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千家罗绮管弦鸣 四海皆知刺桐港
承天寺的前身是建于五代后周的“南禅寺” 贰 设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当时,闽政权加强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如王审知时,就在福州设有“榷货务”,泉州当时亦有类似的管理机构。 “记得是在1982年,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的大庭宋建石塔中,文物部门就发现了一座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泉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经幢铭文中署有“州司马专客务兼御史大夫陈光嗣”、“州长史专客务兼御史大夫温仁俨”等,这些职衔都与海外交通事务有关,这说明泉州在地方上设置有关机构对海外交通进行管理。 正由于这样,无论是闽国时期,还是留、陈二氏主政泉州时,他们都借此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达到所谓的“国用日以富饶”。 而当时,大量的舶来品进入福建,一方面满足了统治阶级奢侈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还以这些舶来品为贡礼同中原的五代政权进行朝贡贸易。“在这些贡品中,所属泉州的不过是葛布、绢绫、干姜,其他的物品如香科、象牙、犀角等大都是通过海外贸易的舶来之物。” 叁 泉州城扩容 环城植刺桐 史料记载,五代时期,泉州环城遍植刺桐。刺桐树因此成为泉州的标志和代名词。 留从效扩建泉州城时,“重加版筑,旁植刺桐环绕”,此后,泉州以刺桐港闻名于中世纪。“刺桐是由海外传进来的一种树,当时就有许多诗人用诗歌来咏赞刺桐。”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说,由此可见当年泉州满城遍地种着刺桐树。 唐代时期的泉州城,周围只有三里,设四城门,即东行春、西肃清、南崇阳、北泉山;唐天祐年间扩大西城门。而在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留从效又建罗城和翼城。城高1.8丈,城门从4个扩大到7个,包括东仁风、西义成、南镇南、北朝天、东南通淮、西南通津、临漳,范围从3里扩大为20里,为唐城的7倍。 |
相关新闻
- 2013-11-29唐朝繁荣强盛泉州正式得名 东方大港雏形显现
- 2013-11-26两晋:衣冠南渡沿晋江而居 乱世来泉寻乐土
- 2013-11-26高僧西来开启泉州海交史 诞生《金刚经》最早汉本
- 2013-11-22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三国时期泉州行政建制开端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