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过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润饼菜""清明粿"
2015-04-03 10:16:3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在闽南地区,“润饼菜”和“清明粿”便是清明前后,人们常吃的传统古早味。

过清明 吃寒食

“润饼菜”和“清明粿”是不少泉州人清明时节必吃的传统古早味

每年清明前后,泉州的许多人家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润饼菜。

【核心提示】

转眼清明将至,在这一传统节日里,除了扫墓祭祖外,因清明前一两日,恰逢古时的“寒食节”,古人为纪念春秋时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选择在“寒食节”禁火吃冷食,直至清明当天中午才能重新举炊。久而久之,许多地方便在寒食节中创造出各式的“寒食”,历经数代沿承至今,成了一道道独特的清明时令小吃。

在闽南地区,“润饼菜”和“清明粿”便是清明前后,人们常吃的传统古早味,它们都包含着初春时节的应季食材,通过不同的做法,制成两道“春意盎然”且带有闽南风味的特色美食。

本期《美食》带大家一起来回味下这些清明节推出的“限定版寒食”。

□本报记者 陈士奇 张九强 通讯员 黄瑜鹏 黄小燕 文/图

将鼠粬草磨碎后加入花生油、砂糖拌炒的鼠粬草糊。

鼠粬草制粿 咸甜两相宜

每年立春过后,时晴时雨的天气,总会催生山区田垄上的鼠粬草快速地生长,与艾草一样,它成了许多南方地区人们拿来制作“鼠粬粿”的原材料。

鼠粬草,因生长的季节一直延续到清明时节,而常被唤做“清明草”。鼠粬草入菜的做法,自古有之。早在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就有记载:“是日(三月初三),取鼠粬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而清人顾景星在《野菜赞》也曾提及:“二月生,叶如鼠耳,和米捣作饼。北人寒食尚之。”此外,关于鼠粬草,还有个传说是在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民众饥寒交迫,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不经意间,人们便发现了生长在田间野地里的鼠粬草,后有人将它取来制成粿,并将其命名为“鼠粬粿”。

说起“鼠粬粿”,不少闽南人家习惯称之为“糍壳粿”。每年清明节前的一个月,杨跃进开在南安金枝村的糕点作坊会格外忙碌,为了满足老顾客们对于“鼠粬粿”的大量需求,杨师傅总得提前去采购一些鼠粬草。若赶不上抢购到山农们从山林采回来的新鲜鼠粬草嫩芽,他则会去挑选一些已晾晒成干的鼠粬草干来备用,他解释说,只需将其泡水复原,这些干草的滋味便与新鲜的鼠粬草无太多差别。

洗净后的鼠粬草,需先放到杵臼里捣烂成泥,杨师傅说,如果鼠粬草的数量不足,还可以加点芥菜捣汁,由此来帮助染色,也能增添香气。捣碎的鼠粬草泥,要加入花生油、白砂糖一同入锅翻炒成浆,最后加入磨好的糯米粉反复搅拌,方可制成拥有翠绿色泽且散发糯米香气的“鼠粬粿皮”。

关于鼠粬粿的内馅, 杨师傅说,自己习惯用加入红葱头提香的绿豆沙来制馅,但这并非是仅有的一种内馅,他举例说,鼠粬粿的内馅通常“五花八门”,可以是萝卜菜脯、香菇丁、肉香、笋干、虾米及花生组合成咸香内馅,也可以是各种豆子磨碎制成的甜味馅料,咸甜不一的内馅与弹性十足的“鼠粬粿皮”都十分“合拍”。而用竹叶包裹包馅的鼠粬粿,放入蒸笼中蒸煮半个小时,趁热品尝一下,草香、竹香与内馅或甜或咸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口感与滋味层层分明,回味无穷。

清明前后,许多古早糕点铺都要赶做“清明粿”。

小麦“清明粿” 豌豆馅最地道

除了用鼠粬草制成的“清明粿”,在泉州,用小麦制成的“麦馅粿”亦是许多本地人青睐的另一款清明冷食。

清明时节恰逢小麦、甘蔗收割完成,这也为制作“麦馅粿”提供了天然的原料。关于“麦馅粿”的来历,民间也相传,旧时劳动人民因生活拮据,只能将麦粉与蔗糖混合揉团蒸煮,以此作为祭品,久而久之,便也成了泉州当地清明节的一样传统食物。

带有细小颗粒的小麦粉,混入白糖拌匀,用木棍反复搅拌成团的麦皮,在贩售了30多年清明粿的魏阿姨看来,依照这样的传统做法,麦皮不仅留存着浓郁的麦香,入口时还能尝到小麦的细小颗粒,如此别致的口感,才可算得上地道的“清明粿”。

至于包裹在麦皮下的馅料,魏阿姨则认为,若想尝到古早味,还需以豌豆为馅。其做法是要将豌豆去除杂质后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制软烂后,接着用手揉擦豆去壳滤水,取出细腻的豆沙后加上白糖入锅翻炒,如此制成的馅心,加热后会有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且散发着麦香、豆香的清明粿用栗子叶包裹后蒸熟,有别于“鼠粬粿”带有的竹香味,“麦馅粿”的香气中还会混入一股淡淡的栗香,让爱好甜食的人仅是闻香,便已食指大动,欲罢不能。

包裹成形的润饼菜,秀色可餐。

薄饼包时蔬 卷出美味来

不同于许多南方城市都有的“清明粿”,“润饼菜”则更像闽南人们“私藏”的一道清明佳肴。

借由唐朝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让人可以循迹找到关于“润饼菜”出现的点滴线索。关于“润饼菜”,民间亦有说法是,古代中原祭祀春神要献“春盘”,盘中有大葱、小葱、小蒜、韭菜、芸苔(现叫花椰菜)、胡荽(现叫芫荽或香菜)这五种有辛味的蔬菜。而光吃五辛难以下口,于是人们逐渐将“春盘”发展成春饼,用这五种菜配合其他食材用面皮卷着吃。直至唐宋时期,因中原人们南下迁徙,春饼随之流入了闽南地区,由此便成了闽南“润饼菜”的前身。

在多数老饕眼中,比起内馅,润饼皮则更像是润饼菜的一个“灵魂主角”。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泉州西街的几家润饼皮作坊的生意也愈加的红火起来。“好的润饼皮要求有弹性却不能破,并且要很薄,薄得可以透光。”在拥有数十年制作润饼皮经验的傅师傅看来,要想让润饼皮“薄而不破”,就要将面粉拌和得适度,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对此,傅师傅悄悄透露了一个诀窍,那就是在搅拌面糊时,要用木棍不停地搅拌,并在当中加入调料拌匀,连续不断地拌上几十分钟,这样才能调出既有黏性又有韧性的面粉。待到面粉拌匀,铁锅烧热,傅师傅习惯用手捏着一把面团往锅上一贴,一蹭,划上一个圆圈,手便快速提起,手落手起,粘在锅底的面湖转瞬间变成一张薄面皮,最后再用铲子轻轻挑起,一张又白又薄的润饼皮便做成了。

春季的时蔬大量上架,这些五颜六色的蔬菜就是润饼菜内馅的首选食材。“传统的润饼菜里大多包含了胡萝卜丝、春笋丝、高丽菜丝、韭黄、绿豆芽、豌豆、豆腐干、香菇、猪肉、虾仁、蛋皮丝等食材,而清明前后正值牡蛎肥美的季节,海蛎煎也是不可或缺的内陷之一。”在民间大厨黄阿实师傅看来,除了烹煮成熟的内馅之外,香菜、大蒜、花生、海苔以及米粉等辅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将这些内馅按顺序齐齐铺在薄薄的润饼皮中,用手一卷一握,轻轻咬下一口,弹牙又略带咸味的饼皮被咬开,各种咸甜不一的复杂味道一起入口,一时间,脆的、甜的、咸的、滑的、酥的等各类不同口感的味道溢满口腔之中,咸甜鲜美的口感,会让人一下胃口大开,只想大快朵颐,而若觉得一卷润饼菜入腹有点腻味,黄阿实师傅说,还可以搭配一碗米汤或白粥,这样一来,不仅能解腻,亦能促进肠胃的消化,一举两得。

清明粿中可以包入豆沙馅,也可以包入萝卜菜脯、肉馅等做成咸甜各异的种类。

相关链接

南北过清明 食俗各不同

清明燕:以忠孝为主题的山西面食

“清明燕”是山西人清明必做的面塑之一。用面粉捏成燕子的形状,用山西的酸枣树或者杨柳条串连起来,挂在门楣上,用来表达对先贤的“留念”。这样的习俗在山西绵延2500年,至今依然栩栩如生、生机勃勃地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用来展示以“忠孝”为主题的内涵思想。通常,清明燕可以制作一只,也可以制作三只,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形,寓意介子推高尚的品格。

清明螺:浙江民间的时令美味

在浙江民间素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因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包裹起来的润饼菜,可以握在手上拿着吃,十分方便。

朴籽粿:潮汕地区的传统寒食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形及桃形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菠菠粿:福州独有的清明小食

“菠菠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的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士奇整理)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