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 文旅 > 正文
古城寻龙记
www.fjsen.com 2023-10-24 09:29:25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在市区后城,这只“哥斯拉”石雕特别引人注目。

古人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民间关于“龙之子”,广为流传的有两个版本。在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的《怀麓堂集》中,九龙子分别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赑屃、蚩吻;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升庵外集》中则是: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金猊、椒图。

关于“龙之九子”,还有其他说法。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监事许月才收藏有一本《文物生僻字小字典》及清代学者陆凤藻先生所辑《小知录》。《文物生僻字小字典》介绍,传说中的动物“貔貅”,是龙生九子之一。徐珂《清稗类钞·貔貅》称“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还有“鸱吻”亦是龙生九子之一,古代宫殿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故名鸱吻。《小知录》介绍,狻猊“狮也”,形如金毛猱(náo)狗,虎见之而伏,豹见之而瞑,羆见之而躍,作威时“狮畏伏不敢动”。

“龙之九子”寄托着人们祈愿平安、辟邪镇煞的美好愿望,除了存在于民间传说中,龙之子的形象也常作为装饰物出现在建筑中,在泉州古城的街巷中亦有它们的身影,如府文庙、文胜巷、水门巷等。

老大——赑屃(bì xì)

赑屃又名霸下、鳌、龟趺、龙龟等。传说在九子中它排行老大,喜好负重且力大无穷,可扛起三山五岳,常见于石碑的基座,是稳重安定、值得信赖的神兽。《文物生僻字小字典》介绍屃,龟形龙头,亦有龟形鬼头者,有齿。在泉州承天寺入门处,便有一只背着重修碑记的赑屃。

老二——螭吻(chī wěn)

传说螭吻(亦作鸱吻、蚩吻)在龙之九子中排行老二,口阔嗓粗,平生好吞,喜好瞭望。因其属水性,常在建筑的高处,特别是屋脊,作消灾灭火的功效,是龙子中的消防员。在泉州市区湖心街与温陵路交会处的洪氏宗祠中,有一站立在屋脊上的螭吻。

老三——蒲牢(pú láo)

传说蒲牢排行老三,形体像小龙,好鸣叫且声音悠扬嘹亮,常出现在古钟之上,也负责报时,是龙之九子中的声乐家。

蒲牢藏身于泉州古城文胜巷的同莲寺里,就在寺庙大门旁一铜钟顶上。

老四——狴犴(bì àn)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传说它性格刚正不阿、正气凛然,常出现在官衙里或牢狱大门、刑具上,是龙之九子中的司法官。泉州中山南路的花桥宫里曾有绣在大红布上的老四——狴犴。由于翻修,目前花桥宫内该红布已不见。

老五——饕餮(tāo tiè)

传说饕餮排行老五,喜好美食,常立于鼎盖及中国古代铜器装饰上,保佑人们丰衣足食,是龙之九子中的美食家。饕餮位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一个鼎上,该鼎为多年前博物馆借展的青铜器,现已归还。

老六——趴蝮(bà xià)

传说趴蝮(亦名蚣蝮)喜欢水,且很爱喝水,常出现在桥拱或房屋的排水位,保佑人们免于水患,是龙之九子中的水利工程师。在泉州府文庙大成殿埕下,有一对趴蝮。

老七——睚眦(yá zì)

龇牙瞪眼的睚眦排行老七,个性刚烈、好勇善斗、有仇必报,负责护持兵器及增加其威力,是龙之九子中的武林高手。泉州天后宫的泉台妈祖文化交流展厅里,一把兵器上就有睚眦。

老八——狻猊(suān ní)

排行老八的狻猊,又称金猊、灵猊,形体像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喜欢烟火,因此在不少寺庙可看到它的踪影。在泉州水门巷三义庙二楼的香炉之下,有一只狻猊。

老九——椒图(jiāo tú)

传说椒图形体像螺蚌,面目狰狞,性格内向孤僻,常在大门或石鼓上见到,负责看守门户,是人们的守护神。在泉州关帝庙的两扇大门上各有一只椒图,衔着门环。

■记者 陈思灵 张素萍 王柏峰 通讯员 刘柏涵 杨钧儒 文/图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