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糕表面光滑,内里松软。
核心提示
有一种糕点,当它还呈米浆状时,因加入酵母产生反应而不断地膨胀,用闽南语来说是越“发”越多,便被称为“发糕”。每逢寿诞、节日、婚嫁、祭祀等日子,人们会做一块发糕,祈求全家吉祥如意,不断地“发”。近日,记者来到南安市区兴安巷的一家传统糕点铺,目睹发糕是如何“发”起来的。 □记者陈灵 文/图
经一晚发酵 米浆溢酒香
陈小平师傅经营南安市区兴安巷的这家糕点铺已有十多年。店铺外的小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其中被切成扇状的发糕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红润且有光泽。
“大米和糯米必须先淘净,用水泡两个小时。”陈师傅把泡好的米放入磨浆机中,在机器运转的同时,继续加水。很快,纯白色的米浆从机器出口流入桶中,5公斤米仅十多分钟便磨完了。“过去没有机器,得用石磨慢慢磨,需要一个多小时。”他说。
接着,他向米浆里加入些许红糖,并把上次发酵过的米浆作为酵母放入,此时米浆只有小半桶。“用发酵粉发酵的效果没有这个好。一般在傍晚磨好米浆发酵,睡前再搅拌一下,第二天早上便发好了。”陈师傅搬出另外一个桶,桶里的米浆已发酵,满得几乎要溢出来,呈黏稠状。
他用力搅拌,原本满桶的米浆又下沉了大概三分之一,并散发出一股酒味。再放入一定量的红糖和些许碱水后,他把装米浆的蒸笼放在煤炉上蒸45分钟左右,发糕便熟了。
滑韧掰不断 入口溢香甜
陈师傅把蒸好的发糕倒在桌上,他妻子李美香便将圆饼状的发糕切成扇形,“在南安,也把发糕称为‘大扇糕’。”在阳光照射下,发糕表面光滑,内里松软。她说,加了糯米的发糕更Q更滑。正说着,她用力地把一扇发糕的扇角往上掰,竟没把它掰断。放手后,发糕弹回原来的形状,左右颤动,甚是可爱。
记者切下一小块发糕品尝,红糖香甜,米香醇厚,口感软滑。陈师傅说,发糕不仅可单吃,也可与其他肉、菜配着吃,“晋江一些大酒店经常买发糕与羊肉配成一道菜。”
“发糕口味简单独特,吃多不腻,当早餐正好。”一位刚好前来购买发糕的客人说。
寓意发家发财 过节更加畅销
发糕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不过,有一段传说特别有趣。据说有一天,一位农家小媳妇在做粉蒸糕时,不小心碰倒放在灶头的一碗酒糟。眼看酒糟流进米粉浆中,小媳妇急得直想哭。怕遭公婆责骂,她不敢声张,只得把沾了酒糟的米粉浆依旧拌好放在蒸笼里蒸。谁知由于酒糟的发酵作用,这一笼糕蒸得特别松软可口,还有一股微微的酒香。于是,这种做法就流传开来。
闽南俗语有言:煎粿蒸糕“发”新年。虽不知发糕的来历,它的寓意却十分吉祥——发达、发财、发家。过去,闽南人会把前一年自家种的粮食加工成各种食品,用以祭祀,根据地域的不同,一般会做成米龟、发糕、九重粿、碗糕等,都包含“发”的意思。李美香说,每到春节,发糕、九重粿等传统糕点卖得特别好。夏天销量也不错,因为发糕质地松软,配绿豆汤、稀饭吃可以消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