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拍胸舞布袋戏争奇斗艳 泉州闽南文化扛创新大旗

2012-02-03 08:2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闽南民俗的内容广泛,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近200项,大约分为10类,如国家级民俗类的泉州闹元宵习俗、惠安女服饰、安海端午“嗦啰■”习俗、闽台东石灯俗、南安英都“拔拔灯”习俗、蟳埔女习俗等;国家级传统音乐类的泉州南音、泉州北管等;国家级传统手工技艺类的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德化瓷烧制工艺、闽南传统建筑营造工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等;国家级传统医药类的灵源万应茶等。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陈桂炳教授表示:“以上列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虽有民俗、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分类,其实均可称之为闽南民俗文化。”

陈桂炳认为,民俗文化主要有四种社会功能,即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

有媒体报道,传统民俗回归,让龙年春节的“年味”变浓。这便是民俗产生的效应。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春节年俗得到重视,带起的是民俗文化的回归和复兴:北京厂甸庙会各种“非遗”表演、江苏水乡周庄“财神节”民俗表演、江西客家灯彩迎新春、徐州民俗博物馆传统婚俗表演、四川“第三届老四川民俗年”、贵州侗族芦苼大赛、沈阳“民俗闹新春”主题活动……

“‘年味’回归彰显了中国民众正在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自强。”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专家认为,民俗文化应更加关注未来、更为下一代所喜闻乐见。除了长辈的言传身教外,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的运用,文化旅游产品的整理、挖掘、创新,无疑将助推民俗文化实现新的跨越。

如果年轻人哼唱的“陪你去看流星雨”,变为“陪你一起过大年”、“陪你一起赏花灯”,民俗文化就在不断创新发展中,悄然完成了又一代传承。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