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宗祠: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瑰宝
2015-02-12 09:51:5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祠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三架坐梁结构给人稳如泰山之感

【宗祠构造】

每个部分都有深邃含义

闽南的宗祠,其布局在中轴线上一般来说主要有三部分:大门、享堂与寝室。据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曹春平介绍,大门是宗祠的“门面”,其立面多以红砖白石砌成,墙身则用花砖组砌成万字堵、古钱花堵、人字堵、工字堵、葫芦塞花堵、龟背堵、蟹壳堵、海棠花等各式图案。大门中间为“塌寿”,其墙体用白石、青石砌成,称为“牌楼面”。大门门柱设石鼓或门狮,门扇黑漆金字,有的还绘有门神。

大门与享堂围成庭院。享堂也称厅事。享堂明间不设门扇,称“敞口厅”,是家族祭祀、聚会议事之所。享堂大厅中必设一根画满鲜艳彩画的、截面六角形的灯梁,闽南语“灯”、“丁”同音。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灯梁下挂一盏灯笼,称“添丁”,向祖先报喜。泉州宗祠的梁架大多以红、黑色为主色调,称“红黑路”。有的宗祠在梁架上绘制图案精细、色调富丽的彩画。两进的祠堂,在享堂后青柱间设供奉祖先的神龛,在闽南称“公妈龛”。公妈龛由柱、额、斗栱、门扇等构成,是一座牌楼式或橱柜式木作模型,往往绘上精美的彩画或贴上金箔。大的宗祠里还设有“谱房”,记录全族丁口、房派、行辈、婚丧、奖惩等内容的族谱珍藏其内,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使家族的个体成员有使命感和归属感。

古代,旌表忠孝节义和文武功名的仪式也在宗祠举行,褒扬功名、善行、寿考的牌匾常挂于宗祠的大门或大厅,有的还在大门前的石埕上树立“石旗杆”,使名臣善士美名远扬。柱上有楹联,叙述祖宗功业或祠堂形势,如晋江陈埭丁氏宗祠大门石柱上刻联句云:“派衍金阊,二千石敬承祖惠;门迎宝盖,廿七都宏启人文”,晋江青阳蔡氏家庙柱联云:“前紫帽后罗裳庙堂冠冕,左旗山右石鼓将相规模”。

泉州的宗祠前,往往有宽大的石埕,照壁旁立着石旗杆,有的还开半圆形的泮池,空间格局严谨而开阔。

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许初鸣认为,宗祠家庙作为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选址之用心,设计之巧妙,规模之恢宏,构建之缜密,用工之精细,含义之深邃,都值得称道。宗祠家庙既有举行祭祀和其他活动的实用功能,又有教化的、艺术的和审美的文化功能,其建筑往往体现着“天人合一”、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的思想。曹春平也称,宗祠的建造,一般汇集了地方工匠的木作、石作、瓦作等成熟技艺,综合了建筑、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其中记载兴建始末的碑记,也是研究古代建筑沿革的重要参考。

在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的宗祠建筑,皆是经得起磨砺的传世遗珍。庄严肃穆的宗祠,总能给人一种时间的绵延感,一种生命的续接感。当族人举步踏入时,会感到似乎自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某个生命链中的一环。这种生命的环扣,是无形而又坚固的,这也是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些侨民游子还是会留出一点时间、一个角落,回家看一眼自己氏族宗祠的燕尾高脊,摩挲那古旧的厅柱窗棂,聆听长者讲述家训族规的缘故。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