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敬老孝亲成风尚 “爱心食堂”暖人心

2017-10-24 10:49:0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晋江普照社区“爱心食堂”,老人齐聚一堂享用午餐。

近年来,泉州不少社区和村庄,为老人免费提供午餐甚至是三餐,或提供吃住一体、只收取微薄基础费用的“爱心食堂”越来越多。这些村庄与社区往往有个共同的特点——留守“空巢老人”较多。“爱心食堂”让老人们吃上新鲜可口的饭菜,也让他们外出工作的子女更加放心。据悉,爱心食堂的正常运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重阳节即将到来,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处“爱心食堂”,了解背后的故事。

□记者 陈灵 谢宜萱 文/图

走访篇

近年来,“爱心食堂”已陆续在晋江、石狮、南安、永春等多个县(市、区)出现,记者选取了4个“爱心食堂”进行走访。

晋江普照社区:

食宿一体 每月只需缴纳400元

“住在这里太舒心了,一日三餐都不愁。”18日,记者来到晋江青阳街道普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1岁的许红丝满面红光地分享自己在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许红丝有两个儿子,都买了套房,“他们想把我接过去住,但我觉得没必要,养老服务中心管吃管住,我在这里更自在。”

普照社区老年协会会长蔡景辉表示,普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提供一日三餐,面向全社区的老人开放,60岁以上的老人想来吃饭,只要提前报膳即可。至于费用,他表示,目前长期住在中心的老人有40人左右,他们每月只需交400元的费用就可包吃包住;其余老人想来就餐,每餐只需缴纳象征性的少许费用。“平日里每顿饭约有40人就餐,重阳节、端午节等节日,前来就餐的人会增加到两三百人。”他说。

当天11时30分,午饭时间到,老人们聚集到一楼餐厅,入座后,很快有工作人员摆上清淡的白萝卜肉羹汤以及飘香的咸干饭。老人们吃得很香,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为了老人们的健康,食堂做得较为清淡。”蔡会长说。

在石狮郑厝村居家养老“爱心食堂”,老人边吃饭边聊天。

石狮郑厝村:

提供三餐 电动观光车免费接送

“今天的菜咸淡怎样?”“还可以,挺好吃的。”12日,在石狮宝盖镇郑厝村居家养老“爱心食堂”里,该村老年协会会长郑长清询问正在吃晚饭的郑老伯。郑长清的妻子陈雪贞则正忙着给迟来的老人打菜,餐厅里的老人越来越多,欢声笑语伴随着佳肴香气溢出食堂,感染着村道上的路人。

郑长清说,郑厝村居家养老“爱心食堂”已运营近4年,每日三餐有60多名老人来免费用餐。今年6月,该村又启用了一辆电动观光车,免费接送腿脚不便的老人来食堂用餐。“我们村目前60岁以上老人约有260人,70岁以上老人有100多人,有的子女外出经商,疏于对老人的照顾,‘空巢老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老人甚至孤寡无依靠。”郑长清表示,考虑到老人们总是爱热剩饭菜吃,2014年元旦,居家养老院创办“爱心食堂”,本村70岁以上老人或夫妻俩有一人年满70岁,均可免费享用每日三餐。

南安观音村:

精心搭配 免费午餐营养均衡

20日11时许,南安眉山乡观音村,60多位65周岁以上老人从四面八方向老年协会的“爱心食堂”走去。遇到熟悉的朋友,他们笑着打招呼,一起走进宽敞的食堂。食堂里有厨房和用餐区,整洁明亮。用餐区的桌子是4人一桌,很快就坐满了老人。走廊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专门放置了一个格子柜,上面标有序号和名字,供老人们存放餐具。

“每顿的菜都不一样,好吃又不会腻!”魏秀珠今年72岁了,3个儿子和1个女儿都不在身边。虽然儿女们常回来看她,但一日三餐还是得自己张罗。“自己煮饭,有时都不爱炒菜,随便对付一下。”她笑着说,现在有了“爱心食堂”,她可以早上就过来和其他老人聊天,吃完午饭再回去午休。“儿女们知道后,都特别放心。”

餐厅的墙上贴有一张菜单,上面写有一周7天的菜谱,老人们可以提前知道每天吃些什么。为了让老人们能吃得好,每天的菜谱都不一样,不变的是两菜一汤、荤素搭配。“这些菜经过营养师的精心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如果老人们不来食堂吃饭,需要提前告知,以免饭菜浪费。”观音村老年协会会长陈文宝说,“当初办这个食堂,就是想要让老人吃得营养、吃得开心。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要过年才能回家。‘空巢老人’三餐都吃得很简单,对身体不好,生活也很单调。于是,2015年7月1日,‘爱心食堂’正式对外开放,为村里65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永春嵩溪村:

深受好评 就餐老人不断增多

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位于永春北大门,毗邻德化,由于地处偏远,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工作,留下不少留守老人。2014年9月,村里老年协会组建老年健身康乐家园,全村的老人不仅可以健身锻炼,每天中午还有免费午餐。如今,嵩溪村共有5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吃免费午餐的老人越来越多。

每天上午11时,康乐家园的免费食堂就开饭了。食堂基本都由村里的老师傅掌勺,不固定的帮手10余人。每天9时许,老年协会成员把康乐家园上上下下五层楼的各类活动室打扫一遍,然后估摸当天有多少人在这里吃午饭,就煮多少饭。同时,他们还要想着每天该给老人们做什么菜,依据老人们的口味,有时是干饭、汤和卤肉,有时是面线、米粉。

这里每天都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平常的时候,一楼餐厅要坐上百位老人,逢年过节就更多了。”老年协会成员王华堂说,2014年刚办免费食堂的时候,每餐大约有40名老人就餐,后面发展到六七十人,现在,每天就餐的有近百位老人。

去年5月,在南安观音村“爱心食堂”,过生日的老人开心地切蛋糕。

分析篇

记者采访发现,“爱心食堂”大多免费或只收取少许费用,但每月食材、水电、厨师工资等费用相加,需要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爱心食堂”是如何维持正常运营的?

热心乡贤捐款捐物 维持食堂日常运营

陈文宝说,2013年农历正月初十,观音村成立了老年协会,村里乡贤纷纷捐款,到2015年7月,共筹集善款140多万元。有了资金,村委会萌生了创办免费食堂的想法,并派出工作人员到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参观免费食堂,学习他们的做法。据悉,该村“爱心食堂”成立经本报报道后,在外乡贤、华侨亦纷纷慷慨解囊,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善款200多万元。

2014年9月,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老年协会成员王华堂牵头成立康乐家园时,许多热心村民以及企业家进行捐资,“第一年捐了7万元,往后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捐款,今年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有20多万元捐款,截至目前,已累计近百万元捐款。”

陈琼英是村中一名留守老人,是康乐家园的受益者,也是康乐家园众多爱心资助者中的一员。康乐家园成立后不久,陈琼英的儿子黄生泰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母亲在免费食堂就餐的照片,暖心不已。回家后,他就和母亲一起去免费食堂吃午饭,并捐资5000元。回到工作单位后,他的同事得知此事,也纷纷出手,共捐资3万余元。每年,他们兄弟三人都会给康乐家园捐资送物。

除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金支持,村民们也是有力出力,不是捐钱就是带菜。有的村民逢年过节时,就把自家养的猪宰了,提30斤猪肉到食堂;还有老人扛来1000斤大米或者自家种的香菜和生菜。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移风易俗助力养老

“每个月菜、米、油、气,加上厨师的工资,要支出2万元左右。”郑长清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为了让老人三餐都能吃饱、吃好,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所幸,自郑厝村食堂开业以来,受到村民的一致点赞。2012年9月至现在,共收到来自乡亲乡贤踊跃捐款约153万元。平时,也总有村民送来油、米和菜。“这些资金,都是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省下来自愿捐给老年协会的。”

蔡景辉也为记者简单计算了一下,普照社区爱心食堂每月的开支约需6000元,不包含老人住宿产生的成本支出。由于只收取入住老人的少量费用,其余都由活动中心承担,资金几乎都来自爱心人士捐赠。

“普斯特公司蔡老板的儿子简办婚礼,省下资金向老年协会捐了21万元;明扬汽配厂的蔡老板母亲去世时简办丧事,也给老年协会捐了10万元;还有利郎集团的王总,在各种节日期间都会为老年协会捐款。”他说,“除此之外,许多村民受这些爱心企业家的带动,每逢节日也会出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形成了很好的敬老爱老风气。”

关注老人精神生活 举办活动赠送礼品

除了捐资捐物,部分爱心村民也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利用“爱心食堂”这一平台,举办活动、赠送礼品,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去年,观音村村民颜竹取便和老年协会商量,每个月免费赠送一个蛋糕给当月生日的老人,帮老人热热闹闹地过生日。去年5月,记者来到观音村,参加9位5月份生日的老人的生日聚会。当天,颜竹取夫妇早早地送来一个长160厘米、宽70厘米的蛋糕,参加聚会的老人人人有份,并另外送9个小蛋糕给9位过生日的老人。颜竹取说,村里的老人很多独自在家,生日经常都会被忽略,他希望这个小小的蛋糕,能够让老人开心,弥补家人无法在身边为他们过生日的遗憾。

今年中秋节,颜竹取夫妇花费3天时间,精心为村里165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准备了一盒手工低糖月饼。老人叶彩玉领完月饼后不断夸赞颜竹取夫妇:“他们做月饼很辛苦,我们每个老人都很开心。乡里这些年轻人,对每个老人都很尊重,我们很幸福。”

在晋江普照社区“爱心食堂”,老人正在打饭菜。

建议篇

记者了解得知,“爱心食堂”深受当地村民欢迎,尽管爱心人士慷慨捐资捐物,但资金来源还是相对单一,“爱心食堂”能否长久运营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对此,不少专家提出了建议。

优良传统代代传 扶老济困成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到扶老济困的慈善事业中,这是因为闽南人乐善好施的风气在民间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了起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更多人意识到慈善事业有助于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因此有更多企业家、热心市民主动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社会各方共参与 促使可持续运营

市政协委员、泉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戴青兰表示,“爱心食堂”作为公益项目,目前来看,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单靠爱心人士这一方力量很难长久维持。她建议,从长远考虑,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市场等多方力量共同维持爱心食堂的可持续运营,如引导民间力量成立专项基金,建立长久的保障性机制。

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养老事业科了解到,今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其中,整合完善服务功能是重点任务之一。《意见》指出,充分发挥社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统筹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和服务功能多样化。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通过整合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康复、餐饮等为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教育、精神慰藉、体育健身、餐饮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项目。各县(市、区)应采取政府补贴、慈善捐助、社会支持等方式支持兴办助老、为老服务项目。2020年,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

加强规范化指导 营造社会养老氛围

戴青兰也建议,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爱心食堂”运营的指导,如老人膳食营养搭配、日常运营模式,使其规范化运作。同时,加强宣传,大力倡导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敬老、养老的浓厚氛围。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