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是泉州市一条标志性的街道,享誉“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然而,这条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近些年来火灾事故频发,今年有报道的火灾就达6起。承载历史文化的骑楼接连因失火倾覆,暴露出其繁华背后的种种隐忧。无论是线路老化、房屋老旧等老问题,还是民众防火意识不足,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中山路部分骑楼受损严重 核心提示 又有骑楼被烧塌,中山路危房改造话题再度引发关注。近年来,除了线路老化引起的火灾,中山路骑楼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倒塌的也屡有发生。据统计,因风化、受潮、......
问诊中山南路 消防人员回访调查11月10日中山南路两家被烧塌的火灾店铺 东南网11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徐锡思 陈建辉 摄影 田米 编辑 沈桂花 陈世国 视觉 龚长......
中山路火灾事故频发、建筑结构老化、骑楼顶棚掉落……
![]() 中山路是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有人这样描述泉州古城:“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两座塔”指的是开元寺的东西两塔,“南北一条街”即指中山路。中山路是泉州市一条标志性的街道,享誉“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 然而,这条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近些年来火灾事故频发,今年有报道的火灾就达6起。承载历史文化的骑楼接连因失火倾覆,暴露出其繁华背后的种种隐忧。无论是线路老化、房屋老旧等老问题,还是民众防火意识不足,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记者 张晓明/文 张九强/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 骑楼天花板掉落,电线杂乱外露。 数据篇 一年烧了6次 天花板频坍塌 11月10日15时,中山南路指挥巷口发生火灾,382号电动车店与380号餐饮店被烧塌,相邻的店也遭受损失;11月1日凌晨,中山南路民生巷旁边一电动车店发生火灾,店里电动车全被烧毁;6月25日下午,中山南路往惠存巷入口处旁,一电动车店二楼突发火灾,二楼楼顶烧塌;5月22日凌晨,中山南路与义全街交叉路口附近,一电动车行发生火灾,三间店面被烧毁;3月13日13时,中山南路指挥巷一间民房起火,三间平房烧成废墟;2月15日晚,中山路一居民楼7楼起火…… 其实,不仅仅是今年,最近几年,中山路频频发生火灾事故。 除了火灾事故多发,长达2公里的中山路骑楼建筑,也因年久失修发生多起天花板坍塌事件。2013年8月23日22时30分,中山路与涂门街交叉路口,一处骑楼的天花板从天而降;同年5月18日16时30分,中山南路四家店铺门口走廊的天花板发生坍塌;2010年6月16日早晨,连日降雨后,中山中路一家店铺骑楼的吊顶轰然掉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 调查篇 线路:电线杂乱外露 说到中山路的火灾隐患,周边不少居民的第一反应便是“线路老化”。走在中山路上,随处可见如蜘蛛网一般的电线,有的成捆搭在外墙,露在沿街立面上,有的坠落吊在半空中,还有的随意绑在电箱上。各种线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旦出现短路,极可能引发火灾。近日,鲤城区多部门组成的巡查人员走访数家电动车行看到,不少电线直接钉在木板上,一旦线路发热容易发生火灾。 建筑:吊顶破损严重 “老旧房子尤其是土木结构的房子,火星一冒就烧起来了。”鲤城区安监局工作人员分析,中山路建筑密度大,间距小,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成片被引燃。巡查中,不少店铺放着易燃物品,店家又未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沿着中山南路行走,每隔几间店铺就能发现有吊顶脱落松动。记者发现,不少关着的店面门口贴着“危房”字样,里面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消防:逃生通道被封 巡查人员发现,由于历史久远及防盗等原因,不少店铺缺乏足够的安全逃生通道。在不少店铺二楼,窗户用木板封死,窗边堆满杂物。消防官兵介绍,中山路老街区是一个“三合一”商区,即骑楼一楼为店面,二楼用做仓库或住人。店家经营的大多为服装、鞋帽及电动车,大部分物品是易燃品。消防设施不完备、建筑格局不合理、电线老化等多方面消防安全隐患交织,是近年来中山路火情多发的主要原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 骑楼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倒塌。 症结篇 线路老化问题 改造项目立项受阻 今年以来,中山路发生的火灾,多数与电线线路老化有关。那么,中山路的线路是否能进行改造?国网泉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电表以下线路的产权不属于电力部门,因此这部分资金谁来出就成了问题,资金缺乏是线路改造的最大难点。临江街道伍堡社区党委书记康黎英表示,作为市人大代表,她曾多次提案反映中山南路电线老化问题,但电力部门回应,设计工程量大,没有资金来源,所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线路老化问题是否引起电力部门重视?据泉州电力部门相关负责人陈主任介绍,今年以来泉州电力部门联合鲤城区安监局等部门和各街道,组织人员对沿街店面用电安全隐患进行多次检查。2015年以来,他们开展老旧城区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11次。然而,线路隐患的问题依旧存在。 国网泉州供电公司配电中心主任助理朱毅勇表示,早在2010年,他们就对中山中路进行10千伏电缆入地、0.4千伏低压线路电缆化改造。今年年初,他们又对中山南路线路改造进行勘察设计,仿照中山中路进行线路改造,并提请省公司立项,300多万元所需资金也将由省公司拨付,但现在却由于两个原因导致立项受阻。一是目前中山南路低压线路都封在骑楼顶棚内,顶棚拆装资金需要政府部门出面与店家协商解决;二是部分店家不愿意将电表安装在门口,而很多店面后面没有线路走廊。“只有协调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可以重新提请立项。”朱毅勇说,他们已将此情况告知相关部门,但目前仍未得到答复。 建筑老化问题 产权成翻建拦路虎 “建筑结构都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年限,中山路上的骑楼大多已有五六十年历史,不少已经上百年了,大大超过安全年限。”鲤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些房子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但大多还住着好几代人。近几年来,频频出现的天棚掉落现象不仅有房子自身原因,也有人为、自然等外在原因。 专家组指出,由于房屋结构老化不坚固,天棚吊钩及四面约束不牢固,主次龙骨变形后导致天棚脱落。另外,设计方案不甚合理,居民三相用电、通讯、广电等线路沿天棚上方架设,线路杂乱无章。 “房子翻修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房子产权不明,所以手续审批变得困难重重。”临江街道溪亭社区相关负责人张朝阳说,很多居民愿意翻修房子,可是产权不明往往成为审批手续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这些骑楼经过几十年风雨沧桑,多数已经老化,却没有得到及时修缮。”临江街道新桥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郭毓锋表示,骑楼倒塌的根本原因就是年久失修。此外,不少骑楼的产权无法厘清;一些骑楼业主常年不在国内,都是委托其他人代为管理;有的骑楼有三四个业主,对于是否翻修,意见无法统一。这些问题都导致当骑楼变成危房时,在是否翻建以及申请翻建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行动篇 公安消防 “微型消防站”配备完毕 据悉,针对中山南路火灾发生的特点,近期,临江街道将联合鲤城公安分局、消防大队、泉州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在原侨光电影院门前举办一场大型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演练。据消防部门介绍,在临江街道建设的7个“微型消防站”已全部配备完毕,将在加强辖区内初期灭火应急能力上发挥一定作用。“微型消防站”主要本着“就近原则”,针对辖区中山南路多小街小巷的特点,设置在辖区警务室、物业、专门场地,由社区联防队员、工作人员管理。 鲤城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中山南路因历史原因遗留下的“三合一”现象、建筑格局不合理、电线老化、消防设施不完备等多方面消防安全隐患交织问题,今年以来,临江街道已先后投入5.94万元为中山南路沿街180家店面配备了“5+1”的消防设施,即独立式感烟火灾报警器、消防应急照明灯、灭火器、消防斧头、逃生绳和防火安全手册。他们还将联合各街道继续加大巡查,加强宣传,力争把辖区的火情隐患减至最小。 临江街道 成立义务志愿者消防队 临江街道相关负责人韦辉煌表示,除了为中山南路沿街180家店面配备了“5+1”的消防设施外,街道还成立了义务志愿者消防队伍,加强社区的消防网格化管理。“当然这些都只是平时的一点准备,要想根治还是得从线路和危房改造上入手。我们建议上级加大危房翻修力度,将这项内容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当中。”韦辉煌建议,在中山路整体规划出台之前,每年选5至10户人家,简化申请手续,给予一定补贴,逐步改善危房状况。 相关协会 要求商家排除火灾隐患 日前,泉州市电动车自行车行业协会召集电动车商家开会,要求各个商家要自查火患,特别是老房子的线路老化问题,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储藏,同时,要求所有商家配齐消防设备。 据悉,中山南路沿街涉及电动车商铺约80家,占沿街商铺的三分之二,沿街两侧不少店面都是木结构老房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特别是线路老化问题凸显。因此,线路问题成为商家自查的关键点。该协会相关负责人王先生表示,他们将积极配合部门,进行自查隐患行动,并敦促商家进行老化线路改造,以排除火灾隐患。 立法计划 出台中山路保护条例 中山路及两侧骑楼建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政策法规科科长王双明说,大部分骑楼建筑结构及使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同时,因产权不清、缺乏维修资金等原因,中山路骑楼的修缮保护工作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实施。为此《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被列入泉州市2016年立法计划。 据介绍,该《条例》在今年4月底,曾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初稿已经完成,并已在今年10月份上报给泉州市政府。“根据相关的流程规定,《条例》还需要呈报到省里。争取2017年通过并落地。” 立法1:解决产权不清无法翻修的困扰 根据立法项目起草工作方案,立法1将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明确中山路骑楼建筑的保护内容及其相关保护要求;二是进一步规范骑楼建筑的维护、维修、翻建及店商广告设置等行为;三是通过立法,解决好因产权不清而无法进行翻修的困扰;四是明确骑楼建筑所有人或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落实好主体保护责任;五是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立法2:保护资金落实 建立补贴制度 根据立法项目起草工作方案,立法2将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明确历史建筑的认定标准;二是制定历史建筑的认定、公布程序;三是制定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明确历史建筑修缮、翻建的申请主体和报批程序,明确相关审批主体的责任与权限,明确历史建筑所有人或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四是保护资金的落实,建立历史建筑的修缮、翻建补贴制度;五是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出路篇 修复破损骑楼 完善相关设施 年久失修的骑楼,日渐破败的基础设施,成为制约中山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山路不少骑楼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导致一些骑楼在翻修或翻建过程中,遭遇各类问题。”鲤城区临江街道新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毓锋建议,相关部门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骑楼,在申请翻建时灵活处理。比如,在不改变原有产权的情况下,让骑楼业主的后代或实际使用骑楼的人进行翻建。 郭毓锋认为,对于申请骑楼危房翻建的业主,相关部门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提高业主翻建危房的积极性。 提升商业价值 鼓励居民改造 曾多次写过中山路改造提案的原泉州市人大代表丁丙认为,中山路存在的消防隐患和危旧房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及时解决,是因为中山路目前人气不足,居民看不到“钱途”,加上翻建或修缮危旧房的成本相对较高,自然不愿出资。 他认为,政府部门可以此次中山路入选十大名街为契机,对其功能进行引导,鼓励“老字号”和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店进驻,丰富这条老街的商业内涵,把它打造成为繁荣的旅游商品步行街,而不是较单一的“服装街”、“电摩街”。如此一来,中山路的商业品牌价值得到盘活与提升,业主自主修缮或翻建危旧房,排查隐患的主动性将更为强烈。 政府统一修缮 发展特色产业 市民李先生认为,居民自行翻建风格不一,不利于保持中山路的整体风貌;如果能由政府统一对外墙面进行清洗,对破损墙面用相应的原材料进行修补,使质感、颜色等与原旧墙面一致,这样既能保持中山路的原貌,又能重现中山路的光彩。 鲤城区临江街道办事处主任倪著佳也呼吁,相关部门可借鉴福州三坊七巷、四川成都宽窄巷保护经验,选取中山路的一段做试点,对两侧骑楼进行统一收购,进行保护性的修缮,统一调整业态,发展古城特色文化产业。 泉州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叶俊伟认为,由于泉州的中山路原本在历史上就是泉州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因此在业态打造上一方面是保留骑楼这种建筑文化,另一方面就是要想办法发扬街区的商业文化。 引进专业公司 准确规划定位 市政协委员孙亚宏认为,政府应对中山路的业态进行梳理,让与古城文化毫不相干且会造成破坏的产业尽早退出,否则中山路将不堪重负。他建议,中山路应进行重新定位,开发成旅游胜地。 “政府对中山路要有一个规划和准确的定位,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市民吴先生建议,可以通过引进专业化的公司,统一开发统一运营。同时,应在中山路周边多建停车位,解决配套问题,交通便捷后,商圈吸引力自然就提高。 旅游界的人士也认为,中山路的骑楼建筑具备鲜明的泉州特色,它作为传统商业街本身也具备一定的旅游购物条件,如果和西街的开元寺、威远楼、文庙等景点捆绑在一起,对于提升整个古城区旅游的文化价值也有一定的意义。 |
中山南路:大火烧塌 两店面●追踪 中山路拉网排查消防安全 重点整治电动车市场用电 着火的店面设置围栏 11月10日下午,中山南路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一家海鲜餐馆和一家电动车店......
市区中山路市容市貌精细化整治管理开展4个月—— 重划自行车位 近2000个 昨日,记者从鲤城区行政执法局获悉,今年6月20日,鲤城区启动对中山路(北至钟楼,南至涂门街交界处)市容市貌实行精细化整治管理工作,近4个月来,重新施划自行车停放位近2000个,既方便群众停车,又保障道路畅通。 此次精细化整治管理主要整治中山路沿街两侧的乱摆摊、乱占道、乱堆放、乱搭挂、乱涂写、乱停放、乱排倒、乱设广告等“城市八乱”现象;整治临街经营商铺的不规范经营行为;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各类破损的公共设施;逐步整治各类不规范广告招牌(店牌)和临街两侧存在的有碍市容观瞻的建(构)筑物外立面等。 近4个月来,在鲤城区文明办,鲤城区工商局、鲤城区交通市政局的协同配合下,鲤城区行政执法局以开展星级商家评选为抓手,用典型引路,推动和促进精细化整治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8月份、9月份分别有11家和4家商店被评为三星级商家,从9月份起,把深化提升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立足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截至目前,累计纠正劝导各类店外店、占道经营及流动摊点358起,乱悬挂、乱堆放等173起,各类不规范广告招牌27处。鲤城交警大队组织人员对中山路两侧自行车停放线进行重新画线,对各类交通指示牌进行更新调整,累计重新划分车辆停放位近2000个。鲤城区交通市政局组织人员对沿街两侧的85个垃圾箱、果皮箱进行统一清洗,更换破旧环卫设施31个。 (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 吴丽云) |
事发路段,电力公司正在抢修线路,昨日下午5点20分左右恢复供电 东南网11月1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紫玄 文/图)泉州市区中山南路再出火情,引发广泛关注。昨日,海都记者在中山南路走访发现,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房屋缺乏安全通道、部分地方电路杂乱,消防隐患不少,居民安全堪忧。 而从2007年开始,海都报多次报道了中山南路火灾,其中有多起是从电动车店燃起,安全用电与线路问题,似乎更加让人担忧。 国网泉州供电公司配电中心透露,早在2010年左右,已对中山中路进行10千伏电缆入地、0.4千伏低压线路电缆化改造,消除了公共线路的安全隐患。今年年初,为保障民生,他们又对中山南路线路改造进行勘查设计,仿照中山中路进行线路改造,并提请省公司立项,300多万元所需资金也将由省公司拨付,但现在却由于两个难题导致立项受阻,至今没有解决。 泉州市人大代表康黎英,对于老旧城区线路问题她深有体会,她建议要加速老城区供电线路改造。 20米救火路 要在小巷转11个弯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事发的380号、382号店面,此时两个店面及周围四个受损严重店面已被铁皮围起来。电力工作人员正在受损店面南北两个方向同时更换电力线缆,前晚北侧店面供电已全面恢复,昨日下午5时20分左右,南侧相邻店面电力也恢复供应。 前日下午的火势蔓延之快火势之猛让不少附近店家记忆犹新,记者在火场看到,救火工作困难重重,消防员一共开辟了正面、北侧高楼、东侧高楼三个灭火通道,而南侧店面由于铁帘门紧锁,破拆不成最终放弃,而为了开辟东侧高楼这个火场“后门”,消防软管拉了上百米。 昨日记者再次走访了义全后街前日拉消防软管的小巷,巷口不足1米宽,离火场直线距离不过20米,可要走到距离火场最近的建筑,一共要绕整整11个弯。 泉州消防支队古城中队负责临江、海滨、开元、鲤中四个老城区街道的消防,消防员小林告诉记者,“整条中山路基本都是如此,地形相当复杂,如果不是热心居民带路,就很难找到,也会影响救火速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中山南路一店面二楼,通往外面的逃生通道已被锁住 逃生通道被封 店主20年不敢留宿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历史久远及防盗等原因,不少店铺缺乏足够的安全逃生通道。 老郑在距离火灾现场不足20米的地方开了一家电器店,已经20年了,但他每天晚上都不敢留宿。“我店里的电线都用管子和绝缘线隔开,离开时我也会把总电闸拉下,但留宿还是觉得不安全,因此每天晚上都回家。” 在老郑的店里,记者看到,一楼二楼之间为木板隔层,从不锈钢楼梯爬上二楼,通往天台的地方用铁门锁住,而二楼的窗户则从里面用木板封住,只从缝隙处透进一丁点亮光,加之窗子附近堆放杂物,一旦有事,基本无法第一时间开窗。 老郑告诉记者,现在中山南路大部分店面都延续上世纪20年代的样子,以木头为楼层隔板,因此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前日烧毁的两间店面正是因为大部分为木结构才烧得那么快,虽然大家都知道危险,但为了防盗,很多人都将通往天台的通道和窗户封住。 线路隐患重重 改造项目立项受阻 除了盘根错节、不断老化的线路,电动车店的用电问题,似乎也是隐患之一。在中山南路记者发现,不少电动车店都拉起排插同时给多部电动车充电。 昨日下午,国网泉州供电公司配电中心主任助理朱毅勇告诉海都记者,早在2010年左右,他们就对中山中路进行10千伏电缆入地、0.4千伏低压线路电缆化改造,消除了公共线路的安全隐患。今年年初,为保障民生,他们又对中山南路线路改造进行勘察设计,仿照中山中路进行线路改造,并提请省公司立项,300多万元所需资金也将由省公司拨付,但现在却由于两个意外原因导致立项受阻。 两个难题是:一是由于目前中山南路低压线路都封在骑楼顶棚内,顶棚拆装资金需要政府部门出面与店家协商解决;二是部分店家不愿意将电表安装在门口,而很多店面后面没有线路走廊。“只要政府出面协调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重新提请立项。但对于店家私拉线路违规用电产生的隐患,我们也没办法。”朱毅勇表示,他们早前将此情况知会相关部门,但目前仍未得到答复。 □声音 人大代表: 加速线路改造 让居民安居乐业 泉州市人大代表康黎英是鲤城区临江街道伍堡社区党委书记,对于老旧城区线路问题她深有体会,从2014年开始每年两会都提出关于老城区供电线路老化的建议。 康黎英表示,为保护古城的历史原貌和古汁古味,泉州各级政府对古城区建设规划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管理,这是好事,鲤城区的大部分建筑的翻修改建因此得到限制,这确实有利于古城区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建筑的老化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如作为老城区重要街巷的中山路和西街就曾因缠绕在建筑物上和树立在街巷两侧的电线多次因老旧电线短路引起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排查老城区电线老化现状,加速实施电线杆改造,有利于保护古城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名城文化遗产,让居民安居乐业,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
中山南路:大火烧塌两店面●追踪 中山路一年烧六次 老线路老房子惹祸? 一家店面被烧得面目全非,二楼塌了下来。 ■东南早报记者 陈玲红 林书修 王盼琛 文/图 前日下午,一场大火又烧掉了中山路两间店面,这是今年以来有报道的中山路的第六次火灾,许多居民路过时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看一看聊一聊,为老街担忧。虽然火灾的原因仍不明了,但许多人的看法总绕不开这两点:电路老化和房子老旧。消防部门也表示,“设施不完备、建筑格局不合理、电线老化等是主要原因。”昨日记者回访中山路,听听失火店主、居民、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说法。 记者回访 半年内三家电动车店失火 都猜测是线路老化引起 昨日下午,失火的两家店面外已经用铁皮围起来了,周围居民说,消防及相关部门昨日上午到现场做了调查。 记者了解到,分别在今年5月22日、6月25日及11月1日失火的三家电动车店,目前都已翻修或正在翻修当中。 “应该是线路问题,二楼只堆放配件,平时几乎不上去。”位于惠存巷附近的斯美特电动车行失火于6月25日,当时二楼着火,楼下的店员都没发现,是对面服装店的老板通知他们的。陈先生说,他租在这里已经11年了。刚入驻时重新装修,一楼的电线也是拉新线。二楼考虑到只是堆放配件,平时也就照明用,所以没拉新线。“二楼那些线都有一二十年了,估计是线路老化引起的火灾。”陈先生猜测。 而位于中山南路与义全街交叉口的星吉马电动车行,曾于5月22日被烧得面目全非,如今重新装修后已焕然一新。“中山路的线路问题是老问题了。”老板许先生说,之前店面装修时也拉了新线,平时用电也不多,不明白为什么会烧起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中山南路一家曾经着火的电动车店已重新装修好 居民观点 “线路老化”说: 吊顶漂亮 里面却是“蜘蛛网” 说到中山路的火灾隐患,周边不少居民的第一反应也是“线路老化”。“很多店面入驻前会重新装修,装修前他们会拉新的电线,可是新的线拉进去了,旧的线没有清理掉。外加各部门的线路,交织成蜘蛛网,这样隐患很大。”居民高先生说。 “你看那些装修吊顶弄得很漂亮,但里面的线是怎么样的谁知道。要是被老鼠咬掉了,或者其中一根线短路了,马上就会影响到其他线。”社区工作人员张先生认为,许多店家装修时都自己拉线,店里用什么电器也不确定,是不是有超负荷的都很难讲。因此,他认为,应该对老旧房子店面的装修和用电制定规范,减少隐患。 “房屋老旧”说: 土木房子遇火即烧 应加筑水泥墙面 “我认为线路短路并不必然会导致火灾,比如在新房子里,短路的结果只是暂时停电,并不会烧起来。可是老旧房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土木结构的房子,火星一冒就烧起来了。”在中山路营业十几年的泉州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成员陈先生说。 “据我了解,这些店面在入驻装修时都重新拉线了,新线都是从电表里拉出来,电表并没有拉其他线。所以旧线即使没有清理下来,也是没电的。”陈先生以自己的经验分析,中山南路有混凝土结构房子,以及早期的土木结构房子。“火有大有小,钢筋水泥结构能阻隔火源,不至于蔓延到上面或左右两边。土木结构不但非常容易引发火灾,而且一烧起来就是‘火烧连营’。”陈先生说,前日火灾那么严重就是因为两家店面都是土木结构的。因此,他认为防火除了要正确用电外,还应该清理老旧房子里的易燃物堆积,最好能改造这些老旧房子,不能改造在装修时也要注意三个事项,以免出现“火烧连营”。 “第一,装修时,三面墙要加筑水泥面,着火时可以隔离火源。第二,走廊装修都是成片的,一家烧起来很容易蔓延到另一家,所以以后走廊装修时最好能在两家之间加装防火板,阻隔火源。第二,卷帘门顶层的缝隙也要加装防火板,这样店里起火烧不到外面,就不会蔓延,至少蔓延得会慢一些。”陈先生建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电力、通讯部门到现场进行抢修 消防部门 电线老化、建筑格局是主要原因 昨日,泉州消防部门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中山路老街区是一个“三合一”商区,即骑楼一楼为店面,二楼用做仓库或住人。店家经营的大多为服装、鞋帽及电动车,大部分物品是易燃品。消防设施不完备、建筑格局不合理、电线老化等多方面消防安全隐患交织,这也是近年来中山路火情多发的主要原因。 “中山路沿路店面大多建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多为砖、土、木混合结构,建筑密度非常高,这对防火不利。当时建筑多使用木材,另外出于隔音考虑,房子换主人后往往会在二楼再加装木制隔墙,经常出现二楼烧得比一楼还快的情况。”消防人员表示,导致中山路骑楼易招火情的原因,与骑楼建筑密度大,楼距间隔小也有关系。 此外,中山路街区电线线路老化严重,更隐藏着严重的消防隐患。据介绍,几十年前,中山路的电网设计,基本供电仅供照明。随着时代变化,如今冰箱、空调等各种电器大量增加,用电量成百倍增长,加上电信、电视的线路普遍铺设,造成电杆林立,电线杂乱老化,骑楼吊顶内电力线不堪重负,潜伏着极大的火灾隐患。由于电源、电网改造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短期进行彻底改造也存在难度,使得火灾隐患更加突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居民愿翻修房子 却因产权遇尴尬 正在申请重建的一处房子天花板破损严重 ■东南早报记者 陈玲红 林书修 王盼琛 文/图 既然中山路居民普遍反映是线路老化和房子老旧问题,那么这两个问题是否能通过房屋翻修得到解决呢?“房子翻修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房子产权不明,所以手续审批变得困难重重。”溪亭社区书记张朝阳在长期的居民工作中发现,很多居民愿意翻修房子,可是产权不明往往成为审批手续中一个个绕不过去的坎。 老房翻修的尴尬:房子产权复杂 翻修因手续被耽误 黄先生的小舅子在市区中山南路有一间约50平方米的房子,共3层。建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现在改造成两间服装店在经营。由于年代久远,房子外层的泥巴脱落严重。里面一层墙壁有明显的渗水痕迹,二层地板和墙壁的泥灰掉落也相当严重,可以看到生锈的钢筋裸露。“台风天的时候,试衣间的一楼天花板差点陷下来。吓死人了。”黄先生的爱人说。从去年三四月起,黄先生就和小舅子一直在跑翻修房子手续,到现在仍然有一项没有办下来。 “现在手续是简化了,不需要那么多部门一一批了。但是还是跑了一年多,准备了七八种材料。”黄先生说,一开始报社区,社区呈报后交街道。然后,危房鉴定、房产证明、产权评估、确认产权等各种问题前前后后拖了一年多。“这个房子的产权是我丈母娘和她两个兄弟的,她两个兄弟上世纪60年代就在海外过世了。现在产权要过渡,需要他们俩的死亡证明,这几十年前又在海外的事情,真不知道该找谁开这个证明。”黄先生表示很无奈。 对此,张朝阳也表示有心无力。“这个问题麻烦就麻烦在这儿,如果没有这张证明,产权难办。可是没法亲自确认的事实谁也不敢开这个证明,万一突然跑出另一个产权人来,那就真的说不清楚了。”张朝阳说,老房子的产权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也因为这个问题尴尬,所以很多老房子的翻修工作被耽误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一家正准备重新装修的店面二楼,典型的木结构和破损的墙体是中山路不少房子面临的问题。 住建、国土部门:可走公证、司法程序 要求产权明晰 对于黄先生遭遇的尴尬,记者咨询了泉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市民遭遇与黄先生类似的尴尬,可以走公证程序或司法程序解决,因为按现有规定,还是要求做到产权明晰,继承合法。 另外,记者也从鲤城区住建部门获悉,早在1999年5月2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就公布“关于保护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通告”,通告明确写出中山路危房翻建的要求,如“原则上不能拆除原立面,特殊原因需拆除者,必须经文物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且新立面应保持与原立面的连续性,其尺度、柱式、材料、细部、施工技术等应与原建筑一致”。同时要求“翻建建筑物的体型、层高、层数应保持与原建筑一致,不得擅自改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中山路店面的二楼大多被用作仓库 电力部门:前日火灾点电路正常 拟改造提升供电线路 10日下午,市区中山南路一电动车店起火后,电力部门接到报警,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停电配合消防灭火。昨天下午,泉州电力部门相关负责人陈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经检查,中山南路供电线路运行正常,并未发现故障或线路老化情况。 陈主任称,今年以来泉州电力部门联合鲤城区安监局和街道等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沿街店面用电安全隐患进行多次检查。为进一步提高线路防范火灾能力,保障市民安全,近期泉州电力部门也拟对供电线路再做进一步的改造提升。 据介绍,历年来,泉州电力部门对用户用电安全高度重视。自2015年以来,电力部门开展老旧城区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11次,发放安全整改通知书262份,并多次联合所在街道办事处,加强对老旧城区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用电安全。 街道建议:每年选5至10户人家 适当补贴逐步翻修 中山南路的火灾隐患一直是临江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据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上周街道刚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火情预警。街道投入5.94万元对中山南路沿街180家店面配备了“5+1”的消防设施,即独立式感烟火灾报警器、消防应急照明灯、灭火器、消防斧头、逃生绳和防火安全手册。在七个社区建设微型消防站,站里也配备了灭火器材、破拆器材和个人防护器材等12项设备。这些配备上周刚刚配备到位分发下去。另外,街道还成立了义务志愿者消防队伍,加强社区的消防网格化管理。 “当然这些都只是平时的一点准备,要想根治还是得从线路和危房改造上入手。我们也建议上级加大危房翻修力度,将这项内容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当中。”这名工作人员建议在中山路整体规划出台之前,每年选5至10户人家,简化申请手续,给予一定补贴,逐步改善危房状况。 |
从发现店面起火到烧塌,时间不到半小时 东南网11月1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紫玄 苏桐轩 刘燕婷 文/图)才过去9天,泉州中山南路又发生火灾。昨日下午3时左右,泉州中山南路指挥巷......
□“搬梯哥,我想当面谢谢你”追踪 “搬梯哥”找到啦,他叫张绪冰,江西人,来泉州开店快10年;说起这事,他称: “能把人救下来,是大家的功劳”
![]() 搬梯哥张先生在民生巷里经营店铺,身后的梯子就是当晚救人所用 东南网11月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黄晓蓉 王金淼 文/图)“搬梯哥”找到啦!昨天下午3点多,海都记者拿着报纸在中山南路一带扫街找人时,刚好走进了“搬梯哥”家的店铺,他的妻子一眼就认出报纸上的他来。 前日凌晨4点多,市区中山南路一电动车店发生火灾,店主夫妻在二楼睡熟了。厝边们有的敲门喊人,有的报警递绳子,有的搬来货柜,有的找来竹梯……好心人都找着了,就差一位“搬梯哥”(详见本报昨日A1版)。 “上报纸多不好意思,情况紧急当然要帮忙救人。”搬梯哥叫张绪冰,今年60岁,江西武陵人,一家人来泉州开店快10年了。他说自己就是顺手帮的忙,是应该做的。 扫街找了1个多小时 碰巧走进“搬梯哥”店铺 “火灾无情人有情,这些主动上前帮忙的好心人,带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昨天,海都老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询问搬梯哥找着了吗。下午,海都记者再次拿着报纸,在中山南路附近一带进行扫街式找人。 “看到报道,忍不住给搬梯哥点赞”,住在民生巷2号的卢先生说,昨天凌晨4点多,他被烟呛醒跑到楼下时,看到一个人扛着梯子从伍堡街方向跑来,由于巷子里烟雾太大,当时没看清是谁。他希望记者能找到热心的搬梯哥,让大家认识。 “我不认识他,但他真的很勇敢。”记者走了中山南路附近的几家店铺,大家都说不认识搬梯哥,付先生说,要给他手动点100个赞。 看记者挨家挨户找人,在民生巷卖烟的摊主吴先生拿起报纸看了好一会儿说,他虽然不认识搬梯哥,但很面熟,还不断夸搬梯哥真热心。 “怎么上报纸了,这是我老公啊”,当记者走进一家五金店询问时,老板娘陈云香指着报纸上的男子说道。他说丈夫叫张绪冰,今年60岁,是江西武陵人,一家人来泉州近10年了,一直住在民生巷,开着这家五金店。但丈夫一早就去工厂装门了,要晚上7点才能回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张绪冰把人救下就回家了 并不知道自己上报纸 陈云香说,昨天凌晨4点多,夫妻两人被烟呛醒,还以为家里起火了。张绪冰起床到楼下检查,好久之后,丈夫才扛着梯子回来。 张绪冰说,他开门要检查电闸时,发现中山南路烟很大,便走过去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当时,着火的电动车店店主夫妻站在二楼喊救命,楼下两三个人搭起的货架不够高,现场烟雾呛鼻,几个人忙成一团。 张绪冰想到自己家里有把竹梯,就一路快跑回家拿梯子。他们把梯子叠在货架上,刚好够得着二楼。“我当时还想,如果梯子不够长,就把梯子搭在肩上救人。”张绪冰拿梯子时,脑海里一直在想着怎么救人。 众人合力把店主夫妻救下来,看到人都没事,消防车也赶来了,张绪冰就收起梯子回家睡觉了。“你还做了件好事。”“顺手嘛。”当时陈云香还夸丈夫来着。昨天一早张绪冰就出门去厂里装门了,并不知道自己上了报纸。 “火灾无情,救人是应该的,谁碰到了都会去帮忙的”。张绪冰说,能把人救下来,是大家团结协作的结果,他一个人也不行,是大家的热心救下店主夫妻两人。 街坊夸他人爽快 网友赞他正能量 “他呀,人很爽快,做事很踏实。”与张绪冰做了10年邻居的叶大姐,下午看到海都报,本想打来电话说认识“搬梯哥”的,没想到记者快了一步。附近的厝边们说,张绪冰人很和善,街坊有个事喊他帮忙,他都很用心,这次突发火灾,他拿梯子去救人,大家一点都不意外。 昨天,海都报独家报道中山南路一电动车行深夜大火,合力救下店主夫妻两人的报道,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网友纷纷给好心人张琼花、李奎和昨天刚找到的搬梯哥张绪冰点赞。 |
中山南路一电动车行发生火灾,门口还放着昨晚厝边搬来救人的铁柜 东南网11月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黄晓蓉 王金淼 文/图)昨天凌晨4时许,泉州市区中山南路的街上静悄悄的,只有几个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