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虹夹镜”之消失的盘光桥 长过洛阳桥(图) 2013-02-28 09:1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知洛阳桥者多,知盘光桥者少。被誉为“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下游,曾有一座盘光桥与之隔海相望,比洛阳桥还长,比洛阳桥还宽。 |
记者用脚丈量这块最长的桥板,足有12米。 宋代青龙桥 残长30多米 道询建造 半船型设计 惠安辋川峰崎村麒麟山下,从村民的羊圈中穿过,再拨开杂草走过几百米的山路,可见残塌的青龙桥卧在林辋溪上。桥身清晰地倒映在水中,两旁枯黄的芦苇随风摇曳,人迹罕至给了桥一份独有的幽静。 元代重修的碑刻,据考证,“崇禧散吏”为元代何冏,白沙老人为南宋僧人道询。 《惠安县志》记载,青龙桥为宋代道询所建,元代进士何囧所修。 记者了解到,青龙桥在元、明、清皆有过重修。 残桥30多米长,只余四孔五墩,其中一条石板至少有12米,厚度约有0.5米,这样又长又厚的石板在石桥中并不常见。 “这说明当时这里的水流很急、很大,所以需要又长又厚的石板来建桥。”惠安政协文史委张主任分析,当时惠安不少溪流汇于峰崎港者皆出桥下,至辋川入海,水的冲击力相当大,对桥的质量要求很高。从现存残桥仍可以看到,桥墩借鉴洛阳桥的造桥方法,筑成半船型的,用来减轻山洪暴发、众水汇聚奔腾入港对桥所造成的冲击力与破坏力。 其中一块桥板上,“大明岁次癸未年众寺重修”的字刻还很清晰。残桥大约50米外,一块书有“青龙桥”三个大字的石碑仍然立着。石碑右侧刻着“白沙老人立”,左侧刻着“崇禧散吏书”。石碑下的碑文中,依稀可见“成化二年十月”、“天顺癸未年十月,喜舍金谷财”等字样,并且两次提到“承天寺僧”参与修建青龙桥。 据悉,白沙老人就是指道询。道询曾兴建并主持洛阳白沙寺,后卒于白沙寺,故称白沙老人。 “有资料记载的,包括惠安的獭窟屿桥,南安的弥寿桥、通郭桥、晋江的登瀛桥等都是道询所建。”黄真真介绍。 |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