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办展,在乡情和历史中穿梭(★★★★☆) ——蔡宗伟(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泉州的老建筑不少,在陈光纯故居办展,可以唤起市民对老建筑的关注,自觉地保护它们。海外的乡亲回到泉州,若能来看看展览,也看看他们熟悉的老房子,可以感受浓浓的乡情。利用老建筑办展在世界各地都有先例。最近书协受邀到马来西亚马六甲参加世界闽南文化节办展,也是在类似的建筑中进行。不过老建筑房间小,恐怕难以同时承载很多观众,更适合一些个展等小型展览。 文创聚力,原味西街更添活力(★★★★★) ——蔡芳本(泉州市作协副主席) 在西街一带生活了十几年,写过不少关于西街的文字(《西街:再不来春风就老了》一文曾于今年3月3日在本报“地名记忆·守望乡愁”栏目登载,编注)。在西街116号观展,建筑的改造利用保留原汁原味,让人印象深刻。除了近些年业态增加了一些文创行业外,西街的变化一直是缓慢的。活动为老洋房带来人气,今后有更多人去,就会使西街活起来,散发更多的文化味。 西街日常,纪录片寄望古城未来(★★★★★) ——刘晓建(泉州“90后”青年) 牵头拍摄的这组人文纪录片,有幸在陈光纯故居展映。拍摄从去年陆续进行,不是为了商业目的,是希望用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开启一次关于故乡和时间的回溯之旅。拍下西街居民的日常生活,拾起人们不再耳熟能详却又真实鲜活的记忆碎片,让年轻人真实了解泉州文化。对古城未来发展的期待,简单一句话——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改变或者淘汰,泉州的建筑、宗教、语言都很有历史,应该延续城市本身特质,而不是直接套用外地所谓的成功模式。 国庆群展,留言满满为古城加油(★★★★★) ——黄团峰(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副主任) 通过国庆的群展,一方面把古城办今年2月以来的工作,让大家看到、了解,另一方面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几个展览地点的留言板,收获了满满的留言,除了对活动的肯定,还有不少对古城保护的建议。这些留言我们正在进行收集、汇总,将形成文件,作为今后古城保护工作的参考。 古城规划,将让更多人参与建言(★★★★★) ——潘陶(“润物无声——古城保护与微更新展示周”总策展人) 古城保护提升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搞大拆大建,更加温柔、克制。 到今年年底,古城将会开放五六处类似“西街116号宋宅后座洋楼”这样被修缮后的场所,让市民看到更多关于古城的规划内容,同样会设市民意见留言区。此外,古城还会设计有专门采集群众意见的亭子,市民的意见建议将被录成视频,我们会参考并及时调整古城保护工作。 国庆的系列展览是投石问路,接下来的节日都将继续有策展活动。这次的展示周,很多泉州本地的年轻人无偿参与进来当义工,也让人看到了泉州人深爱古城的情怀。 |
- 2016-06-30泉州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古城文化+”让泉州历史“活”起来
- 2016-06-11泉州古城危房整治:无法以产权人名义申请翻建的可指定申请主体
- 2016-05-19百年前泉州闹水灾真实记录:30里古城墙成了避难所
- 2016-05-16英文游记记录奇怪地名 黎明大学教授:威妥玛式拼音
- 2016-05-13传教女孩英文游记现身 图文并茂讲泉州古城
- 2015-10-13城与门:揭开朝天门、临漳门、 泉山门重建秘史
- 2015-08-04泉州古城千年变迁录:不同时代下的城市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