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相公巷
曾经的相公巷里一座古大厝一角
■本期执行:赖小玲 朱淇齐 周湖健 胡彦明 潘登
相公巷是一条深藏在泉州城区东北部的静谧小巷,东街北向至广平仓。关于相公巷的名称,巷口桂香宫内是这样记载的:一种说法是,这条巷子因泉州第一个状元梁克家而得名。梁克家不仅高中状元,而且官至宰相。另一说法是,相公巷的由来是因巷口供奉着“相公爷”——“戏神”雷海青。
如今,这里除了保留完整的桂香宫外,只汇聚着各色潮流小店和现代化民房。而在这条小巷里,关于曾经的一些名人故居的故事,都只能在只檐片瓦和一些老照片中找到印证了。
本期《最闽南》,我们就带你走进相公巷,在小巷、在知情人的述说中,寻找那些远去的历史的回忆。
相公巷巷中巷
桂香宫内有“戏神”
从熙熙攘攘的东街往相公巷内拐,不出二十米,便能看到一座闽南建筑风格的宫殿,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宫殿前有几节低矮的台阶,拾级而上,便能看到“桂香宫”的牌匾及两侧“桂里精英尽国粹,香圃辉曜日月星”的楹联。虽然位于闹市区,但宫殿毕竟是宫殿,当踏入殿内、望见殿前袅袅的青烟的时候,还是让人感到内心一片平静,仿佛在瞬间摆脱了城市的喧嚣。
宫殿内有一位姓杨的老人,今年已经80多岁了,自从1995年从蔬菜公司退休之后,家离这儿不远的他,便开始来桂香宫内义务服务,至今,已经在这儿服务了二十多年。而关于相公巷这座宫殿的历史来源和变迁,他可谓是最好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据老杨介绍,桂香宫内所供奉的神祇是“相公爷”——“戏神”雷海青。“这位雷海青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传说,他是玉帝的三太子,因为他酷爱人间戏剧,擅长音乐歌舞,玉帝便准他下凡。下凡之后,他便投胎在一雷姓畲族农家。由于他出生的时候,嘴巴周围皮肤乌黑,他的家人以为是不祥之兆,便弃在路旁。恰好这时候,有一木偶戏班经过,见到有一只毛蟹爬到他嘴唇边用涎沫喂他,而他当时所戴的帽子上绣有一个“雷”字,便为其取名“雷海青”,并代为抚养。长大后,雷海青眉清目秀,聪明乖巧,诗书器乐无所不通,尤其擅长吹奏一种名叫“筚篥”的笛管。后来,他当上了唐代宫廷乐师,却因为安史之乱,被安禄山掳进洛阳城。在凝碧池设宴庆功时,他手抱琵琶,与梨园旧人相对黯泣,久久不肯动手演奏,并大声痛斥安禄山之罪恶。恼羞成怒的安禄山,对雷海青施以酷刑,用刀剜他的嘴唇,并把他的舌头割掉。雷海青口含鲜血,忍着剧痛,却拼尽全力将手中的琵琶对准安禄山的头部掷去,最终被凌迟处死。听了老杨讲述的故事之后,我们不禁对雷海青忠烈的民族气节肃然起敬。
桂香宫是泉州市区内供奉“戏神”历史最悠久的宫殿。老杨介绍,如今,每年六月初九信众们都会来为殿内的“相公爷”做寿,而从初八到十二,高甲戏、南音等各种民间戏曲粉墨登场,邻里街坊纷纷搬来凳子到巷口的桂香宫前看大戏、听雅乐,为原本平静的古城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相公巷街景
曾经,这里“名伶居 仙乐绕”
建南俊新街的时候,短短的相公巷被拆掉了一半,家住相公巷98号的李奶奶说,大部分的老宅和故居被拆掉了。而住在旁边曾厝埕的一名阿姨告诉记者,泉州著名的南音演唱家马香缎古宅就在这里。
喜欢南音的人,提起马香缎的名字应该都不会陌生。马香缎,1943年4月生于泉州东街,自幼酷爱南音。1960年参加泉州民间乐团,聪颖好学,通过三年培训,演唱、演奏技艺深受海内外弦友赞誉,为乐团较有造诣的青年演唱员。1963年首次应邀赴上海演出,获得上海文艺界和乡亲好评。1978年,马香缎参加晋江地区文艺代表队,出席福建省首届“武夷之春”音乐会,带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演唱南曲《夜梦周总理》,博得大会好评,荣获演员奖。1981年,马香缎调回泉州市文化馆从事南音研究和培养南音新秀工作。在文化馆工作期间,她倍加努力,大量搜集、整理濒于失传的南音指、谱、曲,使之重放光明。她的演奏、演唱技艺也进一步提高,并自成风格。由中国唱片社录制的《正更深》,香港温陵唱片公司录制的《三千两金》《出汉关》等,深受海内外弦友的青睐与赞赏。为了弘扬祖国优秀南音艺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马香缎曾于1982年参加福建省南音代表团赴香港访问演出。后又应邀赴菲律宾、印尼、新加坡开展南音艺术交流并传授技艺。由于马香缎在南音艺术上的成就,曾被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1979年加入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并任常务理事、副主席等职,同年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1979年出席全国第四届文代会。
据了解,嗓音深厚、感情入微的马老师经常在相公巷家中的“天井”内弹唱,街坊邻居都会在屋外聆听“仙乐”。后来,到过马香缎家里的人,还会经常听到南曲世家的后人自弹自唱。
“早就拆了,她家就在我站着的位置,现在,你看,这旁边都是新建的房子。”阿姨不无惋惜地说。
曾经在小巷里,常能碰到挑担卖豆花的。
相公巷桂香宫
相公巷中段 曾有座徐瞻进士第
相公巷并不长,因为旧城改建,新老房子穿插其间。很多人不知道,在这条不长的古巷里,曾出了好几位历史名人,也曾有好几座名人故居,只可惜,如今大多已被拆不见了。据徐氏宗亲会泉州分会的秘书长徐鼎润老先生介绍,在这条巷子的中段,曾有座进士第。
徐鼎润告诉记者,这座进士第的主人叫徐瞻,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算起来与秦桧是同年的进士。徐瞻曾任广州通判,为官清廉,办案公平公正。乾道间(1165-1173年),知州周葵还为徐瞻立坊,表其里叫“兴德”,取其治狱公允,多积阴德,子孙必兴之意。徐瞻退休后回到家乡泉州,在相公巷的进士第内安度晚年。他曾在此为他的先祖状元公徐晦撰修《泉郡安平徐状元巷族谱序》。该谱序后被其后裔携去台湾,如今亦为两岸族亲寻根谒祖提供了依据。
遗憾的是,这座府第早已拆毁。当记者沿路问询此处的居民关于徐瞻府第的具体地点时,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老人见证相公巷的变迁
曾经的相公巷130号一角 |