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南海一号”的德化缘
2015-05-29 10:00:2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南海一号”试发掘出的瓷器中,过半产自福建泉州德化窑和磁灶窑。古船文物总数预计为6万—8万件,德化陶瓷数量可能占两成。

德化制瓷技术成熟

启 示

如何“食古而化之”

21.7万人次,这是“南海一号”所在的海陵岛今年“五一”3天接待的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1.5亿元。这样的成绩足以甩开不少县市几条街,况且海陵岛是仅辖两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这一切,完全可以归功于“南海一号”。

10年前,在“南海一号”及其“水晶宫”入驻海陵岛前,这个漂亮的小岛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拥有“十里银滩”、“广东鱼仓”和丰富的滨海资源,却没有找到合适的爆发点,旅游业不温不火,岛上并没有像样的酒店、娱乐等配套设施。

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从发现、打捞到落户海陵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让海陵岛一下子有了世界级的曝光和宣传,其亮丽的身姿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眼光。

当地政府顺水推舟,围绕“南海一号”这一独有的文化品牌,对海陵岛的旅游发展进行了相应规划。“南海一号”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文化品牌,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在博物馆尚未建成开放时,已经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旅游、参观。在博物馆建成之后,先后有保利、恒大等著名开发商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周边投资开发,多个知名酒店品牌也相继进入,目前已形成集文化产业、旅游、房地产等项目的巨大商圈。如今,岛上另一座大型博物馆——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已被列入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工程和全省的“十二五”规划中。

景观还是那些景观,资源还是那些资源,唯一的变量,是强大的文化品牌。在海陵岛的采访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集聚效应,感受到文化对当地旅游产业乃至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如果不是交通不够便利(飞机和高铁无法直达),海陵岛的旅游产业还将再上一个台阶。

文化旅游,如今与自然旅游一起为人们所热衷。事实证明,考古带来的名胜与古迹,在依法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完全具有巨大的磁吸力,围绕其进行产业链设计,能够形成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方面,阳江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人文古迹众多,潜在价值有待系统性开发。以德化为例,千年窑火延绵不断的“中国瓷都”德化县,拥有商周原始青瓷窑址、屈斗宫宋元古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龙宫(全国独有的祭祀窑神的圣殿)、月记窑(400年前使用至今的古龙窑)等一大批丰富的文化遗存,拥有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九仙山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一旦加强陶瓷文化遗存与自然山水资源的有效整合、互动,以文化古迹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人流,以自然景致来留住游客,创造舒适体验,岂不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以文化来拉动和引领产业,显然易于创造出“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