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德育”、“启蒙养正”、“责任教育”,泉州市中小学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规范养成教育 让孩子受益终生
不少学校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行为规范教育。图为泉港一中的学生在“游学”途中,义务捡拾垃圾,维护环境整洁。 (泉港一中 供图)
核心提示
约·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在日前举行的泉州市2015年春季学校德育工作例会上,部分学校交流了“规范养成教育”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绿色德育”、“启蒙养正” 、“责任教育”等各具特色的“规范养成教育”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本报记者 曾聪虹 陈玉珍 黄雯靓
在特殊游学中接受行为规范教育
近段时间,泉港一中高二(5)班的学子在庄学培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特殊的“游学”旅程。他们到安溪一中,与那里的学生竞背古文,到清水岩客串导游,当义务“清洁工”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接受传统美德熏陶,学会自律。
“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而是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也是‘绿色德育’的一部分。”泉港一中副校长庄学培表示,该校在“规范养成教育”上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倡导“绿色德育”。把课堂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老师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构建“开放、互动、可持续”的课堂;其次在校园文化上注重和谐,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再次就是注重学生的品行塑造,“立德树人,知行并能”,培养阳光健康的学生。学校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好习惯。
同时,学校倡导“全员德育”和“生活德育”,重点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从“进校——进教室——上课——课间——两操一活动——用餐——到就寝”,学校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包括衣食住行。学校拥有27个学生社团,在发挥学生兴趣特长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爱心。
“班级自我服务日”培养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
不仅是泉港一中,泉州市不少学校都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规范养成教育”。泉州十一中一直以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该校校长尤仙水介绍,“班级自我服务日”是学校的德育特色活动,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方舞台。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校长黄志强表示,该校强调实行“乐育”教育和“一切为了学生快乐成长”,从完善行为规范制度、丰富实践体验等途径打造行为规范立体教育网络。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在娇生惯养环境下成长,存在着不懂尊重和感恩现状,亦有部分学生遵规守纪意识缺失,个别学生日常行为不符合规范要求,这些情况引起了广大中小学的注意。对此,通政中心小学提出了以责任培养为主线的德育工作新模式。郑宝花校长介绍说,该校积极开展责任教育,让学生从小学会“对自己、他人、集体、大自然、社会负责”,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泉州市将评选百所“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校”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家风、校风,更关系到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瑞钦表示,建立健全制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保障;养成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方法方式,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中学与小学的规范养成教育存在着密切地联系,对中学生的教育要充分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德育模式,而小学德育也要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郑华强表示,规范养成教育的共同点是要持之以恒。据悉,市教育局还将于10月份评选100所“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校”,并召开泉州市规范养成教育现场交流会,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对下一步德育工作,市教育局德育科提出了“三三规划”,即三大教育重点和三大主题教育。三大教育重点是:开展中国梦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开展基础德育道德的教育。三大主题教育是:文明礼仪、心理健康、校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