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德化南埕公社时代的记忆:老建筑命运未卜

2015-05-07 10:01:12 李宏图 连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那里奇迹般地伫立着公社时代的完整的老建筑群。在淡出历史舞台多年后,那带有鲜明特征的时代印迹不知还能保存多久?

德化南埕,公社时代的记忆

白墙,黑瓦,绿色的门和窗,墙基和柱子用花岗岩筑成。公社时代的建筑群风格接近,具有时代特征。

东南网5月7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李宏图 连江水 文/图)德化南埕,古称蓝田,位于德化县东部,地处戴云山东面与石牛山西侧之间,以“美丽乡村”为人所称道。到过南埕的人常常迷恋于它的山水,但有一个地方也是不该错过的,那就是保存完整的公社时代的老建筑群。

公社时代的建筑群

顺山势而下,在芹溪和桃仙溪交汇的地方,有一座南埕桥。无需过桥,山脚的狭长地带,簇新的楼房沿街而起。楼房后面,芹溪的溪头方向,有一条老旧水泥路。一排排老式的建筑扑入眼帘,有近二十座之多,错落地分布在路的上下两旁。

“公社时代的产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群。这里有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79岁的原南埕供销社退休干部梁福榜说,他在这里生活了50年。

这些建筑通常一个格调,似乎贯彻着一个时代统一的建筑理念和意志。白墙,黑瓦,绿色的门和窗,墙基和柱子用花岗岩筑成。大部分已闲置,铁门紧锁,尘封着那段历史。

“这些建筑风格接近,具有时代特征。”梁福榜说,一层的,墙体用土或石头砌成、窗开得很高的,是仓库,有粮仓、货仓,还有肥料仓库。两层的,上面住人,下面是店铺。上层的房间,一间一个大窗采光,没有阳台,中间拉一条巷道,门户相对。下层的店面,也叫合作社,小的是杂货店,大的就是小百货,更大的要称百货公司了。

目光所至,有点狭长逼仄,但不失规模宏大,保存也比较完整。由于没有其他的新式建筑夹杂,老公社的那个味还在。中间空地上的几棵水杉年年在长,已高达数丈。

被唤醒的时代记忆

1965年,梁福榜调到南埕购销站当营业员。5年后南埕购销站取消,成立南埕供销合作社。梁福榜从营业员做到普通干部,后来任南埕供销社主任,直至退休。

“在以前,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买卖都在这。”梁福榜踏上木梯,曾经工作过的二楼宿舍,如今已成堆放杂物的储藏间。对他而言,那是一段难以抹去的记忆。在那个年代,人作为个体被削弱,个体生活被集体的潮流卷裹着。

“票据,是那时代的特征。所有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生活必需品,都直观地体现在一张张纸上。”梁福榜感叹地说,那段时光好像都融进一张纸里了,板凳票、蜡烛票,还有尿票、粪票,甚至“语录票”、“文盲票”等,品种之多、之奇,今人难以想象。

“很多交易就是在这些公社建筑里完成的。当时能在这个地方上班,可是很体面的!”83岁的吴棉老阿婆说。

阿婆回忆,用布票换来的一些布,都舍不得自家用,哪家过生日,就送来送去,最后都皱巴巴的。确实放太久了,再给小孩做一身,小孩不知要高兴多久。的确良的布,耐磨,如果是军绿色,配上用票买的回力军用鞋,那简直帅呆了。艰涩的日子,人是那么容易满足。

“再后来形势有点变化,搞农民承包责任制。这些建筑功能上虽有一些变化,但仍在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梁福榜说,例如粮站,除了收农民粜的米外,最大的功能就是收援粮。援粮在有些地方也称公粮。有个时期粮农种田,每个人口多少公斤定额上交,支援国家建设。南埕是德化东部产粮重镇,收的公粮不少,粮仓也不少。

大部分生活用品依然在合作社里买,毕竟那里的东西最齐全。肥料也基本是合作社专营,农民要多少,自己到仓库拉,手搬肩扛。

回想当年公社时期的生活工作,梁福榜觉得有辛苦也有快乐。

1978年后,恢复了赶集的传统,就在南埕的公社建筑群夹缝间的一块小平地上,一些粗陋的摊子摆上了。接着私营的买卖由地下转到阳光下,公社不再一统天下。

1984年南埕人民公社改为南埕乡人民政府。1991年南埕撤乡建镇,供销社慢慢地淡出了生活。

老建筑命运未卜

“这些建筑看起来不起眼,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也有独特的价值。”德化县文物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幸运的是,在其他地方公社建筑破坏严重几近消亡的情况下,南埕的公社时代建筑依然保存完整。

作为德化东部的重镇,雷峰、水口等乡镇的集散中心,乃至通联永泰、福州的必经之路,南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公社设立之初,它便作为一个中心公社而规划建设。这里的建筑群,功能齐全,规模宏大。今天它们静静地伫立着,不张扬也不傲气,好像在享受喧嚣后的安宁。

老建筑群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并排的还有一幢石头建成的原农村信用社老房子,包括梁福榜在内的四户人家居住其中,都是老人了,最小的也60岁了。新的信用社已搬到新街,供销社在街上也有新的办公楼房和职工宿舍。由于老房子比较潮湿,梁福榜和老伴平时吃在这,住就在新址供销社。

老人和老房子一样老了,经过岁月沧桑,但身体还硬朗,他们在夕阳下看看报纸,或轻声絮语,生活过得悠闲自在。其他的建筑都大门紧锁,锁头上锈迹斑斑,门上的绿漆斑驳。墙上有些标语口号,依稀可辨。最为清晰的,是近年写上的“危房危险,请勿靠近”。

有些墙上的白灰已经剥落,黄泥堆成的墙根有的已倾颓,走廊顶上的天花板也松松垮垮的。

“不知道它们还能在那里站多久。”梁福榜说,有小部分质量好的,防漏做到位的,保存得较好,只是没人住自然就老得快。

近年来,南埕主动融入德化县统筹城乡发展大局,奏响旅游、宜居、致富三篇章,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强镇,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相继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路过南埕,不妨到公社时代的建筑群走走。”梁福榜说,它们或许算不上什么古建筑,但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珍藏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