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 出于多种原因编造传播 这些谣言从何而来?从近期热传的“棉花肉松”几名造谣者的交代就可看出一二。 5月22日,浙江金华造谣者“永康侬”交代,因为他最爱吃肉丝蛋卷,看到网上的视频后,感觉很气愤,便毫无科学根据地拍摄了视频。 同日,山东青岛65岁的黄某买来肉松蛋糕后到61岁的王某家串门,二人联想到网上看到的“棉花肉松”视频,便用手机录制视频。 5月26日,福州男子林某怀疑家人买到“棉花肉松”,便冲到一面包连锁店,情绪激动地拍摄下“棉花肉松”视频。 5月27日,江苏26岁的孙某和41岁的郭某感觉好玩,便学着网上的视频针对一家面包店进行了抹黑。 5月31日,泉州石狮蔡某和李某以为网上视频是真的,学着录了视频转发给其他亲友,有关永宁某蛋糕店制作棉花肉松面包的谣言迅速传播开来。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谣言具有有意编造、别有用心、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旧闻翻炒、刻意抹黑等特征,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 背后: 多有黑色利益链推动 5月24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司司长颜江瑛披露,为什么“塑料紫菜”“燃烧的粉丝”“牛奶出大事”等新老食品谣言在网络广泛传播,概因背后黑色利益链推动。“塑料紫菜”就是个典型例子,当谣言发布出来后,就有发布者给福建一家紫菜生产企业打电话,说“给我打多少钱,我就不传播这个信息”。可见造谣者是为了达到敲诈勒索目的而进行的谣言传播。这实际上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谣言总是从长期埋藏的社会矛盾中汲取养分,依靠民众的一种广泛的共同感受和集体利益发展壮大。”新华网舆情分析师霍晶莹分析,网上的造谣传谣,在很多情况下也有着切实而强劲的利益驱动。网络推手或者营销公司通过制造、传播谣言将局部问题全局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等,通过制造看上去强大的民意影响网民对事件的判断,进而试图影响政府决策或者法院判决等。 也有舆情评论者认为,在谣言背后可能有一个专业从事制造矛盾,人为炮制恐慌情绪的意识形态团伙在操纵。 |
- 2017-06-03安溪旧电影院发生偷孩子事件? 系警方强制带离妨碍公务人员
- 2017-06-01石狮永宁小店躺枪“棉花肉松”追踪:两名造谣者投案自首
- 2017-05-30石狮永宁小店躺枪“棉花肉松” 万元悬赏讨清白
- 2017-05-18【辟谣】晋江南安等地将划归厦门?当真你就输了!
- 2017-05-18“肉松饼里加棉花”视频疯传 泉州网警紧急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