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石化新城,也是“长寿之乡”
泉港洋屿石化仓储片区,呈现出现代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景。
东南网8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庄子瑜 庄国辉 肖咸强文/图)核心提示:泉州市泉港区拥有年产1400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石化产能,是我省石化产业龙头和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同时又是“福建森林县城”和“中国长寿之乡”。目前,泉港区有百岁老人39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该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4.59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9岁。
一座石化产业新城,却是国家严格评定的“长寿之乡”,这多少令人感到意外,其背后有什么奥秘?近日,记者到泉港区,寻访这座石化新城的“长寿密码”。
一位百岁老人的幸福人生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泉港区南埔镇先锋村林头自然村,探访百岁老人肖阿钳。
一座古厝前,老人正在院子老树下纳凉。“这是我们村的百岁寿星肖阿婆。”村干部说,“老人身体硬朗得很,性格也好。”
见客人到来,老人扶着桌子,从藤椅上慢慢起身,用一口浓重的当地口音热情招呼:“坐啊,吃茶。”老人神态安详,一个多世纪的风尘,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烙下多少印记。
肖阿钳生于1911年,早年从南城镇肖厝村嫁到先锋村。为了生计,肖阿钳下田间地头,播种收成;在家操持家务,养育儿女。也许是多年的劳动,磨砺出她刚健的体魄。在她的记忆里,除了因为风湿有时腿脚不便,她很少生病。虽然过了百岁,但老人头脑清醒,手脚灵便,记忆力好。村里老人谁哪天生日,哪块田地是谁家的,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肖阿婆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最大的已经76岁,最小的58岁。现在,老人和大儿子林顺玉及孙子、曾孙住在一起,其乐融融。“这几年生活条件好了,每年儿孙们都会赶回来给我过生日,给我买大蛋糕。”老人说着,脸上漾起幸福的笑。晚辈们细致周到的照顾,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安逸。
老人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大儿媳许明娘说,婆婆从不挑食,三餐以米粥、青菜等五谷杂粮为主。也许是劳动惯了,老人闲不住。天气好时,她会拄着拐杖,到村里走几圈舒络筋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通了水泥路,平坦又好走,心里很舒畅!”老人说。
对于长寿的奥秘,肖阿钳有自己的看法:心态平和,生活知足。对待邻里,老人总是与人为善,并以此教诲孙辈们。
作为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肖阿婆得到了诸多的关心和敬重。“每年镇村干部都会来看望母亲,乡亲们也经常来找她聊天唠嗑,听她讲古。”二儿子林顺金说,现在每年区里发放3000元的长寿营养补贴,给老人置办营养餐,还会定期安排免费健康体检。
目前,泉港区有百岁老人39人,80岁以上老人6358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4.59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9岁。
“除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外,这还与政府关怀、社会关爱分不开。”泉港区老龄办主任柯红星说,近年来,泉港通过落实高龄老人补贴、贫困老人全部纳入低保,建设区中心敬老院、镇级敬老院等措施,评选“泉港十大孝”、“孝亲敬老之星”、敬老模范村(社区)等尊老敬老活动,让老人健康长寿有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氛围。
泉港后龙镇上西村评选“好婆家”、“好儿媳”,倡导敬老爱亲。
一个炼化产业的环保命题
泉港因石化而兴。在建设国家级石化基地的同时,如何推动实现石化产业与宜居环境和谐共生?
“省里提出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这个目标具体到泉港,就是要建设好绿色石化港口新城升级版。”泉港区委书记洪自强说。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绿色发展。洪自强说,新加坡是个岛国,面积710多平方公里,约为泉港的两倍。2011年新加坡化工行业产值约770亿美元,占全国总产值的三成左右。新加坡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有“花园城市”的美称,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新加坡平均寿命达82岁,位居世界第四。“要减少群众对石化产业的‘避邻’心理,关键是要走好绿色、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他说。
作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泉港把绿色发展的基因嵌入石化产业链,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方兴未艾。
位于南埔镇的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就是变废为宝、资源共享的表率。如,福建炼化林德气体公司用空气做原料,生产出联合石化所需的氮气、氧气等工业气体;通过区里统一配套的公用管廊,邻近的南埔国电泉州热电公司30万千瓦热电联产装置为联合石化供应工业蒸汽;而联合石化生产排放的火炬尾气,由林德(泉州)二氧化碳有限公司、福源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等对接回收,用于生产液体二氧化碳。
据统计,目前泉港石化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1.4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65%,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高水平、集约型的产业园区化,是绿色循环发展的关键。借鉴上海、南京、宁波等国内先进石化基地建设经验,泉港按照“高度集中、一体化公用工程岛”建设和集约经营理念,引入“生产一体化、专有技术一体化、能源资源共享一体化”发展模式,整体提升泉港石化工业区发展水平。
12.9平方公里的南山石化片区,是泉港打造绿色石化的标杆之地。2011年起,泉港对其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保安全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引厂入园。“南山石化片区目前策划论证60个项目,产品关联度达到80%以上,能将上中游原料吃干榨尽,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化工生产链,实现区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泉港区区长吴礼源说。
产在园中,园在林中。沿着泉港石化园区,17.1平方公里的石化基地城市生态园林郁郁葱葱,并在联合石化、氯碱公司等石化公司附近形成300米至1200米的防护林带。据统计,近3年,泉港新增绿化造林3万多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超45.1%,7个镇(街道)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评估,93个建制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吴礼源说,泉港近年来投入上千万元,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地专门添置了空气、噪音、海水质量等实时监测设备,每天在电视上准时公布,让群众知情。监测数字显示,泉港近几年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良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保持在二级以上。
“我们种养的鲍鱼、海带等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海产品,前些年就获得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仅海带一项就给全村增加了数千万元的收入。”毗邻泉港洋屿石化仓储区的后龙镇上西村村支书张如庆说。
郁郁葱葱的城市生态园林,环绕着福建联合石化厂区。
一座幸福之城的魅力源泉
太阳一露脸,70多岁的庄红珠就走到山腰街道锦祥社区文化中心。打开小音箱,听着古筝乐,八段锦、太极拳、太极扇,老姐妹们逐个操练起来。
“早上起来运动一下,排排汗,全身都清爽,心情也快乐起来。”庄红珠说,子女白天上班,自己就到社区文化中心看书、学乐器、聊天、排舞蹈,一点也不觉得孤单无聊。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就打电话给签约的郑忠贤医生,他会上门看看。
庄红珠们的自在生活,是泉港民生改善的一个寻常画面。
泉港一肩挑着推动现代石化工业崛起的重任,另一肩则要挑起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之责。
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养老、就业……
千家万户日常事,需要政府用心投入。对民生事业,泉港不是权宜地补缺补漏,而是高标准、系统化地构建。
近3年来,泉港投入5亿多元,实施就业、安居、帮困、医保、农保、助学六大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全覆盖。以养老为例,区财政每年投入500多万元,为80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针对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泉港做到应保尽保,还根据当地实情提标扩面。现在,泉港凡6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每月可领到145元的养老金。在就医保健方面,泉港在全省县域中率先在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公园变多了,正在改变泉港人的生活方式。近年来,除了锦绣公园、泉港植物园等大型公园之外,各镇村也根据当地情况,建起各具特色的休闲公园。
记者来到泉港区植物园。荷花池荷香淡雅,旁边的广场上音乐流淌,大妈们随着节拍跳起健身舞,孩子们滑旱冰、放风筝,老人们打太极、唱北管,年轻人在健身道上快步走起来,各得其乐。
65岁的林小华阿姨说,家里的老房子被征迁后,她家搬到植物园附近的栖霞小区居住,现在一吃完晚饭,就和老伴到植物园散步锻炼,比过去闲在家里打麻将好多了。
“公园就是咱的乐园。”林阿姨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