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舌尖上的泉州”走出泉州 树观念重品牌推广
“烧肉粽”(郭雅莹 摄)
产业现状
觅:隐藏街巷的泉州味
洪景舜的面线糊小摊坐落在市区百源路祖师桥边,已经开了20多年的摊子,往来食客络绎不绝。洪景舜总是一边掌勺,一边和食客们开着玩笑。
和泉州的许多小吃摊一样,老洪的摊子没有名字,一直以来,除了一些偶尔经过的路人外,小摊做的都是熟客生意,或是邻居,或是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但前段时间《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的突然到访打破了小摊的平静,慕名而来的游客除了点一碗面线糊外,还要求和老洪合影。老洪说:“除了吃面线糊,他们有时候还让我推荐其他的小吃,可是泉州的小吃实在太多了,土笋冻、贡糖、肉粽、‘菜头酸’……他们哪里尝得完?”坐在一旁的河南小伙小何接过话头:“尝不完也要尝,只是泉州的小吃多在街巷之中,不太好找,真是难为了我们外地‘吃货’。”来自三明的范岳也略有抱怨:“泉州的小吃分布挺分散的,朋友带我吃了西街面线糊、东街肉粽,之后又带着我去涂门街吃牛排,绕天后宫吃四果汤。我一再庆幸有本地人带路,不然我自己根本找不到地方。”
拓:走出泉州的“古早味”
据了解,泉州有记载的地方特色小吃有108种,叫不出名字或者没有记载流传下来的更是难以计数。泉州的小吃种类繁多,口味各异,但大多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泉州的小吃在早期以肩挑形式走街串巷向人们兜售,后来发展到家庭经营为主,比如夫妻店、兄弟店,再后来,便渐渐扩大成为连锁店,有的已开始尝试通过网络扩展经营。
在市区,郭永平的涂门贡糖店已经开到第三家,“每家销量都还不错,”郭永平说,作为泉州小吃的百年老字号,他家的贡糖远销海内外。和贡糖一样,面线糊、鱼卷、鸡爪、四果汤等泉州小吃的从业者也都在积极拓展连锁经营,开创出了像“贻庆鸡爪”、“秉正堂”、“水门国仔面线糊”、“瑞芳鱼卷”等知名品牌,其中已经在全国开了60多家分店的“瑞芳鱼卷”已踏出了走出泉州的一步。而在网络上,绿豆饼、桔红糕、润饼皮等小吃也都纷纷拥有了自己的淘宝链接,来自天南地北的食客只要轻点鼠标,便能一尝来自泉州的闽南“古早味”。
但与这些已经走出去的泉州小吃相比,还有一些小吃种类正面临着不少困难,水门国仔面线糊老板谢锡国坦言:“服务业员工不好招是企业难以实现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手都招不齐,更别谈开店了。”还有个别老字号因城镇扩建、拆迁、改造等问题,已名存实亡,泉州小吃的发展任重道远。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