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市区日产垃圾1200吨 分类尚停留在“桶”上

2017-01-18 08:27:2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垃圾困局 分而治之

■本期执行:早报记者 林福龙 郭晓冰 罗倩雯 庄丽祥 文/图

都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经过系统化的处理,完全可能变废为宝。但作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垃圾分类处理长期进展缓慢。近年来,分类垃圾桶在泉州各个街道以及公共场所普遍推广,垃圾分类试点也在泉州不少小区陆续展开,然而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却几乎未被分类。如何妥善处置垃圾,已经成为包括泉州在内的全国多数城市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今年泉州“两会”期间,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多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的议案》列为1号议案,加以督办。这意味着,泉州将加快破解垃圾困局的步伐,开启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时代,一扇更科学、更生态、更环保的大门正在打开。

市区日产垃圾1200吨 分类尚停留在“桶”上

环卫工直接把垃圾清理载去中转站

处理好垃圾问题,不仅能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促进资源再生利用。1月11日下午,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的决议》并将其作为一号议案。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经审议,决定就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作出如下决议:一要加快设施建设,增强处理能力;二要推行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减量;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四要加大政策支持,确保经费保障;五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出台背景

1号议案诞生记

“在平时的调研视察中,我们听到很多民众的反映。这几年,代表们也曾从各个角度反复提及垃圾处理的问题。” 联名提出议案的一位市人大代表说道,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她也听到过很多社区工作者关于此类问题的反映。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垃圾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但现阶段泉州面临着垃圾处理设施老化、超负荷运作,垃圾产业园扩建、新建较难的局面。”全程参与该议案调查、撰写、提交的这位市人大代表介绍,2012年以来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35.57万吨,并且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等也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些垃圾给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空前挑战。“对垃圾进行分流处理,是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的关键。”她表示。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和杭州等6座特大型城市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而泉州与之相比还存在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不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利用率低等不足。“我们在议案中建议,要明确目标,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区域统筹,合理布局,推动设施共建共享;重点突破,先易后难,加快完善终端处理设施;先粗后细,分级实施,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回收再生利用;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各类保障机制。”

环卫工刘富平对垃圾分类非常期待

现场调查

地点:国泰观邸(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两个厨余垃圾桶 “生意”惨淡无人问津

国泰观邸是市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之一。物业杨经理介绍,目前小区内的垃圾桶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以及旧衣物回收。“物业投入了约6000元,购买箱子、制作标志等,现有衣服回收箱一个,厨余垃圾桶两个,可回收、不可回收桶7对,分散在小区不同地方。”

记者绕着小区走了一圈发现,基本各个电梯口都设有一对可回收、不可回收桶,可惜的是,不同类型的垃圾没有去到该去的地方,可回收桶里看得到废弃灯管、不可回收桶里看得到矿泉水瓶。杨经理提到的厨余垃圾桶在小区的一角被找到,两个灰色的桶盖得严严实实,脚踏已经坏了,要用手揭盖才能打开,厨余垃圾的标志也已经模糊。打开桶,里面空无一物,可以看得出很久没有使用了。而在一些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里,厨余垃圾倒是不少,有的还掉在地上。

地点:刺桐豪园(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垃圾桶旧了又换新 垃圾分类依旧没做起来

刺桐豪园于2010年前后成为市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之一,设了一批对应的垃圾分类桶。2012年,新的物业公司接管小区,并于2014年将老旧的垃圾桶换成新的。记者走访发现,刺桐豪园的垃圾分类情况和国泰观邸并无二致。一位带小孩散步的女士说,“怎么分呢?有些东西不知道该分哪一类,拿到楼下,桶的标志也不清晰了,哪一类放哪一桶也不知道。”

“我们欢迎垃圾分类,但从物业管理的角度说,要分类真的很难。”物业卢经理说,别看小区不大,垃圾一天也要清两趟,春节期间还需增加。“楼底下都设了两个桶,不过大家都是一个袋子下来,哪个桶空一点就扔哪个。”垃圾不分类给小区物业带来了不少困扰。“比如厨余垃圾,经常会将袋子弄破,混在生活垃圾里,环卫工人处理时,常常是一倒就一地的汤汤水水。”卢经理认为,如果能够将垃圾分类做起来,不同类型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最直接的一点,小区的环境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地点:泉秀中转站

5分钟来7辆垃圾车 一天压缩转运约60吨

位于刺桐南路的泉秀中转站是一个小型垃圾中转站,负责人刘先生介绍,这里主要负责片区内生活垃圾的压缩、转运。“各种垃圾来到这里,全部放到仪器里进行压缩,再装车转运。”刘先生说,平时每天8大车压缩后的垃圾,每车7至8吨,这个中转站的日均垃圾压缩转运量约60吨。“现在快过年了,垃圾增多,每天可能要处理近百吨。”

记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上午9时30分,5分钟时间里有7辆垃圾车进来卸货,再空车离开。一名环卫工人说,“这个时候刚收完早上那一趟垃圾,大家来得比较集中。”

对于垃圾分类,刘先生持支持态度,“比如餐厨垃圾,现在没有分类,就是混在生活垃圾里,用普通的垃圾车装运,滴撒漏问题明显,影响市容市貌。”刘先生说,现在进入和离开泉秀中转站的垃圾都是没有分类的。“来这里之前没有分,这里垃圾量大,到了这里再分类显然不实际,只好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压缩转运了。”

刘先生认为,要做好垃圾分类,过程中的环节一个都不能落。首先,在家庭就要做好垃圾分类;其次,小区和社区要提供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并对垃圾车进行管理,以免垃圾在垃圾车里又混在一起;再者,垃圾中转站的设备要升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不同垃圾处理的中转站,如按照类别划分,专人专线专项处理;最后,垃圾到了垃圾场,不同类别的垃圾须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哪个环节落下了,其他环节的垃圾分类都白做了。”

住在云谷的陈祖亚老人变废为宝

故事一

过年大扫除 扔垃圾走了一万步

“大家都喜欢收纳,觉得这个不该丢、那个不能扔,堆了一屋子东西。”市民梁先生说起自己去年过年大扫除的经历很是感慨,“只是在家收拾,然后下楼扔垃圾,小小的地方转来转去,竟能走一万多步!”

“一方面原因是垃圾不分类。不分类就会让人觉得,扔了就没用了、可惜了,就想留着。”事后,梁先生分析了一下为什么家中会留下来这么多东西,“如果能分类,我们就知道有一些可回收的东西最终还能有利用价值,我们也就舍得丢了。”

梁先生住在泉府大第小区,以前是一楼每个楼梯口都有一个垃圾桶,什么垃圾都往里扔,常常堆得垃圾桶旁都是垃圾,“后来增加了一个,感觉还是不够用,比如我家一天就得扔三次。再加上厨余垃圾不单独放,混在一起脏脏的。”

故事二

业委会主任 家里试点垃圾分类

邝女士是刺桐豪园的老业主,也是这里的业委会主任,她看过小区里的分类垃圾桶破损了又换新的,也看过不论是新桶旧桶,居民垃圾都是一扔了事的做法。2010年前后,刺桐豪园成了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倒垃圾的地方设了三个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效果不好!”邝女士说,“宣传没有落到每个家庭里。三个桶摆在那,大家也是乱扔。”她建议,如果再尝试垃圾分类,应在桶身通过画示意图等形式,标注清楚哪种垃圾该扔哪个桶,“这样才能帮助大家分好类型,指引大家在家里就做好分类。”

邝女士的小孙子刚学会走路,就已经是垃圾分类的小小实践者。“家里就设了不同的垃圾桶,厨房的、屋里放可回收的、屋外放不可回收的,孩子扔错了,我们都会提醒他,习惯要从孩子抓起。”邝女士笑称,她这是在家中做起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故事三

20年环卫工 不知分类垃圾咋收

今年是刘富平来泉州的第20个年头,也是他当环卫工的第20年。刘富平主要负责美食街段的其中六个垃圾箱,“垃圾是很难整的,先不说分类,平时清干净也是难的。”刘富平说,做这一行20年,橱子、柜子、床,什么样的垃圾,他都遇到过,“横着放竖着放,扔到这里了,我们就都得弄走。”

实现垃圾分类、垃圾桶不再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是刘富平的一个小期待,但是他心里知道实现很难。“我在电视上看过垃圾分类,也知道其他城市有这样做过,比如纸皮和剩菜剩饭分开,可是分开了,我们环卫工收垃圾怎么做呢?”刘富平说,现在是开一辆垃圾车来,垃圾全往车里铲,铲干净了就走。“分类了,肯定不能再往一车里装,到底是一个车装还是几个车装,或者是一个车分几趟装呢?我们的工作会更麻烦。”

故事四

动手达人 用垃圾造出小花园

今年75岁的陈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子女各自成家、老伴去世后,他迷上了将各种可回收物品变废为宝。“做11年了,多数是废物利用,可以打发时间,弄出了两个小花园,看着心情也很好。”陈先生乐呵呵地说。他说的两个小花园分别在楼前、楼后,种上了绿植,有水泥砌的大门,旧摆件放在门前、风扇叶接上灯泡、破桌子装饰成小展厅……不大的绿化地,本已被丢弃的物品,经陈先生的手摇身一变成了宝,一件件都在讲述着各自的故事。

陈先生有些兴奋地介绍,其中一个花园还被挂牌,成为丰泽区实验幼儿园的幼儿观察园地,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场所。“这也算是我的作品吧,很高兴得到认可。这些东西都是废物再利用,一定程度上也能教会孩子们变废为宝。”陈先生说,做这些的一个大前提是,垃圾需要分类,“如果不分类,统统都乱丢,去哪里找这些好东西?而且垃圾分类对生态好、对下一代好,希望大家都养成好习惯。”

国泰观邸垃圾分类示范点

部门声音

中心市区生活垃圾 年均增长10%以上

目前整个中心市区生活垃圾是如何收集、转运、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有多少?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容科科长林扬州介绍,泉州已修编完成《泉州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2—2030)。建有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垃圾填埋场3座、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2座,垃圾处理能力达7340吨/日,其中焚烧6300吨/日,填埋1040吨/日。建成北峰、城东等2座全省技术最先进的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提高了垃圾转运的效率,体现了垃圾转运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2013—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分别为187.15万吨、199.96万吨、227.67万吨,垃圾处理率分别为98.92%、97.97%、98.51%,稳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二名。大力推进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十二五”以来,全市新建(改造)131座中转站,购置140辆垃圾车,获得省级补助7731万元。完成城市旱厕改造,将全市三类公厕提升为二类公厕。出台《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推行清洗保洁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主要道路冲洗、人行道洗刷工作,并采用GPS全程监控,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考评机构严格监督考评。

“逐年都在增长,尤其是2016年总的生活垃圾量增长20%,十分惊人。”林扬州透露,近年来,随着人口聚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递增,预计“十三五”期间,仍将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10%以上。按此速度计算,到2020年,中心市区生活垃圾每天产量将达到2000—2200吨。

规划产业园 破解垃圾回收困局

将送到中转站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

“以中心城区每天600吨生活垃圾量,送到室仔前垃圾场填埋的话,再过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填埋场就会爆满。”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坦言,目前泉州没有形成垃圾综合处理利用体系,垃圾回收利用尚处在原始的粗放阶段。

好消息是,泉州的大件垃圾处理厂已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可投用;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综合的垃圾产业园区也已在积极规划中,有望于2020年建成投产。这无疑有助于破解垃圾回收困局。

先粗后细分级实施 逐步推行分类处理

“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前提是分类,核心是减量。”该负责人称,借鉴国外经验以及我市现阶段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建议我市垃圾分类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运作、居民参与”三位一体的模式。

中心城区采用先粗后细的方式,首先在2017—2018年实现“大分流”,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大件垃圾、工业危废等分别处理;2018一2019年实现“干湿分离”,建立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至2020年实现“小分类”,从源头上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如在社区等设立破旧衣物、床上用品、废玻璃、大件垃圾和废木材回收点、收购网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把“垃圾围城”的危机转化成资源开发的机遇。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推动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制品使用,推行净菜入城等措施。

县市区方面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分级实施的方式,统一处理乡镇转运的垃圾,实现资源共享,集约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垃圾分类处理新路径。

【产业园新进展】

大件垃圾处理厂今年投用 专项产业园2020年力争建成

“大件垃圾处理厂已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可投用;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综合的垃圾产业园区也已在积极规划中,有望于2020年建成投产,这也是解决中心城区各类垃圾的终极出路。”该负责人表示,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关键是终端处理,应按照重点突出,先易后难的原则,运用倒逼机制,推动终端处理,引导前端分类。

据悉,今年将尽快明确泉州首个垃圾产业园选址和建设问题,实现规模处理,减少收运成本。大件垃圾处理厂(主要处理废旧家具等)、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和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力争今年建成投用。

正在规划选址中的垃圾产业园,2020年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于一体的城市垃圾协同处置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同时借鉴南海和杭州天子岭模式,将产业园打造成“园区、产业、城市、生态”四位一体的垃圾处理文化环保教育基地。

未来5年内,将逐步完善现有垃圾终端处理利用设施的布局配备,如对现有晋江、南安、石狮、惠安、安溪等5处垃圾焚烧厂进行技改提升和扩建增容,增建更大规模医疗垃圾处理厂,新建固废填埋、污泥垃圾、建筑垃圾等专业处理设施,以满足实际需要。

【代表委员声音】

分类事关可持续发展 压力再大也得坚持推

□市人大代表、泉州市中医院肛肠二区主任 王坚

“文明与落后该如何选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算有再多的困难,也要施行垃圾分类,与其把事情往后推,不如把事情做在前头,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市人大代表、泉州市中医院肛肠二区主任王坚表示,市人大1号议案所提的问题是泉州这座城市发展绕不过去的问题,而且迫在眉睫。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的基本规范与市民行为准则,泉州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在这个方面的行动更加不应该落后。

他认为,政府应该对该项议案充分重视、扎实调研、优先实施。待具体实施方案和各项保障机制完善后,可以就该项工作展开地方立法的研究,力争在法制法规的保障下加速推动此项工作,相信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强制规范后,垃圾分类能够成为一个自然的准则。

垃圾分类应循序渐进

让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市政协委员、福建闽荣律师事务所主任 郑奇伟

“垃圾分类涉及居民、环保站、物业等相关社会组织和单位,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方能实现。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考验!”泉州市政协委员、福建闽荣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奇伟说。

他表示,首先要考虑的是健全垃圾分类投放及处理方面的立法,同时要通过宣传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培养起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垃圾分类意识植入每位居民心中。如结合各种环保日组织各种环保活动,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发挥小区物业“管家”管理的职能,保持垃圾点的安放和分类标志明显、周围没有障碍物,保证垃圾投放点周围整洁,方便居民分类倾倒。

“出台相关政策,有意识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垃圾回收与利用的相关产业,让垃圾回收利用形成市场化和产业化。”郑奇伟建议,针对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可尝试用以租代售和以旧换新的消费模式,这可使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物品更好回收利用。

【他山之石】

日本: 垃圾分类细到极致

在日本一些地方,扔一个塑料瓶至少要分三步:去瓶盖儿,去商标包装纸,投入“资源垃圾”箱。日本人处理垃圾分类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不同街道和地区的垃圾分类规定不尽相同。如东京都涩谷区2013年起规定,垃圾分为四大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资源垃圾。每一类还会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比如:长度小于50厘米的树枝方可归为“可燃垃圾”。

管理严格、细致,加之民众高度自觉,使日本垃圾分类领先世界。在日本,相关部门会对怎么扔垃圾、何时扔垃圾、到哪里扔垃圾等问题做极详细的广而告之。若做不到,等待你的将是处罚和舆论压力。

德国:

垃圾分类似科学实验

得益于如科学实验般精确的垃圾分类法,如今德国已废弃了垃圾填埋法,其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62%,在欧盟处于领先地位。

对不少初来德国者而言,垃圾分类着实让人头疼。比如你的面前摆着四个瓶子——葡萄酒瓶、啤酒瓶、果汁瓶、矿泉水瓶,它们都是瓶子,却有不同归宿。按照相关法规,葡萄酒瓶要扔到特定垃圾桶中,啤酒瓶可送到指定地点回收,果汁瓶要当做塑料包装垃圾处理,带有回收标志的矿泉水瓶则属于可回收垃圾。

德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类:日常生活类垃圾、塑料包装类垃圾、纸类垃圾、生物垃圾。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一分为四那么简单。比如,玻璃瓶和电子类垃圾需要单独处理;纸巾属于生物类垃圾而非纸类;摔碎的镜子和红酒瓶不属于同一种类;灯泡、酒杯、茶杯和玻璃瓶子不能扔到同一个垃圾桶。

美国:

“3R”原则效益多

在美国,人们熟知所谓“3R”原则,也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除做好垃圾分类外,在美国,还有很多垃圾不能随意丢弃。

要扔旧家具,至少提前一天与指定收取机构电话预约回收日期,届时将旧家具放在家门前,会有专人收取。要扔电子产品,需送到专门回收中心,或预约专人上门回收。要扔电池等有害废物,可以上网找到离家最近的回收点,有时还能从中得到返现,比如每加仑废机油可以获得40美分。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