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灵山圣墓:“海丝”遗迹见证中阿千年友谊

2013-06-11 08:5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庄小能    我来说两句
    

郑和前来行香 唐梭柱国内少有

站立在先贤的两座墓前,我们似乎看到了1300多年前两贤在泉州街头奔走传教的场面。墓室呈方形,长方形花岗岩铺砌覆盖的墓穴上,并排着两座花岗岩雕琢的伊斯兰塔式墓盖石。墓盖底座环刻着莲花瓣图案,上层为截面呈现圆拱状的墓顶石。“整座墓室简朴无华,墓后是一个半月形回廊环抱墓室,衬托出二位贤者的高洁品德。”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博研究馆员黄真真介绍。墓上石亭曾多次坍塌而重建,是中国穆斯林保护二贤墓免遭风雨侵蚀而坚持维护的见证。

亭子的数根廊柱造型奇异,其上下两端偏细。据建筑学家考证,这是一种唐代柱式,叫“梭柱”,这一考证为圣墓的历史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据悉,这种梭柱如今在国内几乎已见不到。

回廊正中,一方灰绿岩石雕琢的阿拉伯文石碑刻记载道,元代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有一批阿拉伯穆斯林远渡重洋来到泉州,为圣贤修墓。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主任孙亚宏说,这块碑上阴刻的10行阿拉伯文笔迹苍劲,令许多伊斯兰史学家颇感兴趣。

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一行香碑也引人注目。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航行去圣地麦加之前,专程来到泉州拜谒,泉州地方官为之刻碑为纪。

历经多次修葺 见证中阿友谊

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如今已成为专家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的重要史迹。分管文物的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认为,伊斯兰教圣墓历经多次修葺,是阿拉伯穆斯林和中国穆斯林世世代代精心保护的结果。它同时体现了历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尊重穆斯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友好态度,是中阿人民友谊的珍贵历史见证。去年,包括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南少林、锦绣山庄等景点在内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获颁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海丝’考察点之一,作为珍贵的伊斯兰历史文物,圣墓更被世人所注目。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