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建设多元化载体 传承“泉州味道”
闽南民俗文化会不会随风飘逝?现代社会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在哪里?如何创造更多、更好平台来保护、发扬民俗文化?几位专家、教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这是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
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闽南文化研究专家)
几千年保留下来的民俗,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是一个民族、族群的集体记忆、文化特色和外在表征,且大多蕴含美好祝福、宣扬传统美德。如果民俗消失了,就好像这个民族、族群没根了。保护上,政府部门应积极为其创造生存空间。闽台语言相通,更应借助民俗活动,让两岸人民越走越亲。
通过网络推广民俗文化
王建设(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文学博士)
传承闽南民俗,有利于开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继承传统美德、保护民间文艺和手工艺,提高文化品位。
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倡导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时尚文化结合,持续发展。
提倡吸收其他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鼓励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产业或公共文化设施。
制定电子网络推广计划,优化民俗文化信息流通与学习的环境,便利民众查询、欣赏与研究。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