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洛江凤栖杜氏:700年间10次修谱 攒下珍贵史料
2015-08-14 09:35:3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凤栖杜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虽历经数代,然叠有修缮,故保存较好。自十五世祖拙隐公起,凤栖杜氏开始修谱,700年间已达10次,族谱跨度之大,所费心血之多,可想而知。

凤栖杜氏肇基千年,其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也有400多年历史,庄严恢宏;这千年族群,曾十修族谱,积攒下了许多珍贵史料;来自十五世祖拙隐公的“祖训”,迄今振聋发聩,鞭励后人

700年间10次修谱的凤栖杜氏

凤栖杜氏大宗祠庄严恢宏,已有400多年历史。

核心提示

多年前就听说过凤栖杜氏大宗祠历史悠久、建筑恢宏,可惜缘悭一面。直至近日,才有机会得以参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老宗祠。凤栖杜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虽历经数代,然叠有修缮,故保存较好。杜氏始祖于唐末入闽,传至五世,旋迁凤栖,拓基肇业。自十五世祖拙隐公起,凤栖杜氏开始修谱,700年间已达10次,族谱跨度之大,所费心血之多,可想而知。

□本报记者 吴拏云/文 戴涵琦/图

大宗祠门口的石鼓为明代之物

古老宗祠 庄严恢宏

凤栖杜氏大宗祠位于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新民村,从泉州市区出发,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凤栖之名,源自汉朝,即当时长安城南杜姓族人聚居的杜陵地区“凤栖原”之谓也。据唐代谱牒姓氏专著《元和姓篡》所述,唐代杜氏有十四望即:京兆、襄阳、洹水、濮阳、中山、陕郡、安德、扶风、郾师、成都、河东、齐郡、礼泉、河南。泉州凤栖杜氏,以京兆为郡,乃唐杜之后,在族系源流上,属京兆杜陵派。现宗祠坐北朝南,北依龙兴,南望清源,得风藏水。

近观这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大宗祠,三进两落五开间,前庭开阔,重门翼庑,青石红砖木构架,燕尾脊装饰的硬山式建筑,古朴庄严。大门匾额红底金字,言简意赅地写着“大宗祠”三字,祠内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大门、正厅明清楹联满目,栋梁之上“进士”、“文魁”等匾额高悬,足见杜氏科甲簪缨,仕第显达。祠门左右还有雕花石鼓一对,据凤栖杜氏宗亲会副秘书长杜新兴介绍,这对石鼓也是明代之物,相当珍贵。

太史第是与杜中士有关的遗迹之一

千年之族 十修其谱

据凤栖杜氏宗亲会称,其始祖杜信(一翁公)入闽时间应在唐末昭僖年间(即874年—903年间),距今已1000多年。一翁公始居马夹桥(后作马甲桥),传四世,五世子隆公旋迁凤栖,拓基肇业,繁衍生息。

一个繁衍千年的宗族想修谱,从时间、人物到空间,涉及范围之广、之深,着实难以想象。修谱谈何容易!凤栖杜氏从元代开始修谱,迄今近700年时间内,前后修谱竟达10次,令人震惊更令人敬佩。凤栖杜氏首次编修族谱家谱要从其十五世祖拙隐公开始算起,当时是在元至治二年(1322年),拙隐公已经62岁,依然坚持修谱,使其成为宗族血统考证之源;第二次修谱,时间已流转至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修谱者是中宪公应楚(第二十四世),族谱完成于1609年;杜应楚之子杜蕤霄在明崇祯二年(1629年)开始三修族谱,其在族谱中“增撰山川纪,姓氏纪,家传”;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起,至清咸丰元年(1851年),凤栖杜氏在有清一代又有三次修谱,修谱者分别为维枢公、元凯公和蛟亮公;步入新中国,从1955年至2012年,凤栖杜氏凭借宗亲之力,再度完成四次续修。

时至今日,凤栖杜氏族谱中有谱序、叙、跋、记、仕林、武科志、宗贤传、宗淑列传、宗训、居室、丘墓、墓志铭录、宗祠、宫、庙等卷章,文笔遒迈、芳香绵长。凤栖杜氏宗亲会副会长杜财强表示,凤栖杜氏族谱起到了敬宗收族、敦本溯源之效,更为地方积攒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古代楹联总能引发幽思

咏颂贞义 百世遗芳

“玉骨冰心七十霜,护持两世系纲常。克延父嗣侄及弟,不识人间凤求凰……”这是明代大学士史继偕《咏颂贞义姑》中的诗句,记者在凤栖杜氏族谱中发现,除了史继偕外,泉州古代名士何乔远、苏廷玉、李光缙、黄道昶、杜应楚等都曾为凤栖杜氏的“贞义姑”撰文成记,堪称藻文如海,赞颂不辍。那么,这贞义姑究竟是谁,能担得起如此多人的称赞?

据杜财强介绍,这贞义姑姓杜名晦,乃杜氏坦斋公之女,生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她为照顾家庭,终身未嫁,含辛茹苦地把弟弟杜华以及弟弟的儿子杜旵拉扯成人(杜华英年早逝),为当地“凤栖杜氏”一脉留住了香火,被誉“守贞全孝”。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杜氏后人翰林御使杜中士(也称杜蕉林),奉旨为祖姑建节坊,更得道光皇帝亲谥“贞孝”二字,遂立牌坊于泉榕古道后梧段上。“当时杜氏曾数代皆一脉单传,如果不是贞义姑的话,凤栖杜氏也许早就断了香火了,因此现在杜氏后人世代感恩祀之。”

明万历年间,时任户部主事的杜晦五世孙杜应楚,于杜晦家乡建立“贞义姑祠”。如今这祠还在,每年香火不绝,贞义姑的故事也如香流转,百世遗芳。

离贞义姑祠不到一公里地,还有杜中士的“进士第”与“太史第”。进士第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二进五开间,硬山式建筑。由砖埕、门厅、天井、正厅、厢房等组成,保存有清代楹联和旗杆石等。太史第建于清道光年间,也是二进五开间,抬梁穿斗式构架,保存有清代牌匾、楹联和灰雕狮等物。

拙隐公祖训匾额高悬于宗祠内

拙隐宗风 积德传家

“说到杜氏典范,当首推十五世祖拙隐公。”杜新兴说道,拙隐公生于宋末元初的乱世之中,但却能“构祠承先、拓业贻后”,而且首修凤栖杜氏族谱,功不可没。现在,在杜氏大宗祠内,还挂有来自拙隐公的“祖训”匾额,上书“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利”。这祖训词朴意旷,说白了,就是劝勉子孙做好事做好人,多做泽及桑梓、社会之事。

在杜财强、杜新兴等人的带领下,我们又参观了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凤栖昭灵宫。这座古老庙宇旧名“崇真殿”,至于何时更名昭灵宫,已无史可考。杜中士在《凤栖杜氏拙隐公祠祀》一文中载称,“(拙隐公)仗义构崇真殿,为乡人祈年报赛之所”。可见,拙隐公是崇真殿的创建者。步入庙宇,只见处处古风流逸,檐牙之间皆有花纹彩饰,天井内还置有四角青石亭,顶端高举宝葫芦,两边燕翼飞扬,煞是美观。正殿所祀神佛颇多,有三天师、圣祖娘娘、真君公、杨二帝、加泽侯、伍舍人、三舍人……据说拙隐公建宫庙之时,就有“收十八宫门归崇真”之说。

《凤栖杜氏拙隐公祠祀》还称,“乡人崇公(拙隐公)之义,德公之深,共塑公像于殿”。果不其然,我们发现昭灵宫的右殿就是拙隐公的檀樾祠,祠内有四字高悬于梁——“崇功仰德”,令人看了肃然起敬。翻开凤栖杜氏族谱,见内文阐释称,“拙隐精神就是尊道贵德、积德传家”,数语寥寥,细思之下,却不免惊悟“拙隐”二字的奥旨遐深。

大宗祠正厅内有不少明清匾额、楹联

昭灵宫主殿中有众多古老塑像

昭灵宫处处古风流逸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