都是重点对象。杨惠耀介绍,除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发现违反安全生产法的问题,电动车店将受到顶格处罚;至于整个中山南路的线路安全,由于电动车店数量占比很高,也需要承担更多的整改责任。

供电部门在十多年前就对中山中路进行过10千伏电缆入地、0.4千伏低压线路电缆化改造,消除了公共线路的安全隐患。今年年初,想在中山南路复制这一做法并进行勘察设计,近期计划将再次向省电力公司申请立项。国网泉州供电公司称,该项目涉及电力线路改造费用大概300万元,但只是其中一块,整个工程开展的其他费用肯定不止于此。

杨惠耀认为,若各方一起努力,推动这个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也是给中山南路一个交代,“从长远看,腾笼换鸟的业态改变,当然是好的。无论如何,保护好这个‘笼子’,最重要。”

业态契合古城

海都记者了解到,2014年,鲤城区政府曾与泉州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具体接洽,表达了将电动车市场进行整体搬迁的期望,希望刚成立一年多的协会发挥作用。

鲤城区商务局局长刘勇向海都记者证实了此事,“当时东亚文化之都各项工程正在推进,作为连接天后宫和府文庙两大景点间的通道,中山南路大量卖电动车、五金的店铺,一是与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不相符,二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利于保护骑楼老建筑。”此外,电动车店长期存在占用人行道甚至部分车道,影响了文明城市的创建,每逢检查都是老大难,搬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

一旦整个电动车行业整体搬迁,将引入哪些业态,激活中山南路?刘勇介绍,当时还有一些文都项目可以备选,但是后来由于店主搬迁意愿和提出的扶持要求等方面有分歧,就搁浅了;去年确定要建设闽南文化生态园之后,就纳入到这个大的项目拼盘作统筹考虑,作为主管商业的部门,也综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刘勇认为,中山南路要“从里到外”符合古城文明形象:店内提供的服务,要具有闽南风情、泉州特色,而不是放在哪个城市都有的业态;店外门面的形象,保证骑楼外观、装修特色的同时,不会占道设摊,有干净整洁的步行通道,让市民和游客都能走得心情舒畅。

承担连接功能

实际上,中山南路的保护与发掘,一直都是当地政府密切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

“整个古城推进全域旅游,就是以点带面、串线成区,中山南路是很重要的一条线。”对于中山南路的未来业态,鲤城区副区长王江涛介绍,总体规划由市里统筹实施,这些年作为城南片区复兴的重要一部分,相关工作都在推进。

海都记者获悉,早在2010年泉州市两会,就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建议,把中山南路建成步行街,全面复兴城南商业圈;2014年鲤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山南路和聚宝街的保护性改造,规划建设“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打造闽南文化生态、海丝文化遗址、东亚文化之都民俗风情的活态展示街区。

“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项目启动以来,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鲤城区主动结合市级保护整治思路,融入市级古城保护复兴的总体规划中。”王江涛透露,一些活态的闽南文化,将在这个片区集中呈现,除了核心区域和景点的打造,更需要打通对外的通道,中山南路就能承担连接城南片区到府文庙片区等功能,肯定要高起点、严要求推进改造。

尝试“差异化”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市人大代表王伟明曾长期在中山路一带工作,对中山路20多年以来的变迁有切身体会。他建议,对中山南路的发展路径做高端化精细化研究。

他认为,目前中山南路与北路可谓“冰火两重天”,北路是繁华喧闹,南路是荒凉寂静。根据目前的情况,南路的发展模式,不易也不宜复制北路模式,要走“差异化”。

首先是将现有的街容街貌保护好,不轻易做大动干戈的整修。利用它的古朴特色,发掘“荒寂”之美。当年张贤亮建西部影城,主打的品牌是“出卖荒凉”,中山南路的现实也具有荒寂之美,可以做足“乡愁”“怀旧”文章。将它打造成吸引海内外泉州人前来回味乡愁之处,吸引外来游客来此品味慢生活并发思古之幽情,吸引影视制作公司,将其作为反映怀旧题材的拍摄景点,借助影视传播增强中山南路的魅力,提升品牌价值与影响力。

其次是密切结合泉州海丝申遗,谋划南路街区的业态模式。合理布局与海丝文化有关的经营项目,如茶文化、南音、陶瓷、香道、旅游纪念品、风味美食等具有浓郁泉州特色的店铺,让古老街道成为承载海丝底蕴的标杆,焕发活力、造福于民。从长远计,要设法引进富有实力与资质的开发商,精心打磨,使之成为一处别具特色的泉州新天地。

三是始终保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敬畏。在规划设计与推进南路的改造与提升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内外改造传统名街的成功经验,征集各方专家意见,广泛征求民意,尽量不走偏路,不犯颠覆性的失误。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