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我是西街的囝仔” 作家为西街写36万字闽南语民俗散文

2016-12-07 08:08:3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西街旧馆驿巷内的一间客栈内,洪泓向记者介绍泉州元素的工艺品。

开元寺是童年里的“后花园”

洪泓的家距离开元寺只有数百米。古寺古韵,双塔高耸,暮鼓晨钟,新月初圆。儿时,洪泓和小伙伴们有事没事就从塔下石围栏缝隙中钻进寺里玩。

当时,在大雄宝殿后院,甘露戒坛前庭,竖立着两棵菩提树。秋风扫过时,落叶便翩翩飘下,无声无息。这时,大和尚小沙弥会以谦卑的姿态蹲下,把叶子耐心捡到篮子里收集起来,经过细心处理后上色制作成一叶叶书签。这些匆匆一瞥的场景,成为日后洪泓描写西街时不可或缺的片段。

一到夏天夜晚,西街的大人小孩们会成群结队搬着凉席到开元寺去睡觉。或在开元寺广场,或在东西塔下,铺上凉席,就着淡淡月光和习习凉风,安然入睡。天微亮,露水袭来,寒气渐重,大人们便喊醒自己的小孩“该回家了”!有时,东塔下会播放露天电影。看到幕布正面人山人海,洪泓会绕到幕布背面去看电影。幕布背面的影像是相反的,风一吹,幕布晃动起来,别有一番趣味。

此外,开元寺“桑莲法界”的遥远传说、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文字、威严肃穆的佛像……无一不吸引着洪泓去“寻宝”、“探听”,“当时的开元寺就像我们的‘后花园’一样。”

想做闽南文化的“挖井人”

17岁那年,洪泓离开西街到外求学、工作。但他时常会回到老街,漫步小巷,寻访旧人。“全国叫做‘西街’的街道,只有泉州这条西街还没有被过度商业化。这种市井气息,是最可贵的。”

2013年,泉州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西街再获关注。也是在这一年,洪泓的一篇关于西街的散文《寻常巷陌》在《泉州文学》、《闽南》等杂志上刊登并获好评。这篇散文还被福建省作家协会评为2013年度“逢时杯”海内外散文大赛一等奖。

从这篇散文起步,洪泓开始全面研究并写作西街。历时1年7个月,大陆首部长篇闽南语民俗文化散文《西街》终于完稿,即将付印,并将同步出版日文版、韩文版。36万字的《西街》由闽南方言和普通话组成,不仅仅是一本记录西街的书,也是一种原乡记忆的还原。

“西街,有唐宋的形体,明清的骨架,民国的面相,至今仍然完整保留民国风貌与悠闲民风,焕然感觉时间的倒流。裸露的红砖随处可见,见证岁月沧桑,见证老街的古朴。墙体剥落的繁体汉字招牌依稀点缀着民国遗韵,在此遗落踪迹……”有人曾评价,洪泓写西街,如同画泉州版“清明上河图”。洪泓笑着说,他想做闽南文化的“挖井人”,越挖越深,让活水涌出来。

《西街》是洪泓《名城风物志》三部曲中以民俗为主题的第一部,而在以达官贵人为主题的第二部里,他将描写后城,在以海丝为主题的第三部里,他将描写聚宝街。通过对三条古街的散文叙事来还原一座“活着”的古城,这是洪泓笔耕不辍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