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立写了几幅书法作品挂在陈乔木故居内,让厅堂充满书香气息。 倾心守护 修补一砖一瓦 随着时光流逝,陈乔木故居渐渐老化了。2009年,陈基立发现,古厝木梁被虫蛀得厉害,承重系统也遭到破坏,屋顶瓦片破损,下大雨会漏水。陈基立便和家人们商量,集体出资从洛江区罗溪请来一位80多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按照木料、瓦片原来的规格大小,选用相同颜色的材料进行修缮,并拆掉早期老化线路,重新统一布排,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而在后落楼房的阳台,每根砖柱旁都新立着一根砖柱,用来加固原先的砖柱。 每次下大雨,陈基立担心雨水泼洒进内屋,总要巡查一遍,及时清理掉积水,避免渗入木地板导致地板受损。这几年,古厝的修修补补变得越来越频繁,但陈基立从未想过搬离古厝。“古厝是古城的符号之一,保护好古厝,不仅是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宝贝,也是保护好古城原始的风貌。” 声音 近日,本报《小城故事多》栏目推出李硕卿家族坚持艺术追求、扎根古城的故事,引起市民和网友热议,还有一些市民和网友表达了他们对古城保护发展、活化产业业态等方面的建议。 (记者 殷斯麒 整理) 引入民间资本 盘活文化资源 网友“一日清风”:古城沿街店铺总体业态缺乏规范,如何引入新业态成为一大问题。要盘活资源,可以适当引入民间资本,带动古城文化业态复兴发展。可推动古城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鼓励西街周边保存较好的古大厝、旧民宅改造成为民宿、客栈、咖啡馆、小酒馆等。在此基础上,以展示老街巷、老建筑、老口味、老乡音、老手艺、老习俗等“六老文化”为主题,在西街西段形成“院落式情境消费街区”和“泉州怀旧旅游的人文休憩中心”。通过盘活古城文化资源,带动古城文化业态复兴发展,培育体系完善的城市文化业态。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保护制度 市民黄先生:建议通过顶层设计,设立和完善相应保护制度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奖惩分明,推动古城保护工作。此外,建议保留适合古城的业态,限制乃至逐步取代不适合古城发展的业态,同时引进近些年来热门的旅游业态,如自助游等,提供能够涵盖泉州闽南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 |
- 2016-12-09泉州观东巷:九旬夫妇“白金婚” “教育世家”巷中藏
- 2016-12-0820年前 泉州古城城南有座贞节牌坊
- 2016-12-07“我是西街的囝仔” 作家为西街写36万字闽南语民俗散文
- 2016-12-02生于古城长于古城 71岁的他痴迷泉州古城文化保护
- 2016-11-25泉州百年前田巷:曾经“吃穿一条巷” 今存古井话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