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来,就生活在民俗中,像鱼儿生活在水里。长幼相传,民俗文化不断创新发展,悄然完成了一代又一代传承。 (陈英杰 摄)
闽南文化
将现代元素注入民俗表现形式和民间工艺制作中,促进传承与发展
□本报记者 庄建平 谢伟端 吴拏云
文化如魂,民俗似骨。
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民俗活动变迁、创新交织。当乔布斯以一个个创新让世界对苹果狂热之时,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正在经历艰难的复兴。其中,泉州的闽南民俗文化率先扛起创新大旗:
传统花灯揉进了现代声、光、电的高科技原理;木偶戏的“主角们”能够变脸,能够喷水、吐火、吸烟;高甲戏甚至加入了摇滚元素;一些乡村民俗活动也增加了与时代相符的内容……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认为,优秀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因为在这些节日习俗表象的背后,有一座精神文化的桥梁。
民俗与时俱进,是发展,也是一种自我挽救。在快节奏生活、“洋节日”泛滥、网络内容无限等因素的冲击下,一部分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正濒临落伍、失传悬崖,闽南地区也不例外。
在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等已经得到更多重视,而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等的重视仍显不够。
钟敬文说:“一个人生下来,就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民俗几千年来,就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