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古早味”亮相《舌尖II》 甜润饼卷深藏深沪老街

qz.fjsen.com 2014-04-28 15:53  曾舟萍 林文婧 陈巧玲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28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曾舟萍 林文婧 陈巧玲 文图)“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称为“《舌尖II》”)登录央视后,便引来观众“眼泪与口水横飞”。值得一提的是,富有闽南特色的润饼卷、萝卜饭、蚝仔煎等小吃首登《舌尖II》,几个一闪而过的画面,撩开了闽南小吃的神秘面纱,也让晋江人瞬间有了一股子亲切感、自豪感,按照好友的话说就是“老激动了”。

说到润饼,大家除了知道在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的,裹有葱蒜、豆干、豌豆、胡萝卜、三层肉、蚝仔煎、卷心菜、米粉丝、炒花生、香菜(芫荽)等十样配料,寓为“十全十美”的咸味润饼外,是否还知道有一种裹着“零零膏”(麦芽糖的闽南语发音)和花生碎的甜味润饼呢?

“零零膏”嚼劲十足,润饼皮润而韧,花生碎香而脆,这天生的绝配,那滋味能让人火速点“赞”。

好奇了吧?今儿,记者就带你们一起来看看这甜润饼卷的故事。

纯手工造出“古早味”

踏着潮湿而光滑的青石板,行走在深沪镇宝泉街,狭长的街道两边伫立着窄矮的房屋,清一色的青瓦、木板墙壁,这些不起眼的店面却都有着上百年历史。

在热心人的指引下,记者终于找到了甜味润饼老铺。此时,润饼店的第三代润饼传人黄清添正站在门前的立案台边,手脚麻利地为前来购买的老街坊包润饼卷。

再往老店内看,黄清添的父亲也就是甜润饼卷的第二代传人黄共旋,正在灯光下手捏面团,不疾不徐地对着两块火热的铁板搽润饼皮。

“饼皮和‘零零膏’都是当天现做的,花生碎不容易坏,一般多做一些,分几天使用。”已古稀之年的老黄边搽着饼皮边告诉记者,除了饼皮是手工制作外,润饼卷的另外两个原料———麦芽糖和花生碎也都是他和儿子黄清添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起床制作出来的。

“我们这个润饼卷,真的是非常‘搭工’的活,全都是手工现做的。”小黄说,他每天早上要起来熬糖,待糖放置微凉时,需将糖团挂于墙上反复拉扯,在力学的作用下,糖团才能变化成软Q的白色“零零膏”。而配料花生碎,需要将花生炒制熟后、去皮、碾碎,再入白糖拌匀。

传统手工在矛盾中前行

这样的纯手工美食,并没有为黄家父子带来富足的生活,每天父子俩做三四百卷润饼,以一元一卷的价格卖给街坊们,除去成本,一天只挣六七十元。但是,老黄从父辈手中接过甜润饼卷这门技艺,却已是五十年有余。

“这种包‘零零膏’加花生碎的甜味润饼卷就是我父亲创出来的。”老黄搽完饼皮、清洗好面盆后,倚靠着桌沿陷入回忆。父亲黄奇传是深沪润饼卷制作技艺的第一人,“他怎么想出了这个点子,他没有说过,我并不是特别清楚,不过当年深沪就是从他开始才有甜的润饼卷。”老黄分析父亲会创新出甜润饼卷,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由于物资紧缺,要买到做咸润饼菜的原料还很不方便,所以时常出现断炊的现象;还有一个是当时只有咸味润饼卷,甜味卷更容易得到客人的青睐。

“我们兄弟姐妹十几个,都没有选择接下父亲的手艺,可我接下来了。”老黄说,他曾经后悔过,甚至有放弃做润饼去讨海,可最后还是回来了。

如今,老黄还时常会像当年一样,上午在店铺里把润饼卷制作好,然后下午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物美价廉的润饼卷在下午5点之前也会一售而空。“一年里除了家里有事,一般正月初一放假一天,其余时间都会准时开铺。”老黄说。

让儿子小黄来和自己一起做润饼卷,老黄的心里是复杂的。他希望有人来继承这个手艺,又不希望儿子来做这种只能勉强糊口的活儿。“我老了,是准备坚持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了,他如果有更好的路子选择,就看他要不要做了。”

守住老店

期待“饼香不怕巷子深”

当小黄第一份工作不顺后,便产生了跟随父亲做润饼的决定,如今已经有六七年了。“这种东西看着简单,但我把所有技艺学会,却整整花了五年。”小黄说,现在是否将润饼卷作为终身职业,他并没有想好,不过目前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看好老店。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守好这门技艺,保持好高品质,让这间老店在众人口中流传开来,好让食客找上门。”小黄说,他在淘宝上发现有人卖真空包装的润饼皮,觉得并不可行。因为饼皮这种就是要现做现吃才Q,就算在冰箱里放一天,再拿出来味道也不是最佳。且“零零膏”在包入润饼皮前要先抻一抻,才能有嚼劲,放久了就硬了,口感也就差了。“润饼就是一种现做现吃的东西,很难往远处推广。”

“宝泉街虽然很老了,不过这几年深沪一直在努力做旅游产业,旅游和美食往往很难分开,到时候宝泉街可能又会焕发新生机。”小黄期待着,他说,他的店里曾接到泉州、广州、香港慕名而来的食客。

其实,润饼菜的做法,图的是省事儿,但那味道,要香有香,要甜有甜,入肚舒坦充实。侨居异乡的晋江老华侨一回乡,先来几卷润饼菜,仿佛在那细细咀嚼中,所有乡愁便一扫而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这是《舌尖II》要强调的理念,这也是深沪宝泉街63号这对不善言辞的润饼父子带给我们的真实生活感受。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