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事纠纷多种多样,解决纠纷既有正式的法律途径,也需要多样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核心提示】
6日,安溪金谷镇东洋村一次邻里纠纷,其中一家三口不幸遇难;7日,洛江双阳街道坪山社区又发生命案,母女俩惨遭同居男子杀害。两天之内,因为邻里和家庭矛盾,几条鲜活的生命消逝,令人叹息。
他们之间的矛盾难道没有排解、疏通渠道吗?法律工作者指出,我国目前已形成健全、完善的调解制度,市民可寻求村、居委会、乡镇司法所的帮助;仍旧无法调解的,也可到法院起诉。那么,泉州的基层调解有哪些方式方法,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吴志明 黄雅珊/文 司法局/供图
现状
邻里纠纷最多 日均调处15起
据统计,全市今年前3个月排查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中,包括婚姻家庭纠纷330件、邻里纠纷1352件、房屋宅基地纠纷284件、合同纠纷105件、生产经营纠纷100件、损害赔偿纠纷365件、山林土地纠纷131件、环境污染纠纷16件、劳动争议纠纷593件、消费纠纷43件、医疗纠纷138件、道路交通事故纠纷1055件、物业纠纷11件等。
从数据可看出,基层调解的纠纷中,邻里纠纷最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损害赔偿纠纷和婚姻家庭纠纷也有不少。
应对
2935个调委会 覆盖社会各层面
来自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935个,其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64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483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85个,交通事故调委会12个,医疗纠纷调委会12个,劳动争议调委会9个,其他调委会70个。此外,全市共设立35个以全国、省、市人民调解能手、法律专家等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已形成纵向包括“镇、村、组、员”的四级人民调解网络,横向包括综治、法院、公安、司法、卫生、信访、国土等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温馨的环境能让双方当事人放松心情,更容易促成纠纷的平息。
人选
选好“公亲” 事半功倍
泉州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科长曾伟程介绍说,在基层调解中,谁来当民间纠纷“公亲 ”,对调解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人情大于天,可能有的人磨破嘴皮子也没什么效果,但有的人一出现,说上那么几句,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调解明星
拥有个人命名调解室
因为能调解、善调解,一些人民调解员成长为调解明星,成为民众的知心人,他们的出现,让心有怨气的民众先吃了颗定心丸。
“她是第二个包青天。”这是泉港峰尾镇群众对人民调解员林秀圭的评价,由于善于调解,她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秀圭调解工作室”。受访群众说,“希望她一直是我们的人民调解员,长长久久地做下去,千万别换人。”
林秀圭是南平浦城人,28年前嫁到泉港镇诚峰村。作为外来媳妇,按理说更要“夹着尾巴做人”。可她自有一股可贵的侠气,路见不平,该说就说。在诚峰村这个人口1.2万人的大村里,她高票当选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她的调解风格,深谙以情动人,一张婆婆嘴,一颗妈妈心,和一双永远闲不住的跑堂腿,让她“管闲事”的范围从村里扩大到了镇。
长辈乡贤
德高望重让人信服
古时,邻里之间发生点纠纷,族里长辈或是乡贤等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开口,纠纷就解决了一大半。现在,这些人士同样管用。在南安,诗山镇依托老年人协会成立了全省首家老年人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人员多是各村能说得上话的老人。去年六月,老年人调解工作室只花三小时就化解了一起长期积怨一朝爆发的斗殴事件。
当事双方均为诗山镇声东村村民,两家平素就有积怨,受人挑拨,双方在去年6月13日至14日间连续发生两次斗殴,一人因此住院。诗山派出所民警介入现场调查后,随即邀请新设立的诗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老年人人民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经过三个回合的调解,双方当事人逐渐信服、认错,并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赔偿金当场付清。
有经验的明星调解员能让调解事半功倍。图为泉州市首个涉外调解工作室主任林东来正在调解一起物业纠纷。
专职调解员
经验丰富易见效
据悉,调解成员中若有资深的司法工作者,或者有威望的离退休干部参与,会给当事人传递一种如若这些人都调解不成就将走漫长、复杂诉讼程序的信息,对调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去年,惠安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证各乡镇司法所配备1-2名专职调解员。这些调解员的特点就是有一身专业的经验,更多的是有法律业务上的优势,比如退休的法官、检察官、公安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等,或是对当地乡情村情了如指掌的老支书或是老村主任,或是有文化有知识、对家乡有贡献、在群众心目中有较高地位的人士,比如慈善企业家。
经过选拔,全县12个乡镇的16名专职调解员于去年10月份开始上岗,半年来已经调解案件162件,其中涉及全县性重大影响的调解案件22件,如黄塘镇专职调解员郑汉卿上任以来化解了多起历年积案。
方式
针对不同人群 讲究不同方法
曾科长表示,基层调解人员的选择很重要,调解的方式也很重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得讲究不同的方法,或者法理结合,或者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有时候还需要锲而不舍的耐心和恒心。
夫妻矛盾欲索还彩礼
析法明理化解矛盾
永春县吾峰镇吾西村张某与吕某于2013年12月2日结婚,育有一女。当初张某迎娶吕某时花费二十几万元,后两人产生矛盾,吕某要求离婚,张某表示如果要离婚,必须退还当初的彩礼钱,双方产生纠纷。
今年1月18日,村调委会工作人员对此事进行调解,并对张某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根据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婚前给付彩礼钱并没有导致张某生活困难,所以张某不能要求退还彩礼钱,且双方生活不到两年,女儿未满周岁,夫妻感情还未破裂,双方只是欠缺沟通。
村调委会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了耐心劝解,并邀请了双方亲戚一起开导。最后张某夫妻终于敞开心扉,表示不会离婚,将好好生活。
营造温馨氛围
5次泡茶谈话平息纠纷
“为了促成矛盾纠纷的化解,有时候环境的营造很重要,因为一个温馨的环境能让双方当事人放松心情,更容易促成纠纷的平息。”有着多年基层调解经验的法律工作者郭连新告诉记者,很多调解人员会将场所选择在茶桌上甚至是酒桌上。
2012年5月,晋江金井围头一艘船抛锚,被风吹到围头村渔业养殖户吴某的海蛎养殖区,造成养殖区损失严重。事发后双方各执一词,对赔偿数额无法达成一致,矛盾不断升级。
围头村调解主任洪水平及时召集相关人员介入调解,邀请当事双方到调解室一边泡茶一边调解。通过5次的泡茶谈话,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对赔偿数额达成了一致意见。
邻里建房闹纠纷
3次登门调解息干戈
农村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一次调解往往需要跑好几趟。2014年3月2日,刘某平到安溪蓬莱镇调解委员会反映,邻居刘某成三兄弟盖楼房导致他家墙体出现了裂缝,窗户无法打开。建房前,刘某成和他签承诺书:如因建房给对方造成房屋损坏,要给予赔偿。可现在刘某成兄弟对赔偿事宜却一拖再拖。
接到反映后,调解人员确认情况属实,又来到刘某成家,刘某成的爱人张某说丈夫不在家,要等他回来再商量。3天后,调解人员再次登门,张某表态说可以给1万元赔偿费,这和刘某平要求的2万元相差较大。几天后,工作人员第三次到刘某成家,邀齐各方当事人,建议各让一步协商解决问题。有感于工作人员的尽职和耐心,各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专家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高级研究员、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慰星表示,民事纠纷作为社会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应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纠纷解决既有正式的法律解决渠道,也需要个性化的“私人定制”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社会需要更多的纠纷解决菜单,来匹配社会解纷需求。而多元化纠纷的解决有赖于建立一种让民众更为信服的权威,更加重视民间资源。
陈教授认为,纠纷产生后,诉讼等公力救济力量要么在地理距离上较远,要么诉诸他们的成本较为高昂,最终导致了源自当事人的私力救济普遍发生。而私力救济方式很容易失控,并滑向暴力解决的方式。这也是近日两起案件以生命为代价的发人深省的启示。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提倡,除了能够提供更多样的解决选项,从而满足更加多样化的纠纷类型和当事人多元化的解纷诉求;还能够帮助处于正式司法更不容易覆盖到的乡土社会,建构起“触手可及”的社会纠纷化解体系。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乡土社会对于纠纷解决公正性权威性的认知,以及随之而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中的权威塑造问题。这种权威,从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向来看,应寻求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解纷模式的介入。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进行的巡回法庭方式,就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而来自更高级别的调解机构的进入,也是充实地方多元化解纷机制权威构建的可探讨方向,以此才能更好地满足民众们日益增长的对于公正解纷过程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